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点选粹     
新闻标题要实咸宁日报社杜先龙认为:做实新闻标题是打动和吸引读者的有效方法之一。一、标出数字。善用数字,是力避“空”的好方法。消息《(簰洲湾溃口“淹”出7000多人》(原载1999年2月27 日《长江日报》),初看起来,并无惊人之笔,但“7000多人”在“溃口”和“淹出”两个动词的烘托下,却显得很有分量, 令人感到沉甸甸的。它生动、准确、深刻地反映出我们某些干部的浮夸作风之恶。二、标出事件。善于把非事件性新闻“化”成事件性新闻标题,往往就能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触其物。消息《省城专家好  相似文献   

2.
新闻标题常被称作新闻的“眼睛”。“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题好文一半”,都是说明标题的重要性。判断一个新闻标题好坏的标晖涉及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是看标题是否准确。如果达到了题能统文、文能对题、用语精当、逻辑续密的要求,就可以说这个标题是准确的;相反,如果一个标题与新闻内容有出入、或渲染浮夸、或逻辑混乱、或词语不贴切,那么,不论所用文字多么考究、文采多么飞扬,都是不准确的,更谈不上“好”了。在新闻实践中,标题不准确的情形经常出现,笔者在此简单作一归纳和评析,以期引起新闻界诸同仁的注意和重…  相似文献   

3.
袁袤翔 《青年记者》2009,(14):15-15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既要先声夺人,更要准确表述。表述不清,就是败笔。精心制作新闻标题,是每一位新闻采编人员的必修之功。基于这样的理解,笔者对媒体上的新闻标题留心观察,搜集了一些“晕品”。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人贾岛作诗“推敲”的故事成为千年流传的美谈,人们有时也把“推敲”这一典故引用在新闻标题制作上,用以说明新闻标题应讲究文字的准确。但笔者认为,文字“推敲”仅仅是对新闻标题进行“推敲”的一个层面,严格地讲应有三个层面:即角度推敲、主次推敲和文字推敲。 一、角度推敲 标题内容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客观事物普遍存在着多角  相似文献   

5.
关注近年来的军事新闻作品,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即新闻标题(含小标题)中出现了大量新的语言符号。流行热门词、古代词语、旧式词语、外来词等过去较少在军事新闻中露面的新词语,开始见诸报端,并逐渐呈现越来越多之势。  相似文献   

6.
一篇好的新闻,不仅要立意鲜明,内容充实,逻辑性强,语言生动,还要有一个好的标题。 那么,如何才能使文章的眼睛亮起来呢?这就要使新闻标题真正起到“点睛”、“传神”的作用,必须在“准”、“新”、“活”、“短”四个字上下功夫。 一要准确贴切。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标题的生命。新闻标题是从属于新闻的,是新闻的浓缩和结晶。它依托新闻而存在,不能游离于新闻之外。因此,新闻标题首要的是准确贴切。也就是说,必须严格以新闻事实依据来命题,要题文相符,绝不能超出事实  相似文献   

7.
写诗为文讲究词以达意,崇尚准确、鲜明,切忌吞吞吐吐、模棱两可,这是我国璀璨文化的传统。这也是制作新闻标题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新闻标题要用事实讲话,要言之有物,这是毫无疑义的。但用事实讲话,并不等于就事论事,又要有鲜明的倾向性,明确地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做到爱憎、褒贬、是非分明。这就是说,一个好的新闻标题,既要善于抓住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在标题中予以突出,又要善于巧妙地加以评点,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鲜明地表明自己的倾向,使标题有高度的思想性。这样做,是否会与新闻标题…  相似文献   

8.
魏海霞 《青年记者》2006,(18):83-83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应该简洁、准确地概括新闻内容,好的标题,可以鲜明地表现新闻的主题,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使受众产生共鸣、好奇,从而让人产生急欲知道内容的强烈愿望;而不好、不恰当的标题,或以偏概全,或夸大其词,或词不达意,只会误导受众。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说,新闻标题是“新闻的广告”,“是简洁到不能再简洁的最单纯的新闻”。写作新闻标题就是对新闻事实的精练评价。本文试对中西新闻标题的差异及其成因作一些初步的分析比较,以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改进我们的新闻写作。一中西新闻标题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 从作者主观的角度来看: 西方新闻标题多属客观评述式标题客观地概括新闻事实,让读者在了解事实的过程中去体会作  相似文献   

