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膝下两子一女,在他的教育下,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长子叶至善曾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中国青年出版社副社长;女儿叶至美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过;次子叶至诚曾任大型文学刊物《雨花》的主编.长子叶至善颇有家父风度.曾经担任叶圣陶秘书的姚兀真说,叶至善深受父亲叶圣陶的影响,在编辑、写作两个领域都勤耕不辍.但凡读者的来信,他都会认真回复,态度谦卑而认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叶至善上小学时曾因学习成绩不佳留过三回级.后来,经过努力,他考取了一所以学风严格、学生成绩优异而闻名的省立中学.他在这所学校读了一年,因为有4门功课不及格又要留级.刚进中学就留级,至善非常难过,面对那些不及格的成绩单,他忍不住哭了起来.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出版家。他的两个儿子:长子叶至善也是著名的编辑出版家和作家,曾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次子叶至诚是江苏省第一代专业作家,曾任大型文学刊物《雨花》总编辑。可是你能想到吗?叶老对子女从小施行的却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教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语言文字学家。1930年,也就是叶圣陶36岁那年,他写了一篇题为《做了父亲》的文章,发表在《妇女杂志》上。当时,他有三个子女:儿子叶至善12岁,女儿叶至美8岁,儿子叶至诚4岁。文章共分五节。在文章的第一节中,他说:“若真的没有儿女,也许会感到非常寂寞、非常惆怅吧。”这表明他是非常爱孩子的。爱儿女自然要想到儿女的将来,想到目前对儿女的教育问题。中间三节,叶圣陶谈的就是教育儿女的问题。在第二节中,他说,做了父母,即使不是教育专家,也得担负起教育儿女的责任。可是自己也没有把握,一切都在学习试验之中,怎么…  相似文献   

4.
学学叶圣陶     
十多年前,我还是中学生时,读过两本书:叶圣陶先生的儿女叶至善、叶至诚、叶至美的作文集《花萼》、《三叶》。两本书分别由名作家宋云彬、朱自清作序。具体的文章至今已淡忘了,但是,对叶家三冠,妹的生活仍心向往之。儿女为文,父亲修改,名家作序,真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是美丽而古老的梦境。  相似文献   

5.
1942年,叶家三个子女开始跟着父亲学写作了。当时,孩子的父亲叶圣陶正主编《国文杂志》。这是个帮助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月刊,需要登载一些中学生写的东西。于是他就发动家中的三个孩子给《国文杂志》写文章。最初是女儿至美写了一篇,叶圣陶看了很高兴。于是,他就怂恿幼子至诚(乳名三官)也写出一篇初中程度的好作文来。三官最熟悉的事是集邮。这中间有欢乐也有苦恼,有梦想也有失望,既有丰富的知识,更有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就写了一篇《集邮》。叶圣陶很赞成三官自己选定的这个题目,他逐字逐句进行修改后,连同“叶至诚”的名字一起,登上了《国文…  相似文献   

6.
江南四月,烟花扬州。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生机勃勃的季节.4月7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位语文界代表,云集名城扬州,召开了“中国教育学会全国中语会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会场设在扬州市政府第二招待所的会堂里。会场上悬挂着叶圣陶先生彩色画像.叶圣陶先生的子女叶至善、叶至美、叶至诚应邀出席了成立大会,叶至善先生并在大会上讲了话.全国中语会理事长刘国正、副理事长徐振维、秘书长张定远、副秘书长陈金明及中语界其他一些知名人士也出席了大会,大会在隆重热烈的气氛中开幕,首先播放了叶老生前在全国中语会第三届年会上的讲话录音,还播放了因病未能前来参加大会的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张志公先生的录音讲话,并宣读了研究中心顾问吕叔湘先生的书面讲  相似文献   

7.
刘萍 《宁夏教育》2009,(1):78-78
叶圣陶的长子叶至善是著名的编辑出版家和作家,曾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但小时候读书并不用功。当年小学一共12次升级考试,他竟有4次不及格,别人只需读6年的小学,他竟不得不读了8年。奇怪的是,被人称作大文学家、大教育家的叶圣陶,从未因此焦虑。在叶至善的印象中,父亲从不逼着他考个好分数,也从不强迫他将来一定要上大学。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生活作文谈到什么是生活作文,想起叶至善先生回忆父亲叶圣陶是怎样教自己写作文的事情。据说,叶老从没有教过叶至善他们如何去谋篇布局,如何去选材构思,如何去挖掘内涵……叶老的要求很简单,多读书,多观察生活,每天在街头巷尾看到的新奇趣闻,在路上听到的大小琐事,在学校得到的一知半解等等,都是写作文的材料。叶老对他们作文的评价从来也不简单  相似文献   

9.
教育书亭     
《叶圣陶集》叶至善、叶至美、叶至诚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约700万字,20余卷。包括五个部分:1.文学(小说发、童话、散文、诗歌及其他创作、文学理论、评论);2.教育:3.语文教学;4.出版和编辑工作;5.日记、书信和其他。第一、二、三、四卷现已出版发行。第一卷包括《穷愁》《隔膜》《火灾》三本短篇小说集,第二卷包括《线下》《城中》《未厌集》三本短  相似文献   

