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校园里刮起了一股"笔旋风"。学生握笔写字的时间很多,而捏笔不写的空档儿也不少。"笔旋风"者,就是以人拇指的指背为支点,顶着笔的中心,用中指和食指不断拨动笔转。乍看上去像儿童玩的小风车,也像戏曲舞台上的"扇子功"。旋转的方法也不同,正转反转,右手转左手转。再加  相似文献   

2.
祁一  赵会心 《小学生》2007,(12):27-27
流行语旋风 不知什么时候,校园里刮起一股“旋风”——流行语。 “你可真是精英呀——精神病苍蝇。”这一流行语时时回荡在校园上空。一次,王赢考试得了第一名,同学们都向她投去赞赏的目光。不知是谁突然冒出一句:“你真是精英呀——精神病苍蝇。”气得王赢脸色苍白,双眼发直。  相似文献   

3.
转笔风波     
不知从何时起,班上同学都对转笔“情有独钟”,于是课堂几乎成了“转笔竞技场”。尽管班主任三令五申,但“转笔”热潮丝毫未退。为此,老师大发雷霆,严令:“再有在课堂上转笔者,自己把笔扔到窗外。”我是其中比较杰出的“杂技演员”之一。上个星期三的生物课上,望着笔静卧在笔盒中,我心里像猫挠痒痒,终于按捺不住,抓起笔耍弄。亏得前面两个同学人高马大,挡住了老师锐利的目光。时间一分一秒地从笔的旋转间溜走,可我的笔瘾却有增无减,转的动作也肆无忌惮了。正转不过瘾,反转玩不够,干脆五指间来回转,双手并用,左右开弓,动作“炉火纯青”。自成…  相似文献   

4.
我有一只奇怪的“小蓝猫”,它是爷爷送给我的礼物。它不会“喵喵”地叫,也不吃鱼和老鼠,更不会乱窜门,而是天天待在我的房间里。它就是我的猫形转笔器。这只猫形转笔器的造型很奇特。它坐在桌子上,四脚向前。头上有两只半圆形的小耳朵,脸的正中有一个圆圆的小洞,绞笔时铅笔就从这个小洞插进去。在它的大脑部位安装着一个重要的零件———刀片。它的“肚皮”就是专门收木屑的“垃圾箱”。后面还有一条“尾巴”,那就是绞笔时摇动的手柄!使用时,我把转笔器固定在桌面上,把铅笔轻轻地插进小洞里,然后使劲转动手柄,一枝铅笔就绞好了!我喜欢我的转…  相似文献   

5.
英雄“转”     
学校,乃各路英雄学习比拼技艺之处,笔,乃学习比拼必用之物。笔之作用,大大的!可写作,可绘画,可咬,可转,为闯荡江湖必备武器。某日,某君将其笔置于指间,轻轻一拨,一按,顿时此笔在其指间上下翻飞,周围人眼花缭乱,更有甚者目瞪口呆。于是,“转笔”一词从此诞生,“转”之风狼烟四起,为各派所用。不久,大街小巷(仅限校园周围)操场教室,无处不有英雄“转”迹。有的,从小指转至食指,称“龙腾虎跃”;有的,乃双手各执一笔,同时开转,称“龙飞凤舞”,更有“三羊开泰”“四喜临门”,武功至极者,可使8支笔共置指间,同台献艺,井然有序,杂而不乱,转至旁人头…  相似文献   

6.
呜呼!转笔王     
开学没多久,就有一股可怕的浪潮席卷了我们班,不论帅哥还是靓妹都对转笔“情有独钟”。课堂上便成了杂技公演,老师三令五申,禁止转笔,但“转笔运动”仍蓬勃发展。班主任大发雷霆,遂立下军令:“今后不准再转笔,倘若发现,一顿‘青椒炒肉’!”  相似文献   

7.
转笔的烦恼     
在上学期里,因为无聊,便在空闲之时,向同窗们“拜师学艺”,才一个上午,我便学会了转笔。每一节课,我都无忧无虑地潇洒地转着笔,从此,习惯成自然,这个坏毛病也伴随我来到了下学期。  相似文献   

8.
一张桌子,一副扑克,三个人一落座,就在观战者的助威声中“斗”得天昏地暗。眼下,“斗地主”这种扑克游戏在许多城市颇为流行.仿似一夜之间,茶馆里、小巷口、公园内随处可见斗地主爱好者的身影。如果纯从扑克牌的玩法来看.斗地主也算是简单有趣。但是令人忧心的是,斗地主的旋风悄悄刮进了校园,有的中小学生午休时间也要和同学抓紧时间斗几把,赌注押上零食、玩具甚至零用钱。  相似文献   

