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管理,宋廷制定了严密的考课制度,定期对地方官员的德行、才干、劳绩进行考评,并由中央的具体部门,依此来决定对地方官的奖惩,使地方官的升迁罢黜,在层层牵制下最终集权于中央。考课制度加强了宋廷对地方的掌控。以维护皇权、加强中央集权为首要目的制度,由于制度本身的问题和等级授职体制下人治的因素,在执行中出现了许多的弊端。用意良好的地方官考课制度,在实际执行中的扭曲与失效,给宋代地方政治带来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宣武帝"正始泛阶"以后,北魏在考课制度和选举制度两个方面将地方官与中央官相区别,中央散官与中央职事官相区别.产生这两个特点的背景是,王朝在设计官僚迁转模式时,要求地方官与中央散官互相"对流".在这种对流的背景下,北魏最终出现了"停年格"这一选举制度.王朝的政策对北魏后期的官制产生了较大影响,一是加剧了人们对散官的歧视,二是进一步降低了地方官的待遇,并最终刺激了"重内轻外"观念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上计制度在南北朝仍然存在,并继续发挥着考课地方官员的作用,对隋唐的朝集使制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元代史家马端临所谓魏晋以后“州郡无上计事”之说是值得商榷的。上计簿和上计吏的活动是考课地方官的重要依据之一,上计制度本身也是考课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魏晋官吏考课制度外观与执行实况之间,矛盾的现象十分突出。一方面是中央政府为加强集权统治,不断想方设法加强考课,在继承旧制的同时还有所创新和完善;另一方面,则是世家大族为代表的地方势力竭力阻挠、破坏考课的进行,考课实效不大,而弛坏之速又胜子其他历史时期。这种考课制度本身的变革、进步与考课实践的艰难、不振、反映了当时政治的基本特征。应该说,这种制度与实践相矛盾的现象,历朝历代都难免,但矛盾之突出的确是这一时期的一个基本现象,也可说是不同于其它历史时期而为魏晋特有的一个现象。这一点也表现在魏晋时期其它制度与执行实况的矛盾现象中,加监察制度就上例证,也许正是因为魏晋官吏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众对地方官的评价屡见史籍,其形式多种多样,内容涵盖地方官的“治绩”和“品行,”它是国家了解地方官员政绩的重要途径,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地方官的考课结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魏晋北朝考课制度述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考课制度是封建国家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份。魏晋南北朝的考课制度,至今无人专门论及,本文拟就其中魏晋北朝的考课制度作一粗浅探讨。秦汉以来,对地方官的考课,逐渐形成以上计、考殿最为主,巡行制度为辅的一套制度。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是上述意义的考课制度。魏晋考课制度大体循汉旧法,北朝基本上继承魏晋之法,但又多所创革。整个考课制度,如细加区分,应包括上计、考课、巡行三部份。以下依次论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代王朝统治者都十分重视防腐和反贪制度建设,从先秦时期就开始这种制度构建.秦汉以后,防腐和反贪制度的构建日渐系统和完善,其中包括:中央监察制度、地方监察制度、谏官制度、考试与选官制度、官规与考课制度、官吏互纠制度、回避制度等,这对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发展,对官员道德修养的提升等,都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仅就中央及地方的综合监察制度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8.
只有加强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务管理才能巩固国家的统一、政局的稳定。为此,作为与政务、军事并列的监察制度日趋完善。而作为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汉官吏的考课制度对于限制和制裁官吏的腐败行为,进而维护国家行政的权力基础,在一定时期内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历代王朝统治者在防腐和反贪制度建设中,除重视中央和地方监察制度建设外,也十分重视包括谏官制度、考试与选官制度、官规与考课制度、官吏互纠制度、回避制度等在内的各有关专门监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行,对历代的政治清明、道德体系建设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历代王朝统治者在防腐和反贪制度建设中,除重视中央和地方监察制度建设外,也十分重视包括谏官制度、考试与选官制度、官规与考课制度、官吏互纠制度、回避制度等在内的各有关专门监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行,对历代的政治清明、道德体系建设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