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儒家色彩观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诗》说是儒家色彩观的集中体现。儒家学者对《诗经》中的色彩词语释义明确,肯定了缤纷绚烂的色彩之美。但同时“以色正礼”和“以色比德”的解诗方法也表明儒家对于色彩的认识超脱了单纯的美学范畴,而更强调色彩的社会属性和伦理道德意义。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各民族的生活方式、民族文化,传统思想都不尽相同,百花齐放。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很早就对自然有了明确的认识。早期"山"、"川"、"森"等简单的大和语言的出现也为此做了很好的佐证。要探求一个民族的美学意识,色彩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本文将围绕平安时代的日本古典文学进行叙述,以四季为中心,探求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色彩美学观。自公元7世纪日本向中国派出遣唐使以来,便大幅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的佛教、五行思想也因此流入日本,给日本人的自然观和色彩观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古代日本人的传统色彩美学的基础是自然观。樱色、紫藤色、红叶色等都是直接用自然风物来命名的颜色。从色彩的命名中都能感到十分明显的季节感,也能窥探出各个季节的特征。随着时间的发展,日本人又将色彩的使用和四季的循环一体化,逐渐融合到一起。古代日本人的色彩美学观中充斥的"物哀"、"无常感"等也是十分明显美学特征。面对来源于大自然的色彩,古代日本人又将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逐渐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形成了今天日本色彩美学的基础,体现了对于闪耀一瞬即风华散去的事物的尊崇的美学意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自然色和人工色的分析入手,探讨试图将配色美学应用于景观环境设计,即如何发挥景观环境中自然色彩与人工色彩的各自特点,创造景观环境色彩美的问题,并分析了不同景观环境中适宜的配色设计。  相似文献   

4.
色彩是光的运动和反射造成的现象。它涉及物理学、光学、生物学、心理学和美学等许多学科的知识。这里我们结合色彩自身的客观规律和基本原理来谈一下色彩静物的教学体会。一、怎样使学生观察到色彩没有色彩知识的人只会孤立地去看色彩,所以他们看到的白墙就是单独的白。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搜集几十种不同的白纸来对比体会白色的不同色彩倾向,以训练其对色彩的理解。要想观察和理解出丰富的色彩必须先掌握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及色彩的冷暖变化。1.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即通常情况下物体本身所固有的颜色,它是物体占主要…  相似文献   

5.
现代刻字是一门融汇多学科知识的艺术门类,比如色彩、构成、肌理等元素的运用都给其带来丰富多元的美学价值,拟将从色彩与情感、色阶与内容、和谐之色的重要意义等层面对现代刻字的色彩构成进行解析,从而为现代刻字艺术的创作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诗中有画”、“色彩描写”是中国古诗中的普遍特点或重要议题,“诗中有画”与“色彩描写”具有“相关性”,需从“色物不分”的“大色彩观”下去审视.本文通过色彩与语言的特性比较等方面进行美学透视。  相似文献   

7.
诗词格律作为美术专业的选修课,一直以来都是以欣赏和文学常识与众生共享。本文试图将色彩与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相结合,分析格律与色调、和调与旋律、平仄与色阶以及如何根据主观情志理解色、音、声的规律、韵律、取舍及和调,将诗词格律赏析课带入绘画色彩教学,同时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与色彩艺术之间同血脉、同发展的传统美学根源。  相似文献   

8.
唐代水墨画的出现,在谢赫“六法”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了“用笔理论”的深入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画形式的多元繁荣与审美提高。属于“阴阳五行哲学”的“色彩五色观”为“墨分五色”的“水墨五色观”提供了观念基础和美学依据。水墨画、赋彩画、彩墨画以至任何绘画的审美共性在于作为符号表达方式的“用笔”。  相似文献   

9.
从建筑景观窥探美术文化,深化美术教育;从建筑的动感中领悟美术文化,拓展美术教育;从城市景观中的“形”和“色”探索美学,以现代城市环境色彩为线索进行美术教育;以建筑景观环境为素材,进行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  相似文献   

