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唐五代诗僧普遍选择"苦吟"诗风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当时诗坛风尚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佛教徒的唱经方式和苦修传统在诗歌领域的展开。在此种诗风的影响下,晚唐五代的诗僧创作显示出与中唐僧诗不同的特征,前者乃"禅人之诗",而后者则更近于"诗人之诗"。  相似文献   

2.
中唐以前。宫廷诗僧群体的主体是以玄奘为代表的高僧型诗僧,他们与帝王相互借重,诗文酬唱成了他们宣讲佛理的方便法门。他们的诗歌创作或追求“奇挺”、“藻锐”,或倡导通俗化,或凸显生命意识,对唐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至中后期,随着佛教地位的下降和诗僧群体整体素质的下降,宫廷诗僧多以诗、书、画等外学立足。他们多痴迷诗艺,注重苦吟,使唐末五代成为贾岛式的“苦吟时代”。  相似文献   

3.
作者从解读唐末五代诗僧贯休诗歌的文本入手,从中抽绎出“文行”、“骚雅”、“性灵”、“苦吟”、“诗魔”、“格力”、“匠化”、“诗境”等八个具有特色的诗学术语,并进行精要地阐释,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对贯休的诗学理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吟诗成癖是五代诗人的普遍现象,由分析这一现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五代诗人赋予了“吟”以独立价值,并把“吟”当做生存意义和生存价值的归宿;五代诗人赋予“吟”的价值,简而言之为“不俗”;这两点导致了五代时期诗人不少而好诗不多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晚唐五代著名诗僧贯休一生游历四方,交游众广。他的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南方,和他交游往来的有数十人之众。其中又以诗人文士居多。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史上,唐诗、宋词是两个并峙的高峰,而处于二者之间的晚唐五代同是否就是个“深谷”呢?大概人人会说,这不可能.然而,事实上晚唐五代词向来并不被人们所推重,原因是人们习惯上认为它内容上太“艳”,题材太”狭”.古人这样认为,是有其社会的思想意识、文化背景及传统文学观念的原因的,而我@现代人却仍然沿袭这种评价文学现象的陈腐范式,以符合主观要求的评判和估量,代替客观的、历史的分析与研究,也得出如此简单的结论,就不应该了.如果再据此就不再探讨晚唐五代词在发展过程中所隐含的某些必然因素和文学…  相似文献   

7.
姚合是中晚唐之交的重要诗人,他所开创的“武功体”不仅影响了当时一代诗坛,而且对晚唐五代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到南宋时被大力发扬,形成“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局面。然而姚合历来被认为是“苦吟”派诗人贾岛的后继者,其独特的地位没有得到彰显。本文着重分析姚合诗风的独特性,以及对中晚唐苦吟诗风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关“苦吟”诗派诗论的理论内涵进行了论析和探讨。中、晚唐的“苦吟”诗派的理论表述有其自身的发展轨迹和历史背景。除了社会现状和诗歌发展阶段的因素外,诗人潜在的“自苦”意识是其深层的心理依据,而这一心理依据是与中国文士的传统人格观念密切相关的。在中、晚唐“苦吟”诗人的作品中,在关于“苦吟”的诗论以及唐代诗歌创作论的演变中,这一特点都有着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贯休诗作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五代之交的著名诗僧,一是贯休,一是齐己。他们象两座巍峨的青山,高耸于释子诗坛上,标志着汉——唐僧诗发展的顶点。本文试对贯休诗作的特征作一论述,以期引起大家对于释子诗歌研究的兴趣和汉唐僧诗发展规律探索的深入。  相似文献   

