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民主的思想也日益深入人心,学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张扬个性,保护天性”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已普遍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有些地方“尊重学生”的内涵被不断扩大和曲解,什“么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就是上帝”等流行语在教育圈内此起彼伏,舆论也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只能说好、不准“说不”。学生们一夜之间被推上“尊重”的极端“,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现在…  相似文献   

2.
刘福学 《上海教育》2005,(5B):55-55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民主的思想也日益深入人心,学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张扬个性,保护天性”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已普遍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有些地方“尊重学生”的内涵被不断扩大和曲解,什么“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就是上帝”等流行语在教育圈内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民主的思想也日益深入人心,学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张扬个性,保护天性"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已普遍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有些地方。尊重学生"的内涵被不断扩大和曲解,什么"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就是上帝"等流行语在教育圈内此起彼伏,舆论也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只能说好、不准说"不"。学生们一夜之间被推上"尊重"的极端,"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现在成了"生道尊严"。  相似文献   

4.
老师高高在上,张口金科玉律,学生正襟危坐,仰脸洗耳恭听,唯师是道,唯师是尊,是为"师道尊严"。"师道尊严"式的教育无情地剥夺了学生人格尊严,扼杀了他们鲜活的个性,也违背了民主平等的教育原则。随着我国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先进教育思想的引进,曾经被"尊重"遗忘了的学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张扬个性,保护天性"等先进的教育观念已普遍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尊重学生"的内涵被不断扩大和曲解:"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及“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已成为共识。于是,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等越来越热,社会舆论也大声疾呼:教育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及“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已成为共识。于是,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等越来越热,社会舆论也大声疾呼:教育要“以人为本、敬畏生命、善待学生”,并反对教育中的一切惩戒性教育行为,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惩罚”二字成了教育中不可触及的“高压线”,以至于教师在工作中左右为难,如履薄冰。我们认为,教育中适时适当的惩罚是非常必要的,正如一些专家、学者所说的那样: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一、惩…  相似文献   

7.
推行素质教育应强化的几个教育观念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体系,也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因此,推行素质教育就必须强化几个教育思想观念,主要包括:教育人本论观念,学生主体论观念,个性教育论观念和人的全面发展论观念等。一、树立教育人本论观念我国教育人本论的思想是在80年代逐步形成的。其核心思想是在教育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其基本表现就是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人。把这一思想落实到教育工作中去,就是学校的工作“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也就是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  相似文献   

8.
申时芳 《贵州教育》2011,(5):25+38-25,38
如今,教育圈的“行话”——“赏识教育”、“尊重学生”、“善待学生”此起彼伏,从“尊重学生”演变到:“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就是上帝”……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而由此所引发出的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渐露头角。蛮横、任性、早熟等特征已经在这些孩子的身上表现出来。如何教育好这些学生,成了当代教育工作共同关心的话题。在这种形式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及“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而得以提出来。于是,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等越来越热,社会舆论也大声疾呼:教育要“以人为本、敬畏生命、善待学生”,并反对教育中的一切惩戒性教育行为,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惩罚”二字成了教育中不可触及…  相似文献   

10.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实践方式,其核心思想是要倡导“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这种“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即为生本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思想,生本教育为学生好学而设计,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基石,  相似文献   

11.
白太伦 《课外阅读》2011,(11):373-373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合格的人才,许多学校都树立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教学意识和理念,学生主体性地位日益提高,学生的积极极性和求知欲也日益加强。但如何才能把“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贯穿到教育实践中呢?不同的教育工作者有不同的做法,班主任不只是一种称呼,班主任工作也是一门学问,有时需要班主任穷尽一生的精力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在教育教学中就是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按照一定规律和原则,进行有步骤的实施和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孔繁红 《青海教育》2014,(9):100-100
生本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热爱学习而设计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生本教育提倡“先学后教”“先会后教”,最终达到“不教而教”的效果。这就是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生为本”,努力做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依靠学生,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广泛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学到知识,在参与课堂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人本管理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树伶 《成人教育》2005,(11):20-21
高职院校的人本管理由组织中的人、环境、文化及价值观四要素组成。新世纪的高职院校管理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管理中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即学校中的每一个人,从学生、教职工到学校管理者都应具有个人尊严与价值的独立个体,都享有尊重、受尊重,拥有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也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尊重人性人格,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倾注温情的人文情怀;“教师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校长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关心教师,营造民主和谐、政通人和的管理氛围。  相似文献   

14.
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思想出发,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积极向上的热情,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教育的根本,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归宿,新时期高等学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以人为本,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引导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也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理想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7.
“生本教育”是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主持开展的实验研究,是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研究课题,现为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理念的教育体系。其具体体现就是将提高人的素质作为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8.
让学生沐浴在被赏识和赞美的阳光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思想出发,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自尊、自律的  相似文献   

19.
一、生本课堂应该是民主的 众所周知,民主的课堂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是发展良好师生关系的需要,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需要,生本课堂也不例外。何谓“民主的课堂”?襄城实验小学的张德兰校长给了一个很好的阐释。她说:“一个民主的课堂应该具备三个特征,即充分的相信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充分的发展学生。”而她的这一阐释完全和生本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生本教育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在张校长的阐释中有三个关键词:相信、尊重、发展。相信学生,我认为应该就是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学习者,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本能。生本教育的创始人郭思乐教授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者站在地铁旁边,一个小孩子问他:“爷爷,到伦敦的火车几点钟开?”老者说:“四点四十四分。”孩子又问:“几点钟开?”“四点四十四分。”老者又答到。孩子再问:“几点钟开?”老者说:“你不是已经问过好几遍了么?”孩子说:“我喜欢看你说‘四点四十四分’时胡子一翘一翘的样子。”这个故事让人忍俊不禁,它让我们看到:这,就是儿童!他们不像我们成人一样,有很多的考虑,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他们能依靠自己的学习天性来思考问题,这难道不能说明儿童本来就是一个学习者么?作为一名教育者,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只有充分的相信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创新,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无限潜能,才会认真聆听来自学生的声音。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就是尊重学生,因为相信是最大的尊重。发展学生,应该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切为了学生”,这应该是生本课堂的落脚点。究其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在听、说、读、写等训练中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名教育者,只有心中装着学生,只有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价值的原则,我们的课堂才高效,我们的教育才有价值。也只有在民主的生本课堂里,学生才有被发现、被承认、被赏识的感动,才有主动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校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他们的全面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矢志不渝地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