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98年3月5日,周恩来诞生在江苏淮安驸马巷(今淮安市)。周恩来是祖父周殿魁(又名周攀龙)的长孙,父亲周贻能的长子。周恩来的生母姓万,小名冬儿,在万家排行十二,因此大家习惯称她为万十二姑。万十二姑的父亲万青选原籍江西南昌,与周恩来的祖辈一样,也是师爷出身,后来在淮安府的清河县(今淮安市区)做了30年知县。万十二姑美丽、善良,读过五六年家塾,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阿元 《档案时空》2006,(9):20-21
在中国现代史上,曾有这么一个特殊的家庭:父亲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最高领导人;两个儿子相差4岁,兄弟俩一道留学法国、苏联,都先加入法共后转为中共党员,回国后成为职业革命家。尤其为传奇的是,父子三人同是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这父子仨,便是父亲陈独秀,长子陈延年,次子陈乔年。  相似文献   

3.
阿木 《兰台内外》2009,(4):59-60
范伟是家喻户晓的笑星,更是难得的“孝星”。谈起饱经沧桑的父亲,他感慨万千:“人海茫茫,两个男人能成为父子,何尝不是前世修来的缘分?作为儿子,我没有理由不善待父亲、孝敬父亲。”  相似文献   

4.
吴国桢1914至1917年间,曾在著名的天津南开中学求学,与周恩来、张道藩等同窗,其中与周恩来交谊甚深。1955年吴国桢曾撰英文回忆录《夜来临》(NigheCometh,未刊,藏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文中较详尽地谈到了这段学子生涯。张伯苓:父亲般严厉加母亲般温柔吴国桢原居北京,父亲吴经明是北洋政府陆军部官员。为使儿子在上学毕业后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他选择了由年轻的教育家张伯苓博士创建、倡导新式教育的天津南开中学。吴国桢入学时年仅11岁,在500多名学生中年龄最小,所以受到校长张伯苓的特别关爱。他像父亲一样关心他,晚上经常来宿…  相似文献   

5.
访问者:郭镇之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院研究员被访问者:埃里克·麦克卢汉(EricMcLuhan),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儿子,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麦克卢汉技术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你是你父亲长期的学术助手,也许,你对你父亲了解最多。可以谈谈你父亲对你学术生涯的影响吗?一个儿子对父亲能了解多少呢?任何父子,相互了解最多的无非是生活方面,嗜好什么啦,等等。不过,说到了解一个人的思想方法,你从父母身上得到的,永远不可能在学校中学到,因为这是不同种类的学习,这是靠观察和共同生活获得的。我从1965年开始做他的助手,直到…  相似文献   

6.
这本书是父子共同书写的心灵篇章,是一位父亲因孩子、为孩子而抒发的爱的心声。各式各样的笔中,唯有孩子这枝笔永远纯真、浑然天成。作者说这是一本写给父亲和将要成为父亲的人读的书,我作为五岁男孩的母亲,同样被书中的亲情和爱深深地感动着。父亲细腻的真情感动着我,父亲在儿子成长中倾注的爱和关怀感动着我,为人子对父母的恩情感动着我,作者对家庭  相似文献   

7.
解缙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年仅二十岁.朱元璋对他的才华极为赏识,对他说:朕与你义则君臣,恩犹父子,你应该话无不言.那时,朱元璋常把亲信官员的父亲召进宫叙话,他对解缙的父亲说:大器晚成,你把你儿子带回去,继续课读,十年后来,大用未晚.  相似文献   

8.
朱玉祥 《传媒》2011,(3):48-50
如今大家都在探索期刊内容如何创新,期刊信息如何让读者从中受益。笔者想以一个小故事做引子,打开这个话题。有一位五十几岁的父亲,到大学里去看儿子,儿子叫父亲一同到学校食堂吃饭,说是体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父子俩吃完饭以后,父亲用手把碗洗干净,结果两手弄得油腻腻的。儿子则到窗口又打了二两米饭,然后  相似文献   

9.
1月23日重庆晨报7版“贫穷父亲下跪为儿子赎罪”一文,报道少年杀人犯父亲在法庭上为儿子下跪赎罪一事。被少年犯杀死的是一名少妇,她和丈夫十分恩爱,丈夫原计划春节接妻到湖北永远结束分居。妻子突然被杀后,7岁儿子整日向爸爸要妈妈.丈夫无言,他想念妻子,父子俩常常抱头痛哭.情形很惨。  相似文献   

10.
易戈 《传媒》2001,(2):48-50
父亲胖胖敦敦,儿子郊荒岛瘦。父亲是湖南文艺出版社的文字编辑名叫李渔村,儿子是当代警察杂志社的美术编辑名叫李戟。父亲60岁整,儿子20岁出头。 父亲非常勤奋,年轻的时候就趴在家里惟一的床铺板上,一字一汗,一字一血地写作,文章一篇又一篇地登了出  相似文献   

