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提高超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的准确度,提出一种基于相似日和粒子群算法——轻量梯度提升机的超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对初始数据集进行特征构建,并利用灰色关联法筛选出与待预测日关联度较高的历史日.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LightGBM算法进行参数寻优,构造PSO-LightGBM负荷预测模型.实验分析表明,相较于传统预测方法,该方法提高了电力负荷预测的精度,为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提出将一种进化的神经网络模型——极限学习机应用于短期电力负荷时间序列预测中,该方法具有模型参数设置少、训练速度快和良好的泛化能力等明显优点。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精度要优于BP神经网络模型,同时也验证了该模型应用于短期负荷预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灰色预测模型GM(1,1)以及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2种单一模型在电力消费量预测方面不足的基础上,提出灰色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以河北省电力消费量为基础,分别用3种模型进行预测,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提高了关于河北省中长期电力消费量的预测精度,对河北省未来电力系统及能源需求规划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快速、高效地预测电网短期负荷,提出改进的粒子群算法(DPSO),并与BP算法相结合,形成改进的粒子群—BP(DPSO-BP)神经网络算法,用此算法训练神经网络,实现神经网络参数优化,得到基于DPSO-BP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算例分析表明,与传统BP神经网络法和PSO-BP神经网络方法相比,该方法改善BP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预测精度高,收敛速度快,对电力系统短期负荷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结合数据预处理和灰色模型(GM)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短期负荷预测模型和算法.该模型在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根据时刻T,通过缩小的样本集建立灰色模型,利用灰色模型的预测结果构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最终,通过建立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预测时刻进行预测.该算法不仅通过数据预处理策略提高了预测精度,而且避免了组合预测模型中权值选择问题.采用上述方法对河南电网负荷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由于影响电力负荷的因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所以采用神经网络方案来进行短期电力负荷预测.对应用于实际的神经网络算法进行了具体处理,如数据的归一化,输入向量和输出向量的选择.仿真结果表明其有较好的预测精度.该模型具有网络结构较小、训练时间短、易于实现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针对电力负荷序列不稳定性、随机性等特点引起的电力负荷预测精度下降等问题,提出MEEMD加窗改进方法和GRNN组合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模型。利用GRNN神经网络延拓方法对原始信号两端数据进行延拓,用余弦窗函数对延拓数据加窗处理后再进行MEEMD分解,用神经网络对各分量趋势进行预测,叠加各分量的预测结果得到负荷序列的最终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MEEMD加窗改进分解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绝对值百分比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73.926 8、0.818 0%和82.930 1。基于MEEMD加窗改进方法和GRNN组合的电力负荷预测不仅能抑制端点效应,而且能解决模态混叠和伪分解问题,提高了短期电力负荷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人脸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该算法利用融合的PCA和LDA算法进行特征提取,并使用蚁群优化的BP神经网络进行人脸识别。使用融合的PCA和LDA算法对特征向量进行提取压缩,为了提高BP神经网络对人脸的分类精度和减少训练时间,使用蚁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参数,并使用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人脸识别。在ORL人脸数据库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人脸识别性能,具有较高识别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短期电力系统负荷预测问题,根据已知的地区1、2的电力负荷数据,结合图像对两地区负荷变化情况进行简要分析;通过建立电力负荷数据与各气象因素的回归关系,证明气象因素对负荷预测数据准确度和精度有影响;然后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得到负荷预测数据,并推断预测的准确度,对两地区整体负荷规律性的优劣做出合理地判断及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灰色GM(1,1)模型在城市用水量预测中的精度,结合BP神经网络的优点,给出了两种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GM-BP1和GM-BP2.模型1利用神经网络对GM(1,1)模型的误差序列进行回归训练,将得到的预测值作为原始误差的修正来减小误差;而模型2由部分数据建立了GM(1,1)模型组,通过神经网络训练得到部分数据GM(1,1)模型组与真实值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利用这种精准的映射关系来提高预测精度.最后实际算例表明了所给方法是有效的,该组合模型可用于城市用水量的中长期预测.  相似文献   

11.
由于灰色神经网络随机初始化网络的参数在使用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时,经常会出现在进化过程中陷入局部最优值和预测精度较低等问题.因此,提出采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优化灰色神经网络的初始参数,建立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灰色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使得在预测性能的稳定性上,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灰色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BP神经网络、灰色神经网络和PSO优化的灰色神经网络三种预测模型,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2.
渊岚 《教育技术导刊》2016,15(10):136-138
为提高BP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克服自身容易陷入局部极值和收敛速度慢的缺陷,将AdaBoost算法和BP神经网络结合起来,建立基于AdaBoost算法的BP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将多个BP神经网络作为弱预测器,然后采用AdaBoost算法将多个弱预测器组成强预测器进行预测。将该模型应用于软件老化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相比单个BP神经网络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3.
采用BP神经网络和灰色模型对我国人均净用电量进行组合预测。通过以往实际数据与预测结果比较。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证明模型的可行性,并用此模型对我国未来几年人均净用电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串联组合模型的涌水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矿井涌水量实测值建立灰色理论与神经网络串联组合的预测模型,即利用不同灰色模型预测值训练神经网络进行预测,提高矿井涌水量的预测精度,先后建立了GM(1,1)、二次参数拟合GM(1,1)模型,将其与BP神经网络模型串联形成最终预测模型,以淮南矿区潘三矿西翼矿井涌水量预测为例,结果说明了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和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相结合而成的灰色神经网络GMBP模型,对图书馆借阅人数进行预测.基本思路是运用灰色GM(1,1)模型所得到的预测值按前两年来预测下一年的组合规律分别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输出,并用对模型进行学习验证.该模型有效地把灰色理论的弱化数据波动性的优点和神经网络非线性特点结合起来,并以科学预测为依据提出图书馆资源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规划、计划、用电、调度等部门的基础工作,电力负荷是影响电网寿命和可靠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结合某省电网近五年来总电力负荷数据,对电力负荷数据进行分析与预处理,分别运用ARIMA模型与灰色GM(1,1)模型针对该省的电力总负荷分别做未来3天和10天两种情况下的短期预测,重点比较了所用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和精准度,得到3天的预测精度上GM(1,1)模型效果高于ARIMA模型,10天的预测精度上ARIMA模型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7.
人工神经网络在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一个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组成的三层BP网络模型,利用神经网络高度非线性建模能力,进行电力系统的中长期负荷预测.选取影响电力负荷的一些经济因素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并对分别采用单个因素和多个因素的组合作为输入量对预测精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在多因素组合时对输入量进行了归一化处理.仿真结果证明,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直接使用BP神经网络拟合非线性函数,具有预测精度差、收敛速度慢等缺点.该文提出利用极强全局搜索能力的思维进化算法来优化BP神经网络.首先根据BP神经网络拓扑结构构建思维进化算法模型,然后用思维进化算法得到的最优解作为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最后利用MATLAB软件对多个非线性函数进行拟合仿真实验,比较思维进化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和单纯使用BP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 .数据表明,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具有更高的拟合精度和更短的网络训练时间.  相似文献   

19.
将GM(1,1)模型与BP算法相结合建立灰色人工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应用于GDP总量的预测。以安徽省1992-2007年的数据为例,对2005至2007年的GDP总量进行检验性预测,结果表明灰色人工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大大提高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0.
针对常规BP网络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问题,采用L—M算法对网络进行训练,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BP网络初始权值和阈值。将该方法应用在南方某市短期电网负荷预测中,预测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BP网络、L—M算法改进预测模型,该预测算法在预测结果精度和速度上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