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破产法立法过程中关于破产企业职工债权清偿顺序与担保物权的清偿何者优先的问题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最终新破产法以特殊的方式解决了这一争议。本文在风雨平息之后通过回顾立法中的关于此问题的争议,加强对新破产法特殊规定的理解,并进一步理清破产法的价值定位。  相似文献   

2.
关于自然人破产,《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没有相关规定。但是笔认为,承认自然人破产是世界破产立法的一个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也不会例外。因此,破产财产范围的界定虽然仅对自然人破产有现实意义,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上仍具其理论意义。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与台湾地区破产法具体规定的不同,大多也是因为台湾地区破产法规定了自然人破产的缘故。笔认为,将二的具体规定作一比较,对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的修订将是尤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破产法是市场经济社会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新破产法草案即将通过审议、颁布实施。新破产法借鉴各国之立法经验,力图贯彻市场经济的理念,破除旧法存在的诸多计划经济体制的残余影响,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本文从破产立法宗旨、破产原因、政策性破产之利弊与存废、管理人制度、预防破产之重整制度、破产企业职工权益的保护、破产法律责任等方面对新破产法立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希望能使读者对新破产法的创新与修改内容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其中新法设立的专业化、市场化的管理人制度,预防企业破产最为有力的重整制度,对职工权益的适当保护等问题,也是目前破产立法中争议最大的问题。望能抛砖引玉,使大家都能为新破产法的立法与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对于我国现行破产法在立法宗旨上的滞后性、破产立法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对如何重新确立《破产法》的立法宗旨,完善《破产法》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现行《破产法》实施以来,对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及规范市场秩序,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从破产实践来看,《破产法》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所起作用的程度和范围却不尽如人意。分析破产法缺陷及原因,建立我国的破产重整制度,使破产清算程序逐步走市场化和职业化的道路,并赋予破产财团主体资格,是完善现行破产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统一立法是1986年12月2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1988年1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下简称破产法),当时正值八十年代中期,尚未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企业破产法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其适用范围主要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因此,从我国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7.
破产程序开始之前对部分债权人的优先清偿可能损害其他债权人利益,使破产法的公平清偿原则得不到实现。如何制止这种规避行为是破产法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介绍分析了英美两国破产法对这一问题的规定并对两国之规定进行了比较,旨在于对我国破产法的修改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破产法存在着种种明显的缺陷,尤其是有些破产制度在立法上仍属空白。因此,对现行破产法进行完善成为必要。本文着重阐述了个人破产、免责制度、复权制度与跨界破产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破产立法最基础的内容就是破产法的适用范围问题。我国现行有关破产法的法律适用范围非常有限,应当修订破产法,突破现行法框架,采取一般破产主义,将其适用范围扩展到所有民事主体和经济主体。遗产破产是其中应予考虑的难点之一。我国有必要确立遗产破产制度,遗产破产制度应当纳入自然人破产制度体系,使之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之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于1986年颁布的现行破产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经济形势的需要,新《破产法(草案)》已经出台。将来的新破产法与现行破产法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其明显的经济法价值取向。新破产法经济法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赋予形式平等的法律关系主体不对等的权利义务;管理人制度的引入;破产司法权的扩大;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冲突的解决机制新取向。新破产法经济法价值取向的经济基础在于社会化大生产。社会化大生产使得破产关系不再是纯粹的私的经济关系。而有限责任制度的确立则是其经济法价值取向的制度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破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优胜劣汰竞争规律的反映,需要由破产法来规范,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试行)》及相关法律存在缺陷,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破产法仅适用于企业法人,未规定复权制度。鉴于破产法草案适用范围的扩大,以及失权制度的建立,建立复权制度显得十分必要。因此,我们应当在借鉴德、日等大陆法国家关于复权制度相关立法的基础上建构我国的复权制度。在立法体例方面,我国宜采用混和复权主义。  相似文献   

13.
从辩证法的角度观察,破产制度涉及到债权人与债务人、各债权人之间以及破产与社会效益三大矛盾。这三大矛盾的均衡构成了破产制度以及破产法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通过均衡矛盾的观点来分析新破产法中几个主要的制度创设和新增亮点,进而与旧破产法进行比较,强调均衡矛盾是认识破产法本质的一项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4.
破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也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一个健全完善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应当具备一个有效运行的市场主体法律机制,市场交易法律机制和市场退出法律机制。同时作为市场退出法律机制的破产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否,则衡量了一个国家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因此新破产法正是为了建立一种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机制而拟定的市场主体退出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5.
新的破产法迟迟未能出台,新的相关司法解释却于不久前颁布.文章从10个方面对新旧司法解释作了简要概括的比较,指出其中的变化与不足,希望对于增进人们认识和理解新司法解释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破产撤销权制度一直争议颇多.最新的破产法草案对此制度的规定较之现行破产法第35条有很大进步,但对该制度基本概念问题的规定仍不明晰,对其适用范围、抗辩条件、行使和效力等问题的规定仍有欠缺.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以供求关系的价值规律为杠杆。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开拓市场,实施消费贷款是扩大市场的重要措施之一。它也会给金融业和贷款人(负翁)带来风险,贷款消费必须有一个限度,否则会冲击金融业的稳定。我国应当选择适当时机制定“个人破产法”限制过度超前贷款消费,以保证金融市场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8.
债权人的损害救济问题是破产法上债权人利益保护原则的重要内容。尽管无过错责任原则更有利于债权人损害救济的实现,但对破产管理人的民事责任仍应坚持过错责任原则:当债权人的一般利益受到损害时,法律应指定监督人作为债权人的代理人以启动诉讼程序和实施诉讼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