9.
转笔记     
一股可怕的浪潮席卷全班,无论谁都对转笔“情有独钟”。于是上课变成了我们的杂技表演时问,尽管老师再三禁止,但此“运动”仍然蓬勃发展。老师大发雷霆,痛下军令:“再有转笔者,自己把笔送上来。”  相似文献   

10.
曾经有一阵,什么都兴“新概念”,似乎不“新概念”就没层次,不“新概念”就落后于时代。“新概念”就像平地刮起的一股旋风,愈刮愈猛,愈刮愈烈,大有不席卷校园和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11.
一天课间,我正和孩子们一起跳欢快的兔子舞,小欣急匆匆地跑过来说:“张老师,小洋转书转得好快哟!”“什么转书?”我不解地问。走近一看,才发现被人围得水泄不通的小洋,正用一根手指头顶着一本书飞快地旋转着。哦,他在模仿电视里转秧歌帕。  相似文献   

12.
精彩句段     
刘彦麟 《红领巾》2009,(10):I0002-I0002
“旋转美人鱼”的底盘是一个大大的“锅盖”,“锅盖”上面有十几个小圆球。我们坐进小圆球里,按一下“准备好”的按钮。等大家都准备好.“美人鱼”呼地一下转起来,越转越疯狂。  相似文献   

13.
木乃伊同学     
第五集木乃伊再生“要是张小开他们在这儿就好了!”阿喀琉斯心里说道。“我们来了——”杨歌威严的声音忽然在地下室里响起。阿喀琉斯惊喜地转过头去,只见校园三剑客仿佛从天而降,正站在他  相似文献   

14.
校园她时代     
姚瑶 《新读写》2008,(9):6-8
校园里出色的女生太多了,男生们都这么想。到了高中,男生似乎终于可以在理科方面扳回一城,但在心底还是不得不承认:中学里正刮起“她旋风”,这就是校园“她时代”。 本期新人物,是来自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的两位各有特色的女生。一位堪称十项全能,演讲、声乐、篮球、写作。样样了得;一位是厉害的小作家,她写的文字啊,会慢慢地、慢慢地走进人的心里,一步步、一步步抓住人的眼球,就这样把读者征服。  相似文献   

15.
转转帕     
下课了,校园里热闹起来。到处都可以看到彩色的转转帕在同学们手里转个不停,像一朵朵盛开花儿。“看,她转开了!”“能让我转转吗?”  相似文献   

16.
近日,再次阅读当年陶行知先生写给百侯中学校长潘一尘的一封信《小孩子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对潘一尘到百侯乡村推行生活教育运动感慨良多。岁月流逝,沧桑变幻,数十年前在百侯乡村发生的一切,都已不复存在,可那耸立在百侯中学的千年古榕,却刻写着不变的记忆。每当伫立古榕荫下,我的脑海里就好像不停地“转”着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百侯乡村推行生活教育运动的”潘一尘旋风”,这是温暖的亲切的“旋风”。  相似文献   

17.
《阳光搜索》2005,(12):42-44
当“优质偶像”已不再是娱乐文化唯一追捧的对象。当“我就喜欢”已不再是炫出自我的唯一口号,当校园里的莘莘学子已不再是死啃书本的唯一代言的时候,当“芙蓉姐姐”被“菊花姐姐”所替代也就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闻了,如何成为校园里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便是一门大学问了。  相似文献   

18.
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长沙市实验小学教改纪实本刊记者赖群阳叶仁波在城市的校园里,长沙市实验小学的办学风格,就像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着省内外、国内外的同行纷纷来访。特别是每年从6月份开始,不少家长就揣着“批示”、领着孩子前来“备案”,纷纷要求“择...  相似文献   

19.
转笔风波     
不晓得什么时候学校流行起了转笔。这种小运动一股风似的,顷刻间传遍了整个校园,就连我这个书呆子也爱上了它。  相似文献   

20.
何捷 《教育文汇》2006,(11):49-49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溜溜球就像旋风一样刮进了校园,一时间,无论上学、放学、课间活动,每个孩子手中都飞舞着一个小球。“飞旋陀螺”、“魔术手套”、“地球环绕”……这些招数连同“风火轮”、“金龙银凤“、“冲击波”、“火力银电”这些经过电视节目包装宣传的名牌溜溜球,让孩子们爱得着了魔。就在许多同行向孩子们发出“禁止令”的时候,我却决定向孩子们学习如何玩溜溜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