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实力是外交的后盾。20世纪前后,英国外交政策随其经济实力的由强到弱的变化,也由“光荣孤立”的欧洲均分外交政策向联合他国共同实现欧洲均势的外交政策过渡。巴黎和会是这一过渡的转折点。在德国赔款问题上,美国借助美国力量解决了鲁尔事件,遏制了称霸欧洲的法国,却为美国势力进入欧洲铺平了道路,最终使自己丧失了法德关系的仲裁人地位。  相似文献   

2.
“大陆封锁”是拿破仑在对外战争中实行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它的目的一是将英国商品排挤出欧陆市场,使英国在商业上处于完全孤立的地位,使其财源枯竭,迫使英国屈膝投降,法国则可以在同英国的长期争霸中取得最后的胜利.二是以此来保护法国工商业的发展,增加对外贸易,使法国成为欧洲的经济强国,即使法国暂时还不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话,也可望代替英国成为“欧洲工厂”,最终为拿破仑霸主地位的确立奠定雄厚的经济基础.因此1806年11月拿破仑发布了著名的“柏林敕令”,向全欧洲宣布:“不列颠处于封锁状态”,禁止欧洲大陆诸国与英国的任何贸易和一切通讯往来.这就是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全面开始实施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1 8 1 2年 5月就任英国外交大臣的卡斯尔雷执行英国的欧洲均势外交政策 ,联合欧洲大陆的俄国、奥地利、普鲁士 ,打败了拿破仑帝国 ,恢复了欧陆的势力平衡。卡斯尔雷又从英国的长远利益出发 ,力促反法同盟与法国签订温和宽大的《巴黎和约》 ,并大力支持波旁王朝复辟。在维也纳会议上 ,他联合奥法 ,挫败沙俄的扩张野心 ,解决了波兰 萨克森问题。他倡导国际合作 ,组织“四国同盟” ,使之定期会商 ,以解决国际纠纷。由于种种原因 ,他创立的“会议制度”虽然归于失败 ,但这种在处理国际事务时的协商精神为处理近代国际关系提出了可供探索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大陆封锁”与拿破仑进攻俄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806年起,为了战胜英国这个主要敌人,夺取欧洲乃至世界霸权,拿破仑开始实施大陆封锁政策.然而,这项完全是针对英国的政策,造成的重大后果不是英法的军事冲突,而是1812年的法俄战争;大陆封锁体系也因对俄战争惨败而土崩瓦解.为什么针对英国的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绞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阻止其对欧洲的影响,英国支持欧洲各君主国先后组织七次反法同盟。为了反击反法同盟的进攻,拿破仑同反法同盟各国进行过多次战争,其中奥斯特利茨、埃斯林、瓦格拉姆、莱比锡、滑铁卢五次战役的规模、影响最大,史称“五大会战。” 奥斯特利茨会战——1805年,英俄联合奥地利、瑞士等国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为了粉碎反法同盟的进攻,拿破仑从水陆两路进行还击。法国海军虽然被英国击溃,但在陆地上却取得巨大胜利。1805年12月2日,法军与俄奥联军在维也纳以北100公里的奥斯特利茨,进行会战。俄奥联军8.7万人,法军7.3万人。战争进行得很激烈,联军死伤3万多  相似文献   

6.
王新德 《历史学习》2001,(12):22-23
1893年法俄同盟的形成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开始对峙的标志,并促成了20世纪初协约国的出现,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870年的普法战争以法兰西第二帝国失败告终。战争震动了整个欧洲,破坏了欧洲大陆上的均势,促成了欧洲各国力量的重新组合。战后,法德矛盾成为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曾声称“不须结盟”的法国面临被德国彻底摧毁的危险,开始积极寻找同盟。  相似文献   

7.
试论战后法国的欧洲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法国曾是欧洲举足轻重的大国。这个六角形的国家曾几起几落,进入20世纪后,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失去了拿破仑时代的威势。第二次世界大战更使法国凋蔽不堪。在这种破落的境况下,法国是怎样力图保持其欧洲大国的地位呢?它在众多的欧洲国家中又是怎样周旋的呢?从1950年开始,法国历届政府奉行西欧联合政策,这种西欧联合的欧洲构想就是当代法国的欧洲观。戴高乐曾说:“如果欧洲不包括法国和法国人,德国和德国人,意人利和意大利人的话,那么,欧洲也就没有任何的生活的现实了……”[1]。戴高乐、蓬皮杜、德…  相似文献   

8.
1933年7月英、法、德、意四国“谅解与合作公约”的缔结,是希特勒上台后欧洲大国间第一次外交互动的产物。英国出于挽救裁军大会的考虑,对意大利倡议的“四国公约”极力推崇,并在协调法德分歧、促成公约的缔结等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虽然“四国公约”最终因法德两国政府拒绝批准而成为一纸空文,但英国在“四国公约”问题上的表现,却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德国纳粹势力上台初期,英国对外政策的基本走向:即力图通过促成普遍裁军来实现欧洲大国间的和解,从而避免可能的战争风险。  相似文献   

