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月24日,皇冠出版社推出张爱玲生前未曾问世的自传体小说<小团圆>.张爱玲文学遗产执行人宋以朗趁此机会来台,他表示,他手中还有三部张氏作品,有张爱玲自传小说<易经>,张爱玲去温州探视胡兰成的游记,以及张氏和宋家父母的往来书信将会出版.  相似文献   

2.
《出版参考》2009,(24):40-40
2月24日,皇冠出版社推出张爱玲生前未曾问世的自传体小说《小团圆》。张爱玲文学遗产执行人宋以朗趁此机会来台,他表示,他手中还有三部张氏作品,有张爱玲自传小说《易经》,张爱玲去温州探视胡兰成的游记,以及张氏和宋家父母的往来书信将会出版。  相似文献   

3.
雷峰塔,张爱玲,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易经,张爱玲,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张爱玲自传小说《小团圆》带给读者的震撼余波尚在,其另外两部自传小说《雷峰塔》与《易经》又已"出土"(2010年9月,《雷峰塔》《易经》英文原著与中文译本分别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和台湾皇冠出版社同时推出;今年5月,中文译本简体字版也由北京十月文  相似文献   

4.
贺琛 《编辑之友》2010,(2):45-47
2008年2月,台湾皇冠出版社在得到张爱玲遗产执行人宋以朗授权的情况下,顶着各种非议出版了张爱玲的遗作《小团圆》。随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于4月份在内地出版《小团圆》。《小团圆》引发  相似文献   

5.
商务印书馆编辑、印刷、发行的<出版周刊>,创刊于1924年1月.1932年1月28日,由于日本侵略军炸毁了商务印书馆在上海闸北的厂房,<出版周刊>被迫中断出版;1932年12月复刊.1937年"七七"事变后,商务印书馆10月迁长沙,将<出版周刊>改名为<出版月刊>,另计期数出版.1941年8月此杂志停刊.  相似文献   

6.
《吴医汇讲》期刊性质与编辑出版要素再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关于中国最早的期刊,众说纷纭,并无定论,对其期刊性质,已有一些研究结果,并确认其为中文期刊的萌芽.[1,2]<编辑之友>亦曾载文指出明代<朱翼>为最早中文期刊.[3]从报、刊同源的角度看,<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认为:"中国大约在宋代以后抄印出卖的邸报,可视为世界上期刊的雏形."[4]亦有人将西方传教士分别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和于1833年创刊于广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视为在境外和境内出版的最早的中文期刊,而认为"<吴医汇讲>说尚待论证".也有人将传教士创办的这两份刊物肯定为中国期刊的萌芽.[5]医史界包括医学专家参与编写的<辞海>似乎对江苏吴县唐大烈编刊的<吴医汇讲>为最早的中医期刊并无异议,[6]但并未认识到其应为最早的中文期刊.  相似文献   

7.
袁方 《出版经济》2005,(2):50-51
<洛伊斯的故事>是法律出版社对外合作出版分社2004年度力推产品之一,根据美国兰登书屋Doubleday出版公司的<集团诉讼>翻译而成.  相似文献   

8.
<读者文摘>传奇 600美元起家的<读者文摘>(以下简称<读>)创刊至今已有86年了,并在163个国家拥有杂志、书籍、行销和投资营运的王国.以21种语言.出版50个版本,每期发行2000多万册,年收入超过24亿美元,成为全球1亿多读者的精神食粮.在全球出版界和文化界,<读>已成为美国乃至全球杂志界的骄傲.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沪上先后出版过两本同样书名的<离婚>.一是潘汉年的短篇小说集<离婚>,由上海光华书局1928年6月出版;二是老舍的长篇小说<离婚>,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3年8月出版.我收藏的是潘汉年的<离婚>,所以我想谈的也是潘汉年和他1928年版的<离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西部铁路>采访、编辑、出版、发行特刊的历史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1.
余婷 《新闻实践》2009,(9):29-30
2009年,报业举步维艰.作为日报补充的全球著名新闻周刊也面临重重危机,美国<时代>周刊被迫推出网络定制服务,<新闻周刊>拟转向高端读者,<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沦为月刊.与此同时,其竞争对手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广告和发行业绩却独树一帜,依然立足于以出版纸质杂志为主,对数字媒体从不热衷.本文拟探讨新闻周刊困境下<经济学人>的突围策略.  相似文献   

