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配合新课程、新课标实施,进行初中数学实验的教学研究。数学实验教学就是,借助某种实践操作或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动脑实验操作实践中探索、学习、分析、判断、联系、归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归纳能力。就是使学生在知识过程、支持重现过程中发现了"新定理",培养创新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如何贯彻新课标的精神,由此,我想到了书画艺术中的留白艺术,把它应用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不正是和新课标所提倡的精神相一致吗!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的"留白",不但能使学生拥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而且能留给学生知识上、心理上的暂时性"空白",留给学生思维驰骋的空间,留足学生自由思考的余地,并以此突出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因此,数学学习要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以及实践相结合,特别是七年级数学.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要求数学概念的教学要恢复数学来源于现实,又扎根于现实的本来面目,淡化传统代数概念中过分"形式化"的要求.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标指出数学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从2009年开始,河北省实施新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新课标下如何实施数学教学?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教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形势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从课堂提问到新概念的形成与确立,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和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提高,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无不从"问题"开始,并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因此,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师生重组知识,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可以这样说,课堂教学就是"问题"的教学.为此,我们经常采用"愤悱情境"或"问题情境"的形式设置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的根本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  相似文献   

7.
在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高中数学教学指向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立足于新课标以及“双减”的视角,带领学生高度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批判性地理解新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于复杂的数学问题解答中,全程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主动地交流与反思,让学生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促进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提升.基于此,本文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就深度学习发生的条件以及实现策略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数学情境,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另外,情境教学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尹向平 《考试周刊》2011,(24):80-80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相似文献   

10.
学习是一个通过教授和体验获得知识、技术以及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用在学习上可以说成对旧知识的积累和对新知识的发现及创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发现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只有当学生能自主发现和创新知识时,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标下数学教学的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11.
数学在每一阶段的升学考试中都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初中数学的学习则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阶段.因此,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建立一个高效率的课堂格局和更合理的教与学关系的"引导式"教学模式,成为教师们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从小学数学的学习进入到初中数学的学习之后,数学的学习便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变成了更为复杂的逻辑运算和实际应用.因而,数学的学习对于很大一部分的学生而言是一个枯燥、乏味、甚至是痛苦的过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加深,更多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引导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的应用,使该现象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自主、合作学习"在当前数学教学中,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动手、动口、动脑、生动活泼,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参与之中主动获取知识。《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除了考虑以"大问题"导学外,还必须体现自主与合作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在"大问题"导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呢?下面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浅谈一些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指出:"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实践性作业就是达到这个要求的一种途径。实践性作业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基础知识后,设计出的一种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那种独立操作的能力,那种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能够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欲望,这正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础。而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体验。新课标还指出: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那种独立操作的能力,那种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能够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欲望,这正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础。而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丁建 《考试周刊》2011,(50):67-67
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新课标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注重以"活动"为载体,把知识的训练、技能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贯穿在实践活动中,采用多种作业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数学作业的设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指出:"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然而兴趣、信心的诱发不是靠空洞的说教,它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各种生动而有趣的情境,激发和拨动学生思想感情的琴弦,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产生一种非寻求不可的意念,并且以稳定而积极的情绪主动参与学习,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向导,从而"学得主动,学得有趣"。  相似文献   

20.
周娟 《生活教育》2012,(18):56-57
新课程中提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的确,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有积极作用。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因将学生熟悉的蕴涵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入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存在着数学"的道理,从而爱好数学学习,促进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