10.
色彩是中国山水画绘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山水画整个发展历程来看,每一阶段都与中国传统的"五行"、"五色"、儒家色彩观、道家色彩观以及佛家色彩观有着紧密联系。而庄、玄、禅思想又影响文人画崇尚水墨画的创作心态和美学意境。宋以后,文人画占据画坛呈主流趋势,青绿山水画开始衰退,重水墨轻色彩,严重阻碍青绿山水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用色丰富,既对比强烈又和谐美观。文章从色彩构成角度分析朱仙镇年画中色彩的丰富内涵及对比与调和原理。试图通过讲述引起人们对我国民间色彩美的重视,把具有传统美的色彩运用到现代设计中,使传统与现代结合,赋予现代设计更多的传统文化内涵。以便更好地开阔设计思维,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色彩作为一种表现语言,其审美原则因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宇宙观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民族审美情感。维吾尔民族以"色彩"作为最基本的语汇,表现出本民族最正直的情感活动。所以,维吾尔民族色彩观念是通过艺术文化史而展现出自身的审美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3.
邵洵美是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重要的唯美主义诗人和诗论家。他对探索中国新诗的出路,做了深入思考。他的诗论文笔洗练,观点鲜明,自成体系。其早期诗歌显示出较多的模仿色彩,诗论多是译介英国唯美主义理论;后期他总结了中国新诗历程,自觉探索新诗出路,诗歌创作和诗论上都有了较为成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蒲松龄对服饰色彩有着敏锐的感知与自觉,在《聊斋》中他表达了对色彩的深刻理解,并在这种理解中容纳了心理学、民俗学、美学、文化学等方面的知识,赋予了人物服饰色彩理智与观念的象征意义,揭示了不同的颜色进行服饰搭配的和谐感与节奏感,彰显了他的审美准则与审美价值取向。蒲松龄以其独特的时尚审美观传达了丰富色彩背后的价值与意蕴,拓展了人们对色彩与美的视域。  相似文献   

15.
电影和文学有一种共通的特性,那就是审美属性。但是,在第六代导演那里,从黯淡的色彩、边缘的小人物、无言的结局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这个审美属性被置换成了"审丑属性",以丑为美成为第六代导演独特的书写方式。  相似文献   

16.
民营企业开发旅游产品,要注重商品的美感效应,要从大自然和社会中开拓美的源泉,提高旅游商品的观赏性与收藏性。开发形式多样的旅游产品,必须在形体的点、线、面、体诸方面追求美的价值,发挥美的功能,生产精美的工艺制品,提升旅游市场的文化品味。旅游商品的生产销售,要充分运用色彩的情感功能,调节人的各种精神需求,把旅游产品色彩的美学内涵不断发展到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任晓萍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4):18-20,52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智慧的民族。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审美理想以及传统文化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就服饰而言,虽然长短各异,式样纷呈,但色彩浓烈厚重,挑中带绣,花团锦簇,显示出赫然的民族艺术特色。白、蓝、青等色彩及女装的桃花乡朵,银饰的雍荣华贵风格,作为艺术,它凝聚了苗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体验,给人以雄伟、秀婉交融的自然情趣。  相似文献   

18.
诗歌审美创造中紫色与黑色意象抒情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诗歌审美活动中,诗人将色彩赋予诗歌意象,由此而形成了诗歌的色彩意象形象,而这种色彩意象在诗歌的审美活动中,其色彩所寓含的抒情范式是客观存在的,这为人们研究诗歌创作与接受美学提供了一种观照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彭谊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2):4-7,18
壮锦是壮族民间传统艺术品,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也有着鲜明的民族美学特征及美学内涵。从壮锦的图案、色彩、质地等三方面分析其外在的美学特征,并探索其内在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色彩调和的一般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威伟 《丽水学院学报》2006,28(1):70-71,83
色彩的调和要从人的视觉生理、审美心理、目的性、色彩三要素和面积这四方面加以研究。色彩调和方法一般说来可以分为:单色调和、类似调和、对比调和、多色调和四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