10.
编辑父亲向孩子约稿 这一年,叶家三个子女开始跟着父亲学写作了。 当时。叶圣陶正主编《国文杂志》月刊。这是一本帮助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刊物,需要登载一些中学生写的东西。叶圣陶当时已离开武汉大学,也不在中学教语文,中学生写的东西从哪里来呢?于是他就发动家中的三个孩子给《国文杂志》写文章。  相似文献   

11.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去北京参加民进中央举办的经验交流会。我们下榻在劳动大厦。凑巧的是,叶圣陶先生的长子、时任民进中央副主席的叶至善先生和我住在同一个楼面上。一天,晚饭过后,我邀请叶至善先生到我房间小坐片刻。“三句话不离本行”,闲谈时,我请他介绍小时候叶老是怎样教授他作文的。他带着浓重的苏州口音说:“不教的。”我感到好生奇怪,叶老是个作家、编辑,又是个教育家,十分重视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怎么可能“不教”自己的孩子作文呢?叶至善先生见我有些疑惑,说:“你是搞作文教学的,我说给你听,我父亲这么做到底是算‘教’还是算‘…  相似文献   

12.
<正>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一位父亲上初三的时候,在北京市少年儿童作文比赛中获奖,作文得到叶圣陶先生逐字逐句的批改。在北大荒插队的时候,叶至善先生又逐字逐句地帮他修改过他写的散文,使他在写作的道路上脚步越迈越扎实。后来,他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被收入语文教材。这位父亲,就是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  相似文献   

13.
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叶圣陶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于4月7日在扬州宣告成立,该中心的宗旨是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进学习与研究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活动.在成立大会上,一些语文教育界的老前辈就如何学习叶老、研究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研究中心顾问叶至善先生在讲话中认为:“我父亲关于语文教育的那些想法,并不是他一个人的,而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去世后,他的儿子叶至诚曾忆及儿时父亲教育他的一些事。 他说:“爸爸妈妈从来没有管过我怎样拿筷子,也从来没有问过我毛笔字写得怎样了这样的事。” 可他说:“父亲对一些‘小事’却管得很  相似文献   

15.
人文书架     
放飞心灵 《教育》2011,(7):58-58
老课本里的教育智慧 “先生,早。”“小朋友,早。” 两句话,7个字,就是《开明国语课本》第一册第一课的全部文字了。这套课本由叶圣陶编写、丰子恺配图。叶圣陶之子、著名教育家叶至善评价道:“这两句话都很短,  相似文献   

16.
袁超 《师道》2006,(4):55-56
身为大教育家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教子女学语文的呢?特级教师贾志敏曾就此专门请教叶老的儿子叶至善,并在一篇文章中向大家做了介绍。读贾老师的文章我们得知,叶老的教子方法并无特别之处。他只是要求子女每天要读些书,至于读点什么,悉听尊便。但是读了什么书,读懂了什么,都要告诉他。除此,叶老还要求他们每天要写一点,至于写什么,也不加任何限制,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但叶老有空时,会让孩子把写的东西朗读给他听。叶老倾听孩子朗读,评价的标准也很简单,以能否让人听懂为主。在叶至善小的时候,叶老从来没给他教授过什么学习方法和读写技巧之…  相似文献   

17.
出版:开明出版社老课本里的教育智慧放飞心灵"先生,早。""小朋友,早。"两句话,7个字,就是《开明国语课本》第一册第一课的全部文字了。这套课本由叶圣陶编写、丰子恺配图。叶圣陶之子、著名教育家叶至善评价道:"这两句话都很短,儿童听一遍也会了。7个字中有一个字是重复的,论  相似文献   

18.
必须把教师从繁重的精批细改中解脱出来。叶至善同志在《父亲教我作文》一文中倾吐了这样的肺腑之言:“父亲之所以不支笔给我改作文,原因也在于他改之后不是我们意思,不管是否比我们原意还好。尤其是‘为什么’我们不知道的话,对我们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这确是颇有见地的作文批改心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要着重培养学生自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和叶至善是父子两代编辑家。叶至善先生童年时代就参加了全家总动员的编辑《十三经索引》的工作 ,以后一直没有离开编辑岗位。在他 80诞辰之际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为他出版文集 ,他欣然以《我是编辑》作为书名 ,流露出对自己的终身职业的自豪之情。在叶至善先生看来 ,把作者的“作文”编辑后介绍给读者 ,特别是少年儿童读者 ,一刻也不忘记引导他们“做人”的追求 ,始终把引导做人视为作文的根本目的 ,并把这一原则坚持不懈地贯彻在编辑工作中 ,这正是他们父子两代编辑大师的执著情怀。这情怀同时也洋溢在他们自己的“作文”中。在为…  相似文献   

20.
一门三院士,这在中国科学史上绝无仅有,即便是放之于世界,也是屈指可数。三院士是谁?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他们的父亲就是鼎鼎大名的梁启超。梁家满门俊秀,自然与梁启超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梁启超的《宝贝,你们好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是梁启超写给子女的家书,里面满是父亲对孩子的期许。梁启超九个子女的成才,与家庭环境有莫大关系,父亲的耳提面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他特别注意培养孩子们感恩心、同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