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作为高校科研典型的组织模式,已经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系统中科技产出与知识创造的主力军,其组织行为模式应当与科研团队的不同发展阶段相适应。本文从地方财经类高校实际情况出发,依托区位优势和学科优势,以管理学学科商务智能创新团队为例,对团队的建设、发展、提升三个阶段的行为模式进行研究。旨在为财经类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作为高校科研典型的组织模式,已经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系统中科技产出与知识创造的主力军,其组织行为模式应当与科研团队的不同发展阶段相适应。本文从地方财经类高校实际情况出发,依托区位优势和学科优势,以管理学学科商务智能创新团队为例,对团队的建设、发展、提升三个阶段的行为模式进行研究。旨在为财经类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高校科研团队合作程度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治  陈丽玉  王思卉 《科研管理》2015,36(5):149-161
科研团队是大科学时代最基本的科研组织形式,但现实中科研团队缺乏有效合作却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痼疾。论文从科研团队合作网络角度分析对科研团队合作紧密程度的影响因素,并以华南地区部分高校92个团队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小规模团队(10人以下)在合作网络密度与合作强度上均优于大规模团队(25人以上),且成立时间短的团队合作程度最高;(2)样本团队成员中不同学科背景对学术合作没有显著影响,也反映现实中团队成员跨学科合作并没有有效实现;(3)团队角色的完整性与均衡性对合作网络密度、合作强度有显著正向作用,表明团队角色完整性与均衡性对团队有效合作至关重要;(4)团队冲突对科研合作有负向作用。为此,在推动高校科研团队发展中应尽可能控制团队规模;尤其要注重团队中角色的完整性与均衡性,团队成员需要有明确的角色与功能分工;建立规则化解冲突机制,减少合作冲突。  相似文献   

4.
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围绕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展开研究,构建了研究模型,以国内26所重点高校的科研团队为样本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了检验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特征(需要满足度、利他主义、荣誉感)、内部机制(人际信任、团队凝聚力、授权式领导)、支撑性框架(自我效能、资源充足度)对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支撑性框架维度中的成员异质性对其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策略及建议,为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73个高校科研团队的432名高校科研团队成员的问卷调查,运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跨层次分析,得出实证研究结果:团队任务创新性、团队创新氛围对高校科研团队个体创造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团队变革型领导、团队成员异质性对高校科研团队个体创造力的正向影响不显著;团队内、外部知识整合能力对高校科研团队个体创造力的正向影响显著;团队内、外部知识整合能力在团队特征因素对高校科研团队个体创造力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最后提出了对提升高校科研团队个体创造力的启示以及研究局限。  相似文献   

6.
作为高素质的人力资本,高校科研团队成员在实际科研过程中普遍存在科研动力不强的现状,直接影响科研团队运作效率。究其原因,是团队负责人没有充分重视团队成员的人力资本特性,未能激发团队成员的科研动力。从人力资本视角出发,运用委托代理模型研究高校科研团队成员科研动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科研团队成员的科研动力与团队成员的科研能力水平、获得的科研成果分配份额正相关。结合当前高校科研团队管理现状,从工资、劳务报酬和科研奖金三方面出发,为科研团队负责人激励科研团队成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霞 《软科学》2012,26(6):83-87,91
在界定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知识共享行为、学习行为及团队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构建概念模型,以国内25所重点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检验与修正。研究结果显示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资源充足度、认知冲突、信任、变革型领导、成员异质性对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正影响;情感冲突对知识共享行为具有负影响;信息获取、信息分布过程对学习行为具有正影响;知识共享行为对团队学习行为具有正影响;学习行为对团队绩效具有正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提升团队绩效的知识共享行为、学习行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知识共享是虚拟科研团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构建团队承诺、信任、自我效能、结果预期、态度和知识共享行为关系模型,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参与虚拟科研项目的人员为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团队承诺、信任、自我效能、结果预期、态度对虚拟科研团队的知识共享行为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团队成员间的信任和自我效能对知识共享态度有正向影响,即信任和自我效能间接影响知识共享行为.  相似文献   

