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镜头】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在引入课前教师组织学生“摸一摸”:模数学书的封面与课桌面。摸作业本的封面与课桌面、摸自己的手与数学书的封面……看看有什么  相似文献   

2.
【镜头】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在引入课前教师组织学生“摸一摸”:摸数学书的封面与课桌面、摸作业本的封面与课桌面、摸自己的手与数学书的封面……看看有什么新发现?教师本意是要让学生说出哪个面比较大。可是学生的想法却不同——老师叫我们说自己的新发现,我就实话实说吧:生1:我发现数学书的封面比较光滑。生2:我发现课桌面比较粗糙。生3:我发现作业本的封面没有数学书的封面光滑。……【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课堂上教师用得最多的提问如:“这节课你有什么新收获?”“孩子们,…  相似文献   

3.
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师:课本(数学书)有它的表面(边摸边说),许多物体都有它的表面。请同学们摸一摸自己的课本的封面、具盒盖的表面,再摸一摸课桌面。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0页。【教学过程】一、直观感知,理解面积概念1.触摸比较,认识物体表面有面积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关于“面”的知识。你们能找到身边的面吗?生:地面、黑板面、桌面、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面……师:数学书封面在哪儿?谁来摸一摸?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认识面积”一课时,如何基于度量本质更好地认识面积?可以开展以下教学。一、找:面在哪里1.摸一摸:从身边的物体中找到一个面并用手掌摸一摸。教师指导正确摸面的方法,并引导学生一起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2.找一找:分别找比数学书封面大的面和比数学书封面小的面。  相似文献   

6.
一、比一比,说一说,初步认识面积。 1.教师引导学生看数学课本的封面、黑板面、地面、铅笔盒盖的面等,并用手摸一摸,体验手上有什么感觉。 2.比一比,说一说:(1)数学课本的封面和铅笔盒盖的面比,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数学课本的封面与课桌面比.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课桌面与黑板面比,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2)出示两个正方形图形(图略),一个面积为8平方分米,另一个面积为4平  相似文献   

7.
《认识面积》一课的教学老师要遵循数学规律,引导学生探究数学本质,循循善诱,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由课前互动"比手掌",到摸一摸课桌面、黑板面、数学书的封面,充分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初步理解面积含义;接着比一比物体面的大小,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再将屏幕上的数学书封面抽象为平面图形,让学生动手画一画不同的平面图形,比较它们的大小,自然地引出平面图形的面积,从而丰富概念的内涵。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概念的形成是丰富的、充分的。  相似文献   

8.
<正>一、铺垫孕伏,生活引入师:同学们,你们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呢?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长方形?(教师强调长方形是物体的一个面)师:数学课本的封面是什么形状的?周长又在哪呢?请同桌互相指一指。师:再摸一摸课桌的周长。师:描描画画下面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周长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正>一、设疑要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明确的目的性有些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去考虑学生的学情与教材的特点,随意地设疑,这样只会让设疑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一大负担,与设疑的初衷相违背。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新课导入时,教师组织学生"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作业本的封面和课桌面、自己的手和数学书的封面等,观察有什么不同之处。教师的本意是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比较让学生说出哪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2~93页。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做游戏好吗?做游戏前请你们先猜一猜老师哪只手里有东西?(学生猜测,教师出示手中的硬币。)二、玩一玩活动1:抛硬币。师:同学们请拿出壹圆硬币,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一面印有大大的1字和“中国人民银行”的字样,另一面印的是大大的菊花图案。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那我们就把印有“1”字的这面定为正面,菊花面为反面。咱们做的第一个游戏就是抛硬币。(板书:抛硬币)师:猜猜看,我们要怎么玩?生:把硬币在桌上一转,再用手一按,看是哪个面…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5~87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克和千克师:请同学们拿起你的数学书像老师这样放在手里掂一掂,有什么感觉?生:很轻。师:请同学们再把文具盒放在手里掂一掂,感觉一下?生:好像比书重一些。师:请同学们一手拿书,一手拿文具盒再仔细感觉一下,有什么发现?生:书轻一些,文具盒重一  相似文献   

12.
看一看,图中的物品哪些是圆柱体,用笔圈起来。哪些是圆柱体请你找出1分、2分、5分的硬币各10枚。看一看,各个硬币都是什么形状?比一比,哪枚硬币最大,哪枚最小,哪枚比较大?请你分别把1分、2分、5分的硬币整齐地摞在一起,看一看,圆形的硬币组成了什么形体?说一说,哪个圆柱体最粗、最细或比较粗?指导语:把硬币视为圆形时,暂时忽略它的厚度。通过摞圆柱体,抚摸圆柱体,引导孩子感知圆形与圆柱体的关系:圆柱体上下两个面的形状、大小相同。两个圆形越大,圆柱体就越粗。圆形变圆柱这是一个圆柱体。找出家里是圆柱体的物品。摸一摸,它们上下一样粗吗…  相似文献   

13.
求面积与求周长,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是学生十分容易混淆的概念,其主要原因是对长度、面积的概念不清楚和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不甚理解造成的。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观察活动,适时点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新知。一、形成“面积”概念1.动手摸一摸,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请每一位同学摸一摸数学书面,再请一位同学摸一摸粉笔盒底面,老师用手摸一摸黑板面。使每一位同学感知并比较出这三个物体表面的大小。2.画图比一比,观察封闭平面图形的大小。老师把粉笔盒底面画在黑板上得到一个正方形;  相似文献   

14.
【片断】“认识周长”一课中的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我们以4人小组开展研究,老师给每一个组都准备了3件物品:名片五角星硬币(?)师:请小组的同学讨论:要测量它们的周长可以有哪些好方法?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想的方法最多最好。[小组汇报]  相似文献   

15.
第一板块:读教材,读感悟【课堂简录】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绿》,请大家默读课文,准备合书回答问题。师:本文写了什么?总体感觉怎样?哪些东  相似文献   

16.
朱永坤 《江苏教育》2004,(12B):37-38
教学案例:圆柱的认识【教学片断一】师:请同学们拿出你所带的圆柱体的物体,闭上眼睛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2~93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略)二、讲授新课活动1:小组抛硬币。师:(出示一枚硬币)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抛硬币的游戏。(板书:抛硬币)师:请同学们观察硬币有几面?生:硬币有正面和反面两面。师:现在老师把硬币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片段片断1:在初步体验中走近1分钟。(数心跳活动)师:同学们,知道自己的心脏在哪吗?生:知道。手放到胸前。师:摸一摸,感觉到它在跳动吗?生:感觉到了。师:你们想知道自己的心跳1分钟大约是多少下吗?我们来数一数。  相似文献   

19.
雷燕飞 《四川教育》2002,(12):29-29
【活动设计】一、游戏激趣,创设情境。教师让学生伸出双手,数“一”时同桌两个学生对击左手掌,数“二”时对击右手掌,数“三”时对击两个手掌。游戏完后,让同桌两个学生比较:谁的手掌面大?在此基础上引入新课:面积和面积单位。二、自主探究,充分感知。1.摸、比——建立面积表象。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教科书的封面、文具盒面、课桌面,引导学生思考:你有什么感觉?哪个面大?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课件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封闭的平面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感知封闭的平面图形有大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  相似文献   

20.
【片断一】摸出来的精彩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魔袋,里面有很多物体,想不想从中摸一个长方体?请每个同学都摸一摸。师:请举起摸出的长方体,和大伙谈谈你的感觉。生:我感觉长方体的六个面很光滑,对着的面是完全一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