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文件连续体理论是档案学重要理论,也是当前我国档案学界颇具争议的话题,科学认识这两种理论.有利于促其合理建设和健康发展.本文从客观地评价"两论"的历史地位、全面地认识"两论"的价值、辩证地把握"两论"的关系、发展地看待"两论"的未来四个方面论述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的适应性问题入手,探讨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文件连续体理论在电子文件文件管理上存在的互补性特征,并对两种理论的侧重点做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两种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存在着极大的相关和互补特点,二者可以取长补短,兼容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外学者对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连续体理论的关系问题有着两种迥异的理解 :一是后者可以替代前者 ,另一则认为前者有继续存在必要和发展的可能。这两种观点 ,谁是谁非 ,需要一个客观的分析。本文认为文件连续体理论相对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而言 ,更表现为文件管理理论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特性 ,但我国学者研究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也有同样的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4.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连续体理论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首先简要评介了我国档案学者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连续体理论关系研究上的4种观点取代论、补充论、兼容论与互补论。然后从基础与应用、宏观与微观、指导与被指导3个方面分析并阐述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连续体理论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档案学术界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连续体理论关系的研究,现有七种观点:否定论、补充论、兼容论、互补论、并行论、发展论和共处论,本文在分类介绍这些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广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狭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概念,并分析和论述了文件连续体理论在应用理论层面批判、继承和发展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相似文献   

6.
文件运动理论模型机理分析--文件运动理论研究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文件运动理论模型的分析 ,指出文件运动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必然导致对文件的“档案化管理” ,阐述“档案化管理”与“归档管理”的区别 ;剖析文件整体运动的动因和状态 ,指出来源原则和全宗理论是文件运动模型的理论支柱 ;探究文件价值变化及其影响下各种相关要素间的内在关系 ,突出模型的理论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件连续体理论否定了某些西方版的文件生命周期模式 ,却不可能否定中国版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本文讨论了两种理论的哲学基础 ,指出电子文件运动仍然具有阶段性 ,与管理、维护电子文件的社会主体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认为可以借鉴文件连续体理论 ,对建立包括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内的全新的文件运动理论进行全面探索。本文为导引之作  相似文献   

8.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中心二者存在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不是必然的,是对文件运动这一客观规律的体现.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理论层面的阐述,文件中心是实践层面的展示,仅仅用产生先后来表述它们之间的关系不甚妥当.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子文件逐步取代传统纸质文件的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理论在指导电子文件管理时显现出明显的不足.为此,档案学界围绕着文件生周期理论和文件连续体理论对电子文件管理要求的适应性展开激烈的争论.本文从分析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文件连续体理论内涵开始,比较两种理论的异同点,并结合国内学者关于二者关系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来阐述笔者对于这两种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件生命周期自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由欧美国家提出以来,经过七、八十年代的发展,于八十年代传入我国,开始了其本土化的过程。之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为我国纸质文件档案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电子文件的普及与管理挑战了传统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连续体理论被认为更适合于电子文件的管理。为此,本文试图对欧美和我国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及文件连续体理论作一分析比较,以便在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些理论的基础上积极有效地进行电子文件管理。一、欧美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认真分析文件连续体理论发展历程和内涵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文件连续体理论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很长一段时间会呈现"并存"和"共建"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2.
文件连续体理论以一种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对电子文件的运动过程进行了重新考查,为电子文件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机理,但是它并不是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吸收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电子文件时代对生命周期理论的跨越式探索和尝试。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以其对文件运动过程的划分被认为是一种“分阶段管理文件和档案”的模式,然而,在真正科学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中,已经无法明确区分“文件”和“档案”,更无法明确区分“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两个阶段。因此,中外很多档案学者都认为,该理论与文件连续体所倡导的对文件实施一体化、全过程管理的思想截然相反,在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中已经被完全否定了。  相似文献   

13.
文件(1)运动理论是档案学重要的基础理论,也是近年来档案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至今为止,无论是国内档案界,还是国际档案界,都似有这样一种认识:文件运动理论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相等同.提起文件运动理论就想到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似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描述了文件运动的全部.虽然我国的"档案形成与运动规律"客观上也揭示和描述了文件运动的情形,但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我国档案学者都认为,我国的"档案形成与运动规律"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或者更确切地说,我国的"档案形成与运动规律"揭示和描述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相关内容或说部分内容,并无特别之处.但笔者认为,文件运动形式是丰富的,绝不仅限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所描述的情形,文件运动形式除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揭示和描述的以外,还客观存在有其它类型的文件运动形式,为此,我们必须冲破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去研究文件运动现象,如果我们始终囿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范畴去研究文件运动现象,那么必然会得出一些无法自圆其说的结论,如文件运动的回流等,或者根本无法清晰地解释档案工作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相似文献   

14.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连续体理论实践基础的差异性 ,十分明显。而两种理论的认识论基础的差异 ,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认识基础源于实用主义哲学观点和谢伦伯格的文件管理思想 ;而文件连续体理论的认识基础则是澳大利亚对档案学的思考、后保管主义思想和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相似文献   

15.
谢君 《云南档案》2008,(12):41-43
本文主要从形成背景和核心内容两个方面对传统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电子文件生命周期三阶段论和文件连续体理论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着重论述了三种理论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对文件运动规律从不同理论依据、视角、层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文件连续体理论既有基础理论部分,又有应用理论部分,将其简单地归入应用理论范畴,是不够谨慎的;它客观上也并非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和理论依据。文件运动理论才是全方位描述文件运动规律的理论,它既应包容生命周期理论、全宗理论、文件价值理论和其他理论,也应该直接吸纳或者借鉴文件连续体理论的绝大部分成果,发展成开放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连续体理论研究现状评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近些年来,我国档案学术界非常重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连续体理论的综合性研究。综观学者们的理论文章,不论其视角、观点、立论如何,可以说,每一篇文章都给读者打开了一个新思想和新知识的窗户,使读者受益匪浅,也反映了档案界活跃的学术气氛。笔者不揣冒昧,就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谈一点个人浅见,意在交流和讨教。  相似文献   

18.
丁璇 《浙江档案》2005,(11):4-5,33
"档案自然形成规律"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同产生手上世纪中叶,这两种理论的诞生在世界档案学界具有里程碑式的深远意义,奠定了现代档案学的理论基础.在我国,"档案自然形成规律"提出后的半个世纪以来,这一理论已成为一代又一代档案工作者不变的信条,学界奉之为圭臬.在欧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已成为文件中心--这一独具特色的档案中间保管机构的坚强理论基础.这两种理论都是对档案(文件)运动客观规律的揭示,但在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上存在明显差异,笔者将逐一比较说明.  相似文献   

19.
1940年,美国档案学者布鲁克斯最早提出了“文件生命周期”概念。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对文件到档案运动过程和规律的客观描述和科学抽象,是指导文件到档案全过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当然,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主要是针对传统的纸质文件和档案而提出的。但是,随着电子文件时代的到来,电子文件的生命周期对传统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笔  相似文献   

20.
何宝梅 《北京档案》2002,(10):26-27
随着电子文件时代的到来,许多传统的档案理论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于是,档案学界开始寻找新的理论来支持电子文件管理,文件连续体理论就是最新被介绍到国内的一种档案学理论.介绍者们大多非常推崇这种新型的理论,认为它能实现"电子文件最优化管理",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相比有着巨大的优越性.事实果真如此吗?本人有一些疑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