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资博士后制度在加速高校人才流动、降低人才培养成本和引进风险以及优化高校教师队伍的内部结构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师资博士后角度来看,由于师资博士后的权威性和社会认可度不足等原因导致目前高校师资博士后群体面临角色定位、生活和科研保障、组织管理以及考核评价等多个环节存在不足之处。我国高校应从明确师资博士后角色定位、解决"前途"和"钱途"的后顾之忧、创新师资博士后培养模式以及健全师资博士后考评体系等方面寻求师资博士后制度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述了博士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促进我国高校师资水平提高的重要性,结合对高校师资博士后发展的现状研究,揭示了师资博士后发展与创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构建激励和制约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改革评审主体、搞好师资博士后的职业生涯及规划培养师资博士后良好的综合素养等方面提出改进和提高师资博士后工作的思路及设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天津中医药大学开展的师资博士后可行性分析调查研究为例,探讨专业性市属高校开展师资博士后工作的可行性和注意问题,认为专业性市属高校开展师资博士后工作可以促进学校在博士后、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等工作的全面发展。同时建议专业性市属高校在首次实施时,应以试点部门招收少量师资博士后的模式进行,不断探索相关经验、完善管理制度,使师资博士后制度真正成为学校全面发展的助推器和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4.
在"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很多高校都开始进行人才引进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其中师资博士后就是人才引进模式改革的一个模式,本文将分析目前师资博士后的类型和制度优势,分析师资博士后制度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高校博士后人才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相互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发挥博士后制度的优越性来促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并通过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来推动博士后制度的发展,是高校人才工作面临的极具现实意义的新课题.本文将从博士后制度和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结合点着眼,分析二者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探索师资博士后制度,以期通过创新发展博士后制度,促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实现互促共进,共同服务于人才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6.
企业博士后制度是国家层面上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载体。地方高校师资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如何突出自己的特色,采取有效的策略,同时兼顾效率与公平来培养高校师资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企业博士后这一平台,选派优秀的青年教师在职脱产做企业博士后是拓宽地方高校师资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1985年试行博士后制度至今已六年多,但由于试行的面不广,只是在少数实验条件较好、师资力量雄厚的高校、科研机构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因此,博士后制度还鲜为人知,在此,简单介绍博士后的由来、发展及其对科技、教育、社会经济发展和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所起的作用。一、博士后的由来和发展据有关资料记载,十九世纪时,美国的高等教育和科学水平居于西欧之后而处于第二位,那时美国派  相似文献   

8.
随着博士后招收规模的增加,博士后的招收数量与培养质量的矛盾也日益凸显,这对博士后管理工作部门提出了巨大挑战。本文从博士后岗位、发展前景、意识形态、经费投入、国际化水平和评价考核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博士后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博士后队伍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提高高校博士后培养质量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9.
博士后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将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相结合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制度,实施近二十年来为高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近年来,随着国内高校专职科研队伍建设工作的发展,思考建立博士后与专职科研两支全职从事研究工作的科研队伍的一体化机制,不仅是对新的历史时期下博士后培养定位的一种创新探索,也对高校整合资源发展专职科研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高校博士后与专职科研队伍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两支队伍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通过多元化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岗位定位、考核评价指标和薪酬待遇等途径,实现博士后与专职科研两支队伍的一体化与逐步整合。  相似文献   

