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提出了结合数据预处理和灰色模型(GM)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短期负荷预测模型和算法.该模型在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根据时刻T,通过缩小的样本集建立灰色模型,利用灰色模型的预测结果构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最终,通过建立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预测时刻进行预测.该算法不仅通过数据预处理策略提高了预测精度,而且避免了组合预测模型中权值选择问题.采用上述方法对河南电网负荷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短期电力系统负荷预测问题,根据已知的地区1、2的电力负荷数据,结合图像对两地区负荷变化情况进行简要分析;通过建立电力负荷数据与各气象因素的回归关系,证明气象因素对负荷预测数据准确度和精度有影响;然后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得到负荷预测数据,并推断预测的准确度,对两地区整体负荷规律性的优劣做出合理地判断及评价.  相似文献   

3.
针对各时点电力负荷观测数据,综合使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构建了ARMA模型等模型,运用MATLAB、EVIEWS等软件编程,研究得出气象因素对短期电力负荷的影响并得出两地区预测结果,分析判断出各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王瑞  周晨曦  逯静 《教育技术导刊》2017,16(10):150-153
为了提高短期电力负荷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模型。该模型包括蚁群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和灰色理论模型。蚁群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可以提高BP神经网络预测精度和收敛速度,灰色理论削弱了数据自身的随机性。结合两者优点,根据电力负荷的数据特征和两种子模型的预测误差,得出其在组合模型中所占权重,然后得到基于组合模型的预测值。应用组合模型对河南省某地区进行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比单个模型预测精度更高,能有效预测短期电力负荷。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大数据技术在电力系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研究了电力负荷预测的方法、大数据在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应用领域及其关键技术.通过阐述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2种常见方式,对比了现有的3种电力负荷预测的方法,体现了智能预测方法在非线性处理领域的优势.在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应用领域,电力大数据涉及集成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与数据展示等关键技术.引入大数据技术来完成电力系统负荷预测,能够有效增加预测精度与速度,有助于稳定性与经济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电网负荷预测业务的分析,采用探索型数据分析方法对电力企业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训练建模,构建出电网负荷预测模型。模型应用情况表明:应用该模型后电力企业负荷预测较传统预测方法准确率明显提高,电力企业预测技术水平相应提高,同时,应用该模型还有助于电力企业有计划地进行用电管理,确保电力企业决策分析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电力负荷预测模型,在TensorFlow框架下使用Python语言编程实现;使用西班牙2018年一整年的电力负荷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得到的模型可准确预测电力负荷数据的日变化、周变化规律,模型损失值可达0. 2,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RNN模型对比证明了LSTM模型的长期依赖学习能力更为优越。提出的模型是一种有效的电力负荷数据预测方法,可为电力系统的负荷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时间序列的子集门限自回归模型,该模型可以复现非线性时间序列的周期性或季节性趋势.文中给出了子集门限自回归模型的辨识方法并应用于电力负荷的建模和短期预报.应用实例表明,其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更准确的预测结果及更优良的预测性能,本文提出了一个新模型.该模型将遗传算法和退火相结合并进化BP神经网络,称为GASANN模型.通过预测中国广西柳江年水位数据,将新模型的性能与加权移动平均(WMA)、逐步回归(SR)以及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新模型性能优于其他模型.因此,该非线性模型可作为获取准确水位预测及改善水位预测性能的可选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10.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是电力市场的基础,准确的负荷预测有利于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介绍了用于中长期负荷预测的灰色理论模型以及灰色等维新息模型、弹性系数法与非线性回归中的指数预测模型,提出了电力系统中长期负荷预测的实用新方法——优选组合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优选组合预测模型对于电力系统中长期负荷预测这样复杂的问题,具有预测精度高,简捷实用等优点,该方法可以作为中长期负荷预测的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1.
时间序列数据挖掘是一种根据动态数据揭示系统动态结构和规律的方法.本文就时间序列数据挖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时间序列分析等进行了论述,在分析了煤矿瓦斯监测数据的特点和多种模型的特征基础上,提出了论文所适用的数据模型为ARMA,同时,对特定的数据进行了数据建模,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用灰色费用模型估算技术设备的费用,这种方法是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分析和G(1.1)模型进行建模,是一种先进适用的方法,其精度高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基于时间序列参数模型和Fisher判别分析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对轴承振动信号建立自回归模型,将自回归模型的特征参数作为特征向量,然后采用Fisher判别分析方法对轴承状态进行分类与识别,实验结果验证了所用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应用RBF(Radial Basis Function, 径向基函数)人工神经网络进行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考虑了天气、经济、节假日等因素对电网负荷的影响,将负荷按照每周各日分类,共七种模式,学习样本选取每周中的相同类型日.在预测前还对原始数据中的伪数据进行剔除,提高了预测的精确度.利用从湖南省双峰电力局收集到的负荷数据进行网络模型的训练,所得结果表明了RBF网络对于负荷预测是有效性的.  相似文献   

15.
为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对供热负荷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分析了对供热负荷产生影响的自然因素,利用回归分析法建立负荷预测模型。在误差较大情况下提出利用神经网络法建模,采用差分进化算法对神经网络的阈值和权值进行优化。使用经过优化的神经网络进行负荷预测,在MATLAB环境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得到更为准确的供热负荷预测模型,对供热站节能运行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基本原理和运行状态的分析提出了含有统一潮流控制器的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潮流计算的综合数学模型.此模型可以采用快速P-Q分解法求解.算例系统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和算法有很好的收敛性.该潮流计算程序为柔性交流输电系统的潮流分析和动态过程的初值计算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估价的随机-模糊回归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模糊数学和随机理论提出了一种房地产价格的随机-模糊回归评估方法,该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简单实用,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后用一个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考虑负荷不确定性的配电网无功规划优化的方法。该方法把不确定负荷表示成模糊数的形式并通过拟合误差服从正态分布来求取模糊集合参数;然后建立无功规划优化的模型。并采用模糊分析法,使模糊负荷能运用到求解模型中去;最后采用改进的二进制粒子群算法来求解无功优化模型。算例分析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Modeling of D-STATCOM in distribution systems load flow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presents modeling of Distribution STATCOM (D-STATCOM) in load flow calculations for the steady- state voltage compensation. An accurate model for D-STATCOM is derived to use in load flow calculations. The rating of this device as well as the direction of required reactive power injection for voltage compensation in the desired value (1 p.u.) is de- rived and discussed analytically and mathematically by the phasor diagram method. Furthermore,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node and line identification used in load flow calculations is presented.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 is examined by using two standard distribution systems consisting of 33 and 69 nodes, respectively. The best location of D-STATCOM for under voltage problem mitigation approach in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s is determined. The results validate the proposed model for D- STATCOM in large distribu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