10.
在时代风气的浸染下,晚唐大多数诗人对外界的关。必面越来越狭窄。他们把全部精神技俩都用来写诗,从而形成了以苦吟著称的、世俗化的、具有轻浅纤微风格的“晚唐体”诗风。这种诗风虽然以贾岛、姚合为主要代表,但它的源头却可以追溯到中唐诗人张籍。张籍是中唐诗风向晚唐诗风过渡中的主要代表人物。解放以来仅仅把他作为乐府诗人来研究是远远不够的。他的格律诗,开启了“晚唐体”之先声,应该在唐诗流变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晚唐诗人杜荀鹤是继贾岛之后的又一位“苦吟”大师,他在诗歌创作上继承了贾岛的苦吟精神,但在风格与审美追求上又与贾岛不尽相同.贾岛的“苦吟”重在炼词、炼句,精炼意魄;杜荀鹤的“苦吟”时刻关注着社会现实,这无疑是对贾岛苦吟诗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12.
“这/那边”是由“这/那”加处所名词“边”发展而来的。“这/那边”产生于晚唐五代,既可用于指示,也可用于称代,但晚唐五代以后.就主要用于称代处所了。那么,到了清代,它们的用法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可作为清初语言代表的《红楼梦》前八十回中“这/那边”的用法。  相似文献   

13.
唐末五代是苦吟诗风的高潮期。"苦吟"不仅是中晚唐诗人的一种艰苦创作的自觉追求,而且是一种审美鉴赏的方式。它又是当时诗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或排遣孤独寂寞,或自我陶醉于诗歌境界,其本身也成为诗歌的重要题材和意象。苦吟者的诗绝大多数通俗易懂,许多极端苦吟的现象都成为时人称赏的佳话。本文选取  相似文献   

14.
晚唐五代时著名湘籍诗僧齐己禅师是湖南茶文化史上一位值得述及的人物。他撰写有茶诗21首。本文根据齐己所撰茶诗,对其从品味湘茶之中所获得的诸多茶禅感悟,以及与诸多禅友、茶友的交往情谊进行论述;并对产于湖湘的唐代名茶"岳茶"和"灉湖含膏"茶的历史沿革进行考述。  相似文献   

15.
夹缝中的生存——罗隐生存状态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隐是晚唐五代的一位作家,在晚唐五代充满绝望的叹息声中,他以“忠义气节”为人生坐标,对晚唐五代不合理的现象进行无情的嘲讽,表现出高标的人格。在坎坷的一生中,他始终在张扬个性与顺应社会世俗之间徘徊,其生存充满着困惑与矛盾,他有桀骜不驯的个性,也有着独立的思想和理想化的政治主张。但是他的政治主张的实现,须依附于社会。罗隐为了在科举中取得一席之位,迫不得已顺应潮流,四处干谒权贵,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内心是苦闷的。在科举考试屡遭失败后,他入钱镠幕府,个性稍有收敛,但生存的困惑与矛盾仍存在着。  相似文献   

16.
宋初隐逸诗人诗学"晚唐"宗贾岛,苦吟琢句,又吸取了山水田园诗派的艺术特长,故呈现出较为独特的艺术风貌。诗歌创作格调高雅绝俗,诗境清苦荒寒,时见冲淡闲逸之趣,整体诗风趋于平淡自然。其诗歌艺术主要是对晚唐五代诗风的继承,但他们摆脱功利主义专门致力于纯自然的题材,清新幽远的诗风在宋初诗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7.
“觉”作动量用法及“睡觉”成词的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睡觉”的出现年代已有明代中叶、北宋两说。通过地“觉”作动量词时间的考查,可以推论“睡觉”的成词当在之前,年代为晚唐五代。  相似文献   

18.
试论晚唐诗风对宋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诗风对宋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从北宋建国之初的西昆诸子,到南宋后期的“四灵”和“江湖诗人”,学习晚唐诗(主要是学习贾岛、姚合)可谓效之不遗余力。他们学习晚唐诗的清高,空灵和创作手法上的苦吟,颇能得警句佳对。  相似文献   

19.
晚唐五代时期是印刷业走向兴盛的时代,一方面是书卷的不断问世,一方面是旧有的文字流布载体还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文字载体多样化时期.当时的印刷业发展中心是自四川而下的沿江一带,晚唐五代诗僧齐己长期栖居江陵,首当其冲;当时诗歌流布之不同载体以及相关的诗歌流布的状态在齐己《白莲集》中都有相对集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从敦煌文书看晚唐五代敦煌地区布纺织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敦煌文书看晚唐五代敦煌地区布纺织业金滢坤敦煌文书中有大量关于布的记述,这为我们探讨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布纺织业、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一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麻纺织业中国是丝绸之乡,谈及纺织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丝织业,但是晚唐五代敦煌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