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月里来     
《高中生之友》2011,(3):I0002-I0003
1939年3月,由塞克作词,冼星海作曲的《二月里来》在延安首演时就极受观众好评,后多作为独唱歌曲演唱。这首作品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人民为支援前线抗日而努力生产时的豪迈心情。这是冼星海到延安以后写的第一部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中的一首歌曲,冼星海在《创作札记》中这样描述这首歌,是在“风和日暖”的播种场面中。  相似文献   

2.
1905年,冼星海出生在澳门的一个贫苦渔民家庭。1938年到延安,担任鲁迅美术学院音乐系主任。他创作了《人民交响乐》、《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等著名音乐作品。这些作品曾激励千百万人民为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而英勇奋斗。  相似文献   

3.
冼星海一生创作有四部大合唱——《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这四部大合唱的创作是在抗日战争背景之下,以人民革命斗争和生产劳动为题材,以创新的手法和进步的技巧写作而成,它们的成功创作,不仅在抗日战争期间给抗日军民以极大的精神鼓舞,同时,作为音乐界的一大创举,也将中国新音乐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将对冼星海四部大合唱进行整体性的浅要分析,通过对其作品创作中共性与个性的总结,相信也会给今天中国音乐的创作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师范学校教了十几年的音乐课,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不久前一堂教唱《黄水谣》的唱歌课。这首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张光年)作词的抗战歌曲,是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女声合唱歌曲。由于一直对《黄河大合唱》的偏爱,我在讲解歌曲创作背景和分析音乐  相似文献   

5.
1939年除夕,在延安演剧三队举办的晚会上,张光年充满激情地朗诵了一首用八种格式组合起来的、有着四百行诗句的长诗。在场的冼星海猛地站了起来,冲到张光年面前,一把抢过了他手中的歌词,激动不已地对着人们大声说:“我有把握写好它!”随后,冼星海躲进了他的小土窑里,沉醉在创作的激情中。6天后,八首风韵各异的乐曲组成的大合唱全部完成了。一次诗与乐的完美结合,分娩出一部充满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不朽之作———《黄河大合唱》,它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在当年物资极其匮乏的延安,乐器除了三四把小提…  相似文献   

6.
由冼星海和光未然共同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是我国的经典声乐作品之一,其丰富的音乐特征、多元的音乐形象彰显了红色歌曲不可比拟的魅力。这首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虽然是战争年代,但是在国家环境相对和平稳定的今天,它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始终鼓舞着中华儿女不断前进。本文笔者首先从《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音乐文学特征出发,分别从音乐情感、爱国主义精神与鲜明的民族色彩等方面解析《黄河大合唱》浓郁的艺术特色,最后介绍男声独唱、女声合唱以及女声独唱在《黄河大合唱》中的演唱技巧与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一部红色精品《黄河大合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39年3月在延安所作。这部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以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作品广阔展现了抗日战争如火如茶的、惊天动地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和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  相似文献   

8.
冼星海、光未然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自诞生以来,始终以激昂的斗志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前进。这首声乐作品不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幸福美好的今天,都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鼓舞着人心,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多元化功能。《黄河大合唱》作为一部经典的声乐作品,展现了丰富的音乐特征,塑造了多元的音乐形象,在演唱的二度艺术创作中也充分彰显了红色歌曲特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于冼星海的母亲叫黄苏英,是海学习音的启蒙老师黄苏英原一位农村女,在冼星出生之前,夭去世了 ②夜晚.母亲怀抱儿子,拍着,摇着,轻声唱起摇篮曲《杨树叶儿》这是冼星海来到人间听到的第一支歌 ④冼星海13岁时,母亲带他来到广州,靠给人家洗衣服挣几个钱,供儿子到半工半读学校学习冼星海参加了学校乐队,很快显露出他的音乐天赋二③为了把儿子培养成才,母亲支持儿子读书,学习英 ⑥冼星海从小受到母亲的良好教育,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他终于成了人民音乐家,创作了亥黄河大合唱》等优秀作品 ③‘哎嗬哟嗬,铁打肝铜打肺,立实心肠去挨世!亲用这首搬运工人…  相似文献   

10.
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山林“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这部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黄河大合唱》,饱含着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比火焰还要炽热的...  相似文献   

11.
椿桃 《音乐世界》2021,(1):42-45
在与祖国分离的日与夜里,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对《黄河大合唱》重新进行整理加工,最终完成了他音乐生涯中最重要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大型合唱声乐套曲。电影《音乐家》根据冼星海在阿拉木图的经历改编,讲述了那段不为人知的岁月与故事。  相似文献   

12.
徐升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3):102-103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先生于1938年11月至1940年3月间创作的三部大合唱之一,作品由7首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构成.笔者对这7首作品逐一进行了解释、分析,希望对广大音乐爱好者在欣赏这首作品时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满怀激情,高唱《黄河大合唱》的时候,就想起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对新音乐的伟大贡献。但是,也许许多人没有想到,如果冼星海没有一位贤内助,那他就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或绩。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也是杰出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逝世五十周年。不久前笔者拜访了张光年先生。当提起以上话题时,自然要谈到《黄河大合唱》。张光年曾自谦地说过:“《黄河大合唱》主要是音乐艺术上的成就,我的歌词,不过是为冼星海同志天才的飞腾提供了一个跳板。”这一次,张老再次阐明了自己这一看法,他真诚地强调:“不要写我。”歌词是歌曲的文学基础,没有歌词又谈何歌曲?正是诗人的这一“跳板”,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灵感和激情,没有这一“跳板”,也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内容中师《音乐》第3册(94年版)欣赏第一课大合唱。二、教学目的1、学习了解什么是大合唱。2、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加强对歌曲的理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教育学生要象他那样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和学习。  相似文献   

16.
二月里来     
1939年3月,由塞克作词,冼星海作曲的<二月里来>在延安首演时就极受观众好评.后多作为独唱歌曲演唱.这首作品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人民为支援前线抗日而努力生产时的豪迈心情.  相似文献   

17.
《怒吼吧,黄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S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诗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创作大型名作《黄河大合唱》的经过及首次演出的成功.文章情绪激昂,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很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悟光未然、冼星海旺盛的革命激情和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相似文献   

18.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出生在澳门一个贫苦船工家庭。父早亡,童年随母去新加坡谋生。早年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及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音乐。1930年赴巴黎,从奥别多菲尔、加隆、丹弟和杜卡等名师学习小提琴及作曲,五年后回国。1938年11月至1940年5月于延安期间,创作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音乐作品,其中最杰出的是《黄河大合唱》。  相似文献   

19.
中国合唱音乐是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输入,西方宗教的传播,特别是"学堂乐歌"的出现后,才逐步兴起和形成的。黄自的《长恨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及《长征组歌》等作品,成为中国合唱音乐发展史上的不朽丰碑。  相似文献   

20.
陈常 《教师》2010,(26):97-97
《黄水谣》是出自冼星海的交响乐代表作《黄河大合唱》中的女声二部合唱,但也广泛地应用于声乐教学中,几乎成为女声教学的必唱曲目。作品中节拍节奏符合歌词的演唱规律,应该说《黄水谣》是《黄河大合唱》全曲中的一个转折点,整个作品的悲剧性和戏剧的矛盾是从这里展开的。所以,在演唱中,要表现出整首歌曲语言和旋律的完美结合必须正确运用呼吸以及吐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