11.
刊中刊     
《视听界》2000,(4)
在句容市的广播电视战线上,有这样两位乡镇广播电视站站长,他们既是父子,又是“村村通”工作的竞赛对手。市广播电视局的领导在检查了他们的工作后,深情地夸赞为:情系广电的父子俩。父亲胡正根,今年51岁,是后白镇广播电视站站长。老胡1973年参加工作,在农村广播电视战线  相似文献   

12.
父子二人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这是李敖第二次来到大陆,带着他18岁的儿子李戡。与以往锋芒毕露、四面出击的李敖不同,作为父亲出现的李敖显得脉脉温情,在嬉笑怒骂间也不会忘记向大家推荐自己的儿子李戡和他的新书《李戡戡乱记》。今年,李敖75岁,儿子李戡18岁。2010年8月的最后几天里,这个自称是祖父辈的父亲带着妻子和一双儿女,再度踏上了大陆的土地。在绝大多数场合,李敖在台上,嬉笑怒骂皆文章,儿子则静静地坐在一旁听着,安静不多话,甚至不轻易流露出自己的情绪。我的儿子忠厚老实。李敖这么评价道。直到高中毕业后,李戡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写就了人生的第一本书——《李  相似文献   

14.
以丑开局     
一个杀牛的到一个杀猪的朋友家串门,杀猪的不在家。他的儿子避讳说父亲去杀猪,就说:“父亲出亥去了。”杀牛的回到家,对自己的儿子大赞人家儿子聪明,会说话。几天过去了,杀猪的到杀牛的家来,杀牛的儿子因记着上次父亲的话,便说道:“父亲到人家出丑去了。”“什么时候回来?”“出完丑就回来了。”  相似文献   

15.
自从朱自清写了《背影》,便定格了我们看父亲的眼神。儿子似乎都不太愿意正视父亲,不怎么看父亲的眼睛,要到父亲转过身去,才凝视父亲的背影,一直看到父亲的背影在视野里渐渐消失。朱文写出了父子之间的微妙,使得“背影”成为了父辈的象征。可是,光看背影,我们怎能认清父亲?罗中立给我们补了一课,他画了一幅父亲的头像让你瞻仰,据说是按照画领袖的规格来画的。为什么要用画领袖的尺寸来画一个淘粪的农民?这里面,有着高深莫测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底蕴。  相似文献   

16.
土屋隐在大山深处,周围古木参天。土屋里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木床、一个灶台、一堆木柴、一铺被褥、一盒火柴、一把刀。除了他们父子二人,从没有其他人进入到这间土屋,当然更不会动用过这些东西。可是每隔一个月,父亲仍然会领着他的儿子过来,擦一擦桌子和椅子;晒一晒被褥和木柴;磨一磨刀,装走灶台上已经潮湿的火柴并更换一盒新的干燥的火柴。当这一切忙完,父亲就会领着儿子静静地离开。门上挂一把锁,却从来不曾锁上。那锁是为防止野兽们闯进土屋的。它对任何人都不设防。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市民魏女士来到沈阳市档案馆查阅其弟1987年调转介绍信存根。据魏女士介绍,其弟魏永伟1987年以前一直在凌源钢铁厂供应处工作。因其父亲患病需人照顾,所以跟组织申请,通过与市人事劳动局协商调回沈阳市物资总公司经营处工作。现在其弟到了办理退休的年龄,但在去市劳动监察局办理手续时发现  相似文献   

18.
奔驰轿车肇事逃逸 3月12日,家住河南省济源市的李春梅下午带着两岁的儿子党敬豪(小名毛毛)回到母亲家.晚饭后,父亲骑摩托车送他们回家,李春梅独自骑着电动车走在前,父亲李绪山骑着摩托车,带着抱着毛毛的母亲在后.  相似文献   

19.
医术     
一位医生的儿子从医科大学毕业后回到父亲开的诊所行医。不久父亲决定去外度假,便把所有的病人交给儿子照看。度假回来后,医生问儿子一切是否顺利。 “很顺利,爸爸,”儿子露出一副得意  相似文献   

20.
“明天,我一定能买一张机票飞向天涯海角;但是明天,我不一定能抵达对门客厅的沙发。永远有多远?就有我到对门的客厅那么远。”今年重阳节前夕我把当乡村教师的年迈父亲从乡下接到省城来住。父亲此前从来没进过城。我带父亲到城里逛了一整天。父亲望着宽阔的大马路、川流不息的车辆、数不尽的摩天大厦,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