10.
有句话叫“看报看题”,对于平面媒体而言,一条精彩的新闻标题犹如传神之目,魅力无穷。白居易有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新闻亦是如此,它不只是单纯地报道事实,传递信息,它的魅力还在于唤起受众的情感认知和审美体验。要想打动读者的心,新闻首先要在情感上吸引读者。因此,笔者认为,在制作新闻标题时,我们要尽可能地注人情感元素,赋予标题以生命,做到“以情动人”。  相似文献   

11.
由古为文重视炼字,炼字炼得好,能一字传神,全句生辉。古代留下的许多名言佳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之“闹”字,“随风潜入夜”之“潜”字,“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弄”字,等等皆因用字传神而境界全出。标题“居文之首,勾文之要”。要使新闻标题字字珠玑,精美简练,必须下工夫锤炼标题的字词,力求做到“题不惊人死不休”。在新闻实践中,注重标题的锤词炼字,具有很显著的语用价值,能达到形象生动、贴切精当、简洁有力、意蕴  相似文献   

12.
助词“的”运用中的错误,除前几篇短文分析过的几种以外,还有一些;本文再补充分析以下几种: 第一、助词“的”连用不当 在有的语言结构中,有时需要连续使用多个“的”,这时,就一定要弄清楚由“的”所联系的各项词语之间的关系,以准确地表达它们之间的语法、语义关系。否则,就往往会造成助词“的”连用不当的错误,而使所联系的各项词语之关系错乱,语义不通或者错误。例如:  相似文献   

13.
新闻标题借用文言词语是常有的事,用得好会使标题增色不少.但新闻标题中也常见一些用错文言词语的例子,归纳起来,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文章要写得富有文采,有感染力,诀窍之一就是要多用动词。在汉语词语中,动词是最富有生动、活泼的因素。新闻界有位同志说得好:动词用得得心应手,恰到好处,这就像一张优秀的照片往往能使一个个形容词相形见细。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巧用了一个“绿”字,使得“春风又绿江南岸”成为传世名句;《左传》上有篇新闻体散文《曹判论战》,全文不过二百余字,可动词却用了五十六个启判这个人便栩栩如生地站立在历史读者面前,已经两千多年了。写文章是如此,要制作富有感染力的新闻标题更要如此。在制作标题上,经过精选的最有新闻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人人都会唱歌,但不一定都唱得是“那么一回事”,尤其是要达到专业水平就更难了。有时往往为制作一条像模像样的新闻标题,熬到了半夜,绞尽了脑汁,就是为了制作一条有“味”的新闻标题。其实,只要善于利用人名的某些特点,信手拈来制作新闻标题,让人有“得来全不费工夫”之感。  相似文献   

16.
准确为上刻意求工──浅论新闻标题的艺术舒培华报人皆知,标题是新闻的“门面”,所谓“题好文一半”。一则好标题,既能为一条新闻增色,也能紧紧抓住读者的“眼神”。新闻标题是用精警之语,对新闻内容和中心思想加以浓缩与概括,具有提挚全文、凝聚文意、引导读者的重...  相似文献   

17.
“侧目”一词字面上的意思是“斜着眼睛看”。但这个词语特定的含义是:不敢从正面看,才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现在因不了解此词的特定含义而望文生义地错用此词的例子屡见不鲜。下面仅举二例,试作评析。  相似文献   

18.
“精准”是关于火箭、导弹发射之类报道中的常用词。近来结合参加评报对新闻标题制作进行了一番研究,我感到将“精准”一词沿用到对新闻标题制作的评判上很有必要,也颇为适合。  相似文献   

19.
谈谈新闻标题徐永恒一1996年8月,我采写的一组有关重庆铁路分局一辆警车路遇特大交通事故不参加施救的批评报道发表后,重庆铁路分局的领导派人给记者站送来公函,表示接受本报对有关当事人的批评,同时在口头上对新闻标题中使用“见死不救”一词是否准确提出了商议...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中的有些词语,其意义是概括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特征的,如:软、硬、长、短、迅速、坚强、高尚、宽广等。因此,选用这类词语时。一定要看它是否符合它所表现的事物的性质、特征;换个角度说,就是要看所表现的事物是否具有用以陈述或描写它的词语所说的性质、特征。如果二者不相符合,所用词语自然就不能准确恰当地表现事物的性质、特征,也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逻辑错误,以及词语搭配不当的语法错误。这类错误常见的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