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略论曹魏屯田的历史作用与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魏屯田是史学界向来关注的一个课题,对它的研究在许多方面均有了长足的进展。然而关于曹魏屯田的历史作用与地位,似乎还有必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和探讨,我以为在某些地方还存在评价过高的倾向,其主要表现是:(一)认为屯田解决了军粮问题,是曹操克服群雄、统一北方的决定性措施;(二)认为屯田解决了  相似文献   

2.
浅论曹魏屯田赫连玉芳屯田并非从三国开始,早在秦汉已经出现,但那时的屯田主要局限在西北边境,只有军屯,规模小。三国时,屯田规模要大得多,不仅有军屯,而且还开始有民屯,屯田成了曹魏时期土地制度中很突出的特点。下面就曹魏屯田的有关问题略作述论。一、曹魏实行...  相似文献   

3.
关于曹魏西晋军屯是否存在两种类型,史学界看法并不一致,我同意有两种类型,但对具体情况的理解尚有不尽一致的地方,现提出来参加讨论. 在汉末军阀混战期间,曹操高人一筹,推行屯田以解决军粮问题,于建安元年(196年)开始实行民屯,以后逐步推广,到曹魏后期有些衰落,西晋建国后正式废除.与民屯开始的时间差不多同时,军屯也开始了,曹魏前期军屯的规模并不大,到曹魏后期有了发展,并一直延续到西晋.  相似文献   

4.
施行屯田是曹魏政权应时的经济举措,实为军事政治目的服务,基本实现了兴办初衷。曹氏所推行的"分田之术"代表了田租制度的演进,使曹魏屯田深具历史地理意义。以曹魏对屯田制的选择及租佃机制的演进为视角,透过文献分析,曹魏屯田的相关经济地理问题更为明晰。  相似文献   

5.
实施屯田是曹魏政治、经济、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曹魏屯田的规模大,不同地区均设置有农官进行专门的管理.郡级屯田农官设置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内郡地区设一位或者两位专职典农;内郡地方官员代领或兼领屯田;部分边境地区,将军代领屯田.  相似文献   

6.
本文把曹魏屯田与西晋占田比较,认为曹魏屯田废除的原因是:政治上为西晋统治者立国;经济上为发展生产所进行的一次土地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曹魏的民屯制度是以许下屯田为试点,取得经验以后,才逐渐推广到其它地区的。曹魏筹建这个屯田基地的情况,在《三国志》卷一六《任峻传》注引《魏武故事》中有约略的记载:  相似文献   

8.
两汉曹魏政权在河西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屯田开发,屯田必须有水利的的保障才能发展,因此,河西地区的农田水利也就伴随着屯田在这一地区的推广而发展起来。可以说汉魏河西地区的屯田与农田水利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  相似文献   

9.
论曹魏屯田     
在中国屯田史上,曹魏屯田规模之大,剥削之酷,对社会及历史影响之深,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历来是学术界研究的重大课题。论述文章很多,分歧也较大。屯田始于西汉武皇开边,利用戍卒、弛刑徒在国疆边缘地带屯垦,生产边防用粮,节省军费运输开支。历代电田无不与国防与用兵相联系。三国时魏、吴,蜀三家都进行屯田,在对崎的沿边地带,如曹魏之于淮南、淮北、陇右,吴之于长江中、下游,蜀之于汉中,则为屯  相似文献   

10.
曹魏时期民众屯田上实行的“分田之术”,历来治史者均据有关记载理解为地租计征形式。施光明同志在《释曹魏屯田制中的“分田”术》一文中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分田之术乃“土地还授之法”,“内容也就是确定国家分授给每个屯田的屯田数”。读过此文,虽感文中新颖之处不少,但其基本观点却不敢苟同,便写了篇千余字的短文略抒己见。随后,施光明同志又撰《再论曹魏屯  相似文献   

11.
南宋川陕战区战略地位重要,在南宋国防安全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为确保充足的粮食供应,南宋通过和籴、科籴等方式籴买粮食,筹集到大量军粮。南宋将川陕各地籴买到的粮食通过陆路和嘉陵江水路两条路线运往边防前沿,这为川陕边防的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川陕战区军粮籴买与转运中,出现了诸多弊端,成为当地民众的沉重负担,体现出军队物资供应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南宋川陕战区军粮的籴买与转运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军队物资供应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tability of the Francis hydro-turbine governing system with complex penstocks in the grid-connected mode. Firstly, a novel fractional-order nonlinear mathematical model of a Francis hydro-turbine governing system with complex penstocks is built from a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perspective. This model is described by state-space equations and is composed of the Francis hydro-turbine model, the fractional-order complex penstocks model, the third-order generator model, and the hydraulic speed governing system model. Based on stability theory for a fractional-order nonlinear system, this study discovers a basic law of the bifurcation points of the above system with a change in the fractional-order a. Secondly, the stable region of the governing system is investigated in detail,and nonlinear dynamical behaviors of the system are identified and studied exhaustively via bifurcation diagrams, time waveforms, phase orbits, Poincare maps, power spectrums and spectrograms. Results of these numerical experiments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ies of the stability of hydropower stations.  相似文献   

13.
学校武术教育是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从民族文化教育、武术本质文化教育和武术运动技术传承三个方面探讨学校武术教育新理念,旨在为利用教育系统传承和保护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学校武术教育过程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研究武术价值功能的变化,进而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武术价值,即武术文化的阐释由"博大精深"转向"简单易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层面均将武术与健康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贯彻落实各项体育法规,对大学生加强健康知识和武术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5.
《民办教育促进法》有关民办学校终止的规定还不够具体、详细,存在关于民办学校终止的原因规定不全面、没有规定民办学校解散的原因、有关民办学校清算的规定不详细、对学生受教育权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民办学校的终止,可将《民法总则》中的指导原则作为重要法律依据。在今后的民办教育立法中,应加强民办学校终止的法律制度建设,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加强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分析了当前高等学校军事课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军事课师资力量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由于历史的原因,出于统一的需要,秦在统一以前尚武之风强盛。统一后,为了巩固江山,统治者采取了在军队中倡武,在民间禁武的政策。秦军中的倡武促进了武术的发展,但民间禁武的结果却是复杂的,一方面阻碍了武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却是禁而不止的。角抵的出现、流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大学专业课程评价的本来意义和民族文化承传的根本目的,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业课程的评价体系展开分析,认为偏颇的武术观所导致的"过于追求课程学习评价结果的数量化,忽视课程学习评价的有效性"是影响武术专业课程目标达成的直接原因.根据专业教育需求所赋予的武术课程目标,提出了以知识、能力、素质并重来构建新的武术专业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此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实效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普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带来了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作为“两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课程体系的理论基础。如何应对挑战,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实效性就显得至关重要。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传统武术是当代大学生强健身体、积极完善自我心理素质的一种良好手段,是终身体育锻炼,体现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最佳选择;不仅能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一种特殊的文化生活、审美境界,同时不失为自我磨炼身心。拓宽社会交往的最佳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