9.
以激发科研团队创新的内在动力为目的,建立针对科研团队成员的激励模型.根据科研人员的行为特征,对不同团队成员进行划分,提出相应的激励策略,为建立更为有效的科研团队激励模式提供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对相关研究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为科研团队合作效果研究提出了研究框架,通过合作过程及合作结果中团队成员、团队以及合作整体三个层次的指标水平来反映合作效果,并归纳了团队特征、环境特征以及过程管理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以该框架为依据设计问卷,调查了我国某所高校科研团队间合作的状况。结果表明,科研团队的总体合作效果较为理想,但在团队特征以及过程管理中体现出一些问题,说明合作还不够深入,还有很大的创新潜力,今后的研究还应在这些问题上做更进一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团队合作所产生的创造力已经成为科技领域的主要发展动力和创新模式。随着团队运作的不断成熟,团队知识创造行为会局限于已形成的惯例、程序和观念,限制了成员创新行为的选择,产生团队核心刚性,导致团队创造力的下降。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基于惯例视角,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团队创造力的演化过程以及演化稳定策略,探讨有利于合作知识创造的成本、收益分配机制以及监督与惩罚机制,并通过数值分析证明了结论的正确性。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的有序和持续演化提出了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惯例视角的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队合作所产生的创造力已经成为科技领域的主要发展动力和创新模式。随着团队运作的不断成熟,团队知识创造行为会局限于已形成的惯例、程序和观念,限制了成员创新行为的选择,产生团队核心刚性,导致团队创造力的下降。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基于惯例视角,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团队创造力的演化过程以及演化稳定策略,探讨有利于合作知识创造的成本、收益分配机制以及监督与惩罚机制,并通过数值分析证明了结论的正确性。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的有序和持续演化提出了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结合多年从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实际,针对高校科研创新,产学研相结合特点,从实施特色发展战略、锻造科技创新团队、构建成果转化模式、构架校企合作桥梁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高校团队建设的现状出发,总结建设创新性教学科研团队的原因,并对其概念进行界定和分析;根据国内外有关团队的实证研究成果,论文从团队多职能性和开放性两个视角分析高校创新性教学科研团队的组建特征,从团队交流和团队信任两个视角分析其运作特征.认为高校创新性教学科研团队的行为应分为教学行为、科研行为和学习行为三个方面,并提出完善团队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刘晓婷  黄颖  李瑞婻  张琳 《情报科学》2022,(12):170-180
【目的/意义】识别科研合作模式并对比分析不同模式所具有的异质性特点和规律,有利于丰富科研合作模式识别方法,进而推动科研合作的高质量发展。【方法/过程】本文基于内聚耦合视角,从科研团队的内部合作与外部合作两个维度来识别科研合作模式,由此划分为低内聚低耦合模式、高内聚低耦合模式、低内聚高耦合模式以及高内聚高耦合模式四种科研合作模式,并从网络指标、研究绩效、优化路径三个维度对比分析了不同科研合作模式所具有的差异性特征。【结果/结论】结果发现,高内聚低耦合模式更有利于科研人员在“小圈子内”进行学术交流和知识共享;高内聚高耦合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团队研究绩效和个人研究绩效;此外,可通过两条优化路径实现科研合作模式的优化发展。【创新/局限】基于科研团队的内外部合作,提出科研团队“内聚与耦合”合作模式的识别方法和识别过程,但合作模式的细粒度探究仍需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6.
在对相关研究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为科研团队合作效果研究提出了研究框架,通过合作过程及合作结果中团队成员、团队以及合作整体三个层次的指标水平来反映合作效果,并归纳了团队特征、环境特征以及过程管理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以该框架为依据设计问卷,调查了我国某所高校科研团队问合作的状况.结果表明,科研团队的总体合作效果较为理想,但在团队特征以及过程管理中体现出一些问题,说明合作还不够深入,还有很大的创新潜力,今后的研究还应在这些问题上做更进一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基于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共享机制,从知识特性、知识共享个体、知识共享团队层面,分析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绩效影响因素。以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为例,通过来自江苏省级、校级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成员的97份有效问卷,检验研究假设,识别影响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绩效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表明: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承诺、知识价值、社会资本、团队带头人显著影响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共享绩效。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科研团队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校科研团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高校科研团部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绩效的影响因素模型,对江苏省8所高校243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将隐性知识共享动机分为生活动机和社会动机,然后分析团队成员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对隐性知识共享相关指标的差异性,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影响因素进行路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团队成员人格对成员隐性知识共享动机有显著正向影响;隐性知识特性对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成员隐性知识共享能力、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环境和团队成员间信息对称性对隐性知识共享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来自于73个高校科研团队的432名高校科研团队成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形成的影响机制,并验证团队知识整合能力是否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任务的复杂性、任务的自主性、领导魅力、获取支持、一般异质性、专长异质性、创新支持、参与安全感和互动频率对团队创造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团队任务特征、团队领导特征、团队成员特征和团队过程特征对团队知识整合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团队知识整合能力对团队创造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团队知识整合能力在团队任务特征、团队领导特征、团队过程特征与团队创造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在团队成员特征与团队创造力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成员知识创新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经费支持和科研管理的实践,系统研究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成员知识创新的激励机制。通过模型分析发现,团队成员知识创新的内在动机(成果的未来收益)应该成为知识创新激励机制设计的核心,团队的经费支持应该成为机制设计的补充措施。采用动态分析的视角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成员知识创新的动机分为声誉建立和声誉获利两个阶段。在声誉建立阶段,团队成员对知识创新成果未来收益进行预期而选择相应的努力水平,而声誉获利阶段是成果收益的实现阶段,同时又对未来的知识创新提供了新的预期。最后,结合当前中国科研资助的实践,提出"当期资助与未来奖励"并存的知识创新激励机制,以强化知识创新的内在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