12.
<毛诗正义>经过了阮元与孙诒让等人的细致校勘后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影响着学者对<毛诗正义>的理解与认识.笔者在从事国家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儒藏>精华编"之<诗经>类中<毛诗正义>的校点工作时,在前人校勘成果基础上,以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的<十三经注疏>中的<毛诗正义>为底本,对<毛诗正义>做了进一步的校勘工作.  相似文献   

13.
改刊寄语     
1936年,商务印书馆负责人张元济在校阅<史记>时,甚感于其中的英雄人格,决意为青少年编一本书,以固守中华民族的品格.他从<史记>、<左传>、<战国策>中选出八篇故事,译成白话,并附点评,定名为<中华民族的人格>,于卢沟桥事变前两个月出版.薄薄几十页的小书,立即招致日本人的屡屡禁绝.然张元济则不以为惧,他在<编书的本意>中说:"只要谨守着我们先人的榜样,保全着我们固有的精神,我中华民族不怕没有复兴的一日."  相似文献   

14.
依据出版业务的关键程度,将出版企业的业务外包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外围层次、次核心层次和核心层次,探讨了各种业务外包形式对培育出版企业核心能力的影响.作为例证,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于丹<庄子>心得>为例,分析了该书具体运作过程中的业务外包环节,结论是出版企业通过适当的业务外包,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核心能力,从而开创出一种新型的文化资源与媒体共振的"文化再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5.
《书籍传播与社会发展》读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翻阅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传播与社会发展>(以下称<书籍>),感到该书颇值得编辑们一读.前几年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过译著<编辑人的世界>,被我国许多出版社作为编辑的必备参考书.原因是此书被誉为"美国四十年来最权威的编辑业务教科书".笔者认为<书籍>并不比<编辑人的世界>逊色.  相似文献   

16.
编撰<中国出版通史>(以下简称<通史>)是我国出版界的一件大事.众所周知,中国出版事业源远流长,中国是世界上出版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分量.  相似文献   

17.
亟需完善中小学教材出版与发行管理的法治: 自199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开始实施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对中小学教材出版和发行进行管理中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突出地表现在从1995年开始,有关管理的行政规范性文件逐渐增多:1995年2月国家教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了<普通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管理规定>,2001年6月国务院发出<关于降低中小学教材价格深化教材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家计委、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布了<中小学教材价格管理办法>、<中小学教材出版招标投标试点实施办法>和<中小学教材发行招标投标试点实施办法>,2005年3月,国家发改委、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关于扩大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招标投标试点有关问题的请示>(发改经体[2004]2895号)及国务院<关于扩大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招标投标试点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2005] 15号),2005年6月国家发改委、新闻出版总署和教育部颁发修订后的<中小学教材出版招标投标试点实施办法(修订)>和<中小学教材发行招标投标试点实施办法(修订)>.  相似文献   

18.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每期均向读者推荐新近出版或即将出版的新书,其读者对象主要是西方知识界及商界人士.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每期均向读者推荐新近出版或即将出版的新书,其读者对象主要是西方知识界及商界人士.2003年推荐的图书范围涉及历史、政治、文学、经济、科技等方面.现介绍几本有影响的政治历史类图书,已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清康熙年间辑刻的大型经部丛书<通志堂经解>一百四十种一千八百六十卷,荟萃宋元经学要籍,上承<十三经注疏>,下启<皇清经解>,在经学史和出版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丛书以"通志堂"名编,各卷末题"后学成德校订",故各书目多署纳兰成德编刻;但实际上该丛书的真正辑刻者为昆山徐乾学.徐乾学、纳兰成德与<通志堂经解>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尚贤堂(新学)月报>是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创办的一份期刊,戊戌变法时期主要发行于北京地区.由于丁韪良曾代理主编过<华北月报>,<尚贤堂(新学)月报>又出版于李佳白主办的"尚贤堂"内,故通常将<尚贤堂(新学)月报>看做<华北月报>的续刊,同时作为"尚贤堂"的机关刊物.本文从丁韪良的传教思想及各报刊著录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尚贤堂(新学)月报>与<华北月报>并无承继的关系,也并非"尚贤堂"的直属刊物.最后对<尚>的创办原因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