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成本信息不完全共享下同质技术创新扩散的均衡问题,以2家同质技术创新扩散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修改后的Lotka-Volterra模型建立了扩散模型和利润模型,计算出技术扩散的稳定态.通过分析纳什均衡与贝叶斯均衡,计算了成本信息不完全共享下的产量,并结合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无论成本信息是否共享,技术扩散影响系数大的企业将形成市场占有优势;当双方的扩散影响系数较小且相当时,将形成技术扩散共存状态,此时,成本信息劣势方的产量将位于该方依据观测到的对手低成本和高成本而预计的最优产量之间,无法达到最优竞争均衡.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建构,而是一种以技术为核心、以信息的有效传导为纽带的组织和制度建构.将组织柔性、信息能力、技术创新方式整合在一个理论模型中,以我国相关大中型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三者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组织柔性的信息获取能力、吸收能力和利用能力是不同的,信息能力对组织柔性和技术创新方式之间具有中介作用,但是在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组织柔性和技术创新并非是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3.
大企业参与风险投资的动因和机制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姜彦福  张帏等 《中国软科学》2001,50(1):39-41,74
从获取外部新的技术创新源、高技术研发的高风险和不确定性、大企业内部研发预算软约束和激励不足等方面分析了大企业参与风险投资的动因,介绍了国外大企业参与风险投资的典型案例,分析了当前我国大企业了我国大企业风险投资公司的机制问题,指出大企业进行风险投资最终的目标应是实现其战略发展目标,同时赢得良好的财务回报。  相似文献   

4.
风险资本投资后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风险投资过程中,风险投资家对风险企业的管理监控与精心评估选择投资企业、策划设计风险投资契约一样重要.而管理和监控最终是作用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关系着企业成长、发展和壮大的关键性因素.通过分析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作用机理,提出投资后管理通过提升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研发能力、创新管理能力以及创新转化能力等方面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不对称信息博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研方与企业的合作创新是企业获取技术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学研方和企业的不时称信息博弈模型,分析了双方合作创新的各种情况以及做出选择的条件,并给出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一些思路,对于决策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中使用负二项回归层次模型,以2011—2015年获得风险投资支持的21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联合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CEO权力对联合风险投资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相比于单独风险投资机构,联合风险投资更能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并且风险投资机构数越多,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明显;CEO权力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CEO权力在联合风险投资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起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当CEO权力过大时,联合风险投资的监督作用会受到抑制,不利于企业的技术S创新。因此公司在积极引入联合风险投资的同时,需要合理有效地设计CEO的薪酬体系及股权结构,更大程度地发挥CEO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力求风险投资机构和CEO目标统一,共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7.
风险投资进入时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风险投资进入时机角度,对风险投资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风险投资进入企业的时期越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越积极.具体来看,在企业初创期和发展期进入的风险投资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企业扩张期进入的风险投资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企业发展期进入的风险投资与企业专利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企业扩张期进入的风险投资与企业专利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将技术创新水平作为一个变量,通过数理模型分析其如何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在风险投资与银行债务融资之间的选择;并分析技术创新水平如何影响风险资本融资中风险资本家的股份比例。研究认为在技术创新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企业会选择银行债务融资;在技术创新水平较高时,企业选择风险资本融资;风险资本家的股权份额会随着技术创新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2019,(10):13-19
基于风险投资供给与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双边匹配视角,利用深圳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的信息技术行业企业数据分析风险投资对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风险投资金额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投资金额与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资金之间具有最优匹配关系;风险投资参与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地理距离与企业的技术创新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最优匹配关系;风险投资机构参与数量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是线性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环境政策工具对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激励程度,是评估环境政策工具的重要标准。但是以往文献主要针对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大企业的技术创新激励效果进行研究,忽略了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绝大部分,因此对中小企业进行相关研究非常必要;同时以往文献也没有对企业的清洁工艺和末端治理技术做出明确区分,而这两种技术创新对企业的作用机制是不同的。有鉴于此,本文从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中小企业出发,将环境技术创新严格区分为清洁工艺和末端治理技术,并通过构建企业利润变化模型和社会福利函数,得出了排放标准、排污费、补贴和排污许可证价格的临界值,以及社会福利最大化条件下的最优水平;同时,本文还为企业在四种环境政策工具下灵活选择技术创新方式进行了区分与比较;最后本文对四种环境政策工具的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做出了排序。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政府选择环境政策工具提供政策建议,同时能够为中小企业在不同的环境政策工具下灵活选择环境技术创新方式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技术的社会形成(SocialShaping of Technology)”理论是一种对技术与社会复杂关系进行具体分析的方法理论。本文主要描述欧洲在这一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成果。“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着眼于分析与技术发展有关联的个人、群体和机构,剖析它们本身的利益所在,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技术施加影响的势能和着  相似文献   

12.
原创技术与技术贸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眼于原创技术与技术贸易的关系,深入剖析了原创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属性,探讨了原创技术对于技术贸易的作用和意义,并从技术贸易的角度,讨论了关键性技术和实用性技术。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的跨国界流动愈加频繁,技术外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技术外溢的研究成为当今关注的焦点,对技术外溢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是技术外溢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对影响技术外溢双方技术存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用MATLAB软件进行模拟,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石海霞 《大众科技》2014,(10):156-157
结合电子技术类课程的特点,分析了仿真技术在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以Multisim仿真平台为例,阐述了仿真技术在电子技术类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及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技术的演化和演化的技术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眭纪刚  苏竣 《科学学研究》2009,27(12):1793-1800
 指出主流的新古典理论和技术革命论在解释技术变迁中的不足,认为技术变迁是一个在原有技术基础上逐步改进、类似生物进化的演化过程。因此技术政策应摈弃主流理论的均衡观点和革命观点,从演化理论出发制定符合技术变迁规律的技术政策。这也为我国的技术政策提供了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从三个角度研究和确定技术价格的三种方法:成本法,效益法和现行市场法,指出技术股份的估价与技术商品、技术资产估价的异同;基于技术商品化一般模型,根据技术股份综合评价系数,构建综合评价阶梯结构模型;并将技术商品价格模型资本化及综合处理后,推导出技术股份评估模型。以期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对促进技术交易成功及技术股份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18.
基于技术创新链的行业技术创新平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屠建飞  冯志敏 《科技与管理》2010,12(1):37-39,44
行业技术创新平台是行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通过对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现状的分析,要发挥行业技术创新平台作用,需加强平台与产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探讨了技术创新链的结构,提出了基于技术创新链的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并给出了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西部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分析和评价西部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对优化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西部地区的情况,指出了构建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应注意的五种关系和原则,从科技园区组织形式、园区规模、技术创新环境和技术创新机制四个方面出发建立了测度西部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动态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论科学技术学的建构及技术预见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耀武 《科学学研究》2005,23(5):597-600
我国科学技术学的建立和发展,应该体现时代科技特征,聚焦科技兴国实践,重视未来学特别是技术预见研究。这将需要关联学科群的体系整合,也需要关联学科群的转型定位。只有关注未来的科技,才能指导科技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