10.
借鉴国外经验 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聘任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校师资管理模式,已形成了一整套比较成熟的经验和管理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找出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所存在的差距,更好地认识我国现行高校师资管理模式的特点和不足,对于我们借鉴国外的成功管理经验,建构适合我国国情并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的高校师资管理体制具有重要意义。国外高校师资聘用、晋升制度有以下几个特点和原因:1.教师聘任制度较完备欧美发达国家的学校完全是根据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设立岗位,根据岗位的空额情况和岗位要求公开招聘。学校与一般教师建立的是契约合同关系,合同中明确双方的职责和权利,对…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初任教师教学发展制度以助教培养制度、进修培训制度、教师资格制度、师资博士后制度相继产生而先后累进演化,制度主体呈现“国家行政主导——中央与地方两级支持——高校自主发展”的变迁轨迹。基于历史制度主义框架分析发现,我国高校初任教师教学发展制度始终沿着适应性微调和制度叠加的路径演化,制度体系的跨越式调整和整合深化不足。今后需统筹构建初任教师教学发展的制度场域,主动营造制度文化环境,积极寻求高校初任教师教学发展制度创新与系统完善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博士后制度的特点是培养和使用相结合.采用博士后制度有利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博士后制度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应提高认识,重视和加强高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建设;二是应加强管理,建立公正而科学的对博士后的考核与评价体系;三是应进行制度创新,通过分配等制度的改革以形成竞争与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张亮 《天津电大学报》2010,14(2):64-66,73
高校教师评聘制度对高校师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制定该制度的初衷是运行评聘结合的体制,但在实际运作中评与聘的关系一直未能理顺,产生了以评代聘、评聘分开和评聘结合等不同方式。文章从观念认识的偏差、岗位设置环节的缺失以及高校教师行业的特殊性等方面分析造成评聘关系混乱现象的原因,并提倡以岗位管理和聘任为基础的高校用人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博士后人才建设,充分发挥博士后人才的重要作用,本文将从高校博士后人才管理及培养现状着眼,针对高校教师补充方式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及影响。提出通过优化博士后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考核培养体系、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等途径,推进高校博士后制度的健康发展,整合高校人才资源,有效促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师资博士后职业认同高低将对博士后人员的科研产出、教学发展以及未来是否从事高校教师职业产生重要影响。文章构建了4 个一级指标、19 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师资博士后职业认同评价体系,运用模糊数学方法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对师资博士后职业认同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上海海洋大学师资博士后总体职业认同度较高,在职业行为倾向方面认同度最高,职业价值观、职业归属感方面认同度较高,而在角色价值观方面的认同度相对较低。建议从加强优秀人员宣传、增加教学基本功锻炼、适当提升出站要求、完善出站考评体系四个角度调整师资博士后政策,进一步推动师资博士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博士后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培养和使用高层次人才的制度,博士后已经成为高校引进教师的重要来源之一,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博士后的国际化培养是目前博士后培养工作的迫切任务.本文简述了博士后国际化培养的必要性,针对目前博士后国际化培养存在的障碍因素,提出树立培养意识、请进走出培养模式、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营造和谙学术环境等提升博士后国际化水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杰宇 《文教资料》2011,(22):119-120
澳大利亚的博士后人员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研究工作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研究工作带来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技术。在澳大利亚,博士后的培养并没有形成固定的模式,主要依靠导师与项目的支持。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澳大利亚博士后的培养也相应地出现一些问题。分析澳大利亚博士后的岗位定位于培养方式对我国新兴的博士后教育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人才强国的战略中,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是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主体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目前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简述了博士后对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创新博士后培养机制,发挥博士后制度优势,更有效地推进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19.
农村学校师资配置问题,是城乡学校不公平发展的主要因素。农村中小学师资低素质配置,导致农村学校的弱势地位。其师资的不均衡配置,除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外,有历史的人事制度原因,也有改革时新的教师岗位移动制度等原因。要实现城乡师资均衡配置、城乡学校公平发展,必须改革历史制度,制定公平和科学的教师岗位移动制度。  相似文献   

20.
以科研自我效能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为视角,本研究对479位博士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超三成博士生有意愿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从事短期师资博士后项目是其主要的工作方向及类型;影响博士生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因素有科研自我效能、学术需求感知、现实利益感知、成本风险感知和主观规范,其中主观规范是最有影响力的解释要素;从事意愿的影响因素在性别、学科类型和学业阶段层面存在异质性;科研自我效能通过学术需求、现实利益和成本风险感知来影响博士生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意愿。我国应合理扩大各学科博士后规模,优化和完善人才激励与支持机制;重视博士生学业生涯指导和职业规划,引导博士生充分发挥科研自我效能,理性审视自身学术志趣;发挥政策引导的主观规范效应,建立健全分类制度,匹配不同类型的博士后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