9.
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法国与德国之间有过多次战争。其中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大规模的就有4次。它们分别是:拿破仑战争时期、1870的普法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每一次战争都可以用惨烈来形容。每一次战后法德的胜者都以一种报复的心态去惩罚对方,导致法德民族矛盾的积怨越来越深。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法国与德国之间有过多次战争。其中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大规模的就有4次。它们分别是:拿破仑战争时期、1870的普法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每一次战争都可以用惨烈来形容。每一次战后法德的胜者都以一种报复的心态去惩罚对方,导致法德民族矛盾的积怨越来越深。正当人们认为法德矛盾无法化解,已成死结的时候。它们突然化敌为友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它们之间又是如何化解的呢?本文就此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1.
拿破仑时代英俄两国在欧洲大陆与拿破仑进行着殊死搏斗,在对法的态度上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在争夺殖民地的问题上,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充满了矛盾斗争。一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人关心的主要是殖民地问题”。它利用欧洲大陆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兴起后形成的复杂国际局势,缔结各种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英国步入了相对衰落的历史发展时期,逐渐由世界一等强国沦入二流国家的行列。有鉴于此,英国审时度势,为了维护其国家利益,在对欧洲其它国家奉行的外交政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幅度的调整。英国逐步放弃了建立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光荣孤立"政策,转而实行从传统的"扶德抑法"到"协调法德"再到寻求英德和解下的"绥靖政策"。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英国对外政策的调整非但没有开创外交新局面,在国际舞台上树立起负责任的重要国家形象,反而导致向法西斯势力妥协退让,一步步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漩涡。  相似文献   

13.
英国是历史上一直被视为奉行“均势外交”的典型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步入了相对衰落的历史发展时期,逐步放弃了建立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光荣孤立”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参战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引起了国际关系的一系列调整。本文旨在论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与法国、德国和苏俄的外交政策上的一系列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14.
大陆封锁政策是拿破仑·波拿巴为战胜英国而采取的军事性的经济政策,它在拿破仑帝国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自1806年拿破仑签署《柏林敕令》,宣布实施对英国的封锁开始,到1812年拿破仑发动侵俄战争之前,法国一方面通过一系列敕令强化封锁,另一方面又通过武力征服和军事胜利后的外交谈判等手段不断扩大对英国的封锁范围,并最终发展为大陆封锁体系,而英国则针锋相对,采取各种措施与法国及其盟国展开了一场艰难而又持久的反封锁斗争  相似文献   

15.
蓝强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1):149-151
“大陆封锁体系”是拿破仑为战胜英国而联合一些欧陆国家所建立的军事性经济体系,它在拿破仑帝国史上有着极其显著的地位,但不多年就瓦解了。本文从对手英国的反击、体系内部的矛盾、体系内在的非科学性及1812年俄法战争等角度阐述了该体系崩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1871年德意志完成统一,由一个分散软弱的地区跃为欧洲的大国之一。德国的统一不仅大大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而且对欧洲国际关系产生了极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法德对立的加剧与法俄接近的可能普法战争的失败使法国的大国地位一落千丈,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丧失使法国对德国的恨意日益滋长,主张复仇的保皇党人把德法民族仇恨煽到极点。法国的复仇情绪使德国深感不安。俾斯麦在普法战争后曾公开对法国大使说:“我完全相信,这次战争不过是德法之间将要发生的许多次战争中的第一次,在它之后,还要爆发一系列其它的战争。…  相似文献   

17.
曾看到这样一则传说。20世纪初,德国的小学教科书上说打败拿破仑是德国人的力量,英国的小学教科书则说打败拿破仑完全是英国人的力量:各说各的话。罗素主张把这两种教科书放到一块让小学生读。有人担心这样做孩子们将无所适从,他们信谁的呢?罗素说,你教的学生开始怀疑了,你的教育就成功了。——这里的“怀  相似文献   

18.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势力的消长过程及原因。英、法、俄、美、德、日等国是近代侵略中国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中晚期,英、法、俄三国特别是英国在华势力最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日三国特别是美国在华势力急剧扩大;一战后至20世纪40年代,美、日两国成为争夺中国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欧洲,是凡尔赛体系瓦解,新的国际格局尚末建立的激烈变动时期。以德国为首的法西斯国家旨在彻底打破凡尔赛体系,确立德国的欧洲霸权,发动更大规模战争。英国推行绥靖体制;法国追随英国;苏联提出集体安全政策。三方力量经过六年错综复杂的斗争,最后以苏联和德国结成准同盟条约而结束。这一结果无论对苏联或者英法都是灾难。新的国际格局只好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来重新构筑。三十年代欧洲国际格局的激剧变动说明,国家利益是各国外交政策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英国崛起始于16世纪末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终于1815年的拿破仑战争。对于美国来说,它的独立就意味着英国在北美大陆主导地位的丧失,尽管它从建国伊始就奉行“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并无意于世界霸权,但它的日益增长的强大势力却最终使它取代了历经二次世界硝烟、衰败不堪的英国。为什么英国和美国得以最终成长为世界霸权呢?为什么它们之间的霸权转换没有引发战争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