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判文是唐代选官考试中使用的重要文体,它所涉及的内容广泛而复杂,根据判文题目的来源出处,判文可分为公务案牍式、经籍古义式和僻书曲学式三类,各类判文的难度不同,在历史演进上表现出了由易到难的发展特征,但到唐代后期又有了起伏。  相似文献   

2.
唐代继承儒家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思想。《文苑英华》所收唐代判文以涉及儒家“五礼”内容判文种类最多,判文涉及继承、孝道、丧礼、官制、军事并民事诸多内容,均被纳入“礼治”范畴,依礼审视甚或依礼判决,“礼”字出现次数不可胜数,行文也显现了司法审判对“礼”的重视和依赖。  相似文献   

3.
唐代“试判”主要用于铨选,过去在“科举与文学”语境下的相关研究,往往并不涉及;但从更宽广的“取士”概念上说,铨选亦在其中,故试判也是“取士文学”的重要文体。理论上说,唐人凡参与铨选者皆有过判文的制作,而所有参加“关试”者也须试判,其总量之大可想而知;现存的判文也为数不少,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但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像唐代试判制度这样的基本问题,也由于诸多原因,现在还  相似文献   

4.
边塞诗在唐代的成就历来为后世所瞩目。然而,唐代边塞诗决非一下子突然出现。唐以前边塞诗已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只是长期来对边塞诗产生源流的追溯,对唐以前边塞诗历程的追踪,似乎尚未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而这对于全面地系统地研究边塞诗,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本文即试图对边塞诗从萌芽产生到初步成熟的经过,作一大致的勾勒,并对唐以前边塞诗试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5.
过去谈近体诗的起源和发展的人往往五、七言不分,笼统地说近体诗"见于唐初"、"起源始于唐代"、"是唐代以前所没有的".本文通过对六朝新体诗(重点分析五言新体诗)的体式、平仄格式、拗救、押韵、对仗诸要素的深入探析,提出如下的看法:五、七言近体诗并非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五言近体诗产生于六朝,七言近体诗萌芽于六朝陈、隋而完成于初唐,且仄韵五绝新体诗也诞生于六朝,它开了唐代仄韵五言近体诗的先河.  相似文献   

6.
唐代的科举之判虽然不全是司法性质的判,但作为考察"临政治民"的手段,应与唐律有着一定的关系。经过分析发现,判目中有部分题目直接来自《唐律疏议》,对文中的裁决处理与律法有着高度的一致。这表明唐代参选士子对《唐律疏议》相当精熟,唐代试判有着一定的普法作用。  相似文献   

7.
唐代的科举之判虽然不全是司法性质的判,但作为考察"临政治民"的手段,应与唐律有着一定的关系。经过分析发现,判目中有部分题目直接来自《唐律疏议》,对文中的裁决处理与律法有着高度的一致。这表明唐代参选士子对《唐律疏议》相当精熟,唐代试判有着一定的普法作用。  相似文献   

8.
唐代科举非常重视试判。作为考察吏能的文体,并不似唐代杜佑所说专以难人为能事;判题本身被赋予了为现实政治服务的目的,文人政治下受尚文风尚的影响,在判体文中,吏能主要表现为学问精通、文章美丽。  相似文献   

9.
中国在唐代处于世界经济的前列,其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达程度并不逊色于中世纪的欧洲,却没能像当时的欧洲一样催生出资本主义萌芽,这说明当时的上层建筑严重阻滞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对经济的阻滞集中体现在唐代商人的法律地位低下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抑制作用上。研究唐代商人法律地位,可以找出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长期停滞不前、资本主义萌芽很晚才得以产生的原因,也可为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立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唐代判牍采用骈体,采绚烂,是中国古代法制史上判中的一朵奇葩。通过阐述唐代判牍的体例特点,分析其辞风格,指明了其对当今制作判决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历代都有图书亡佚,唐代《晋书》亡佚情况尤为突出。唐修《晋书》问世之前已有十八家晋书1存在,由于唐政府基本垄断史书的修撰工作,造成唐修一百三十卷的《晋书》出,而诸家之书皆废。诸家《晋书》亡佚的首要原因是官修史书在史学思想方面占有统治地位,并且官修史书在内容、体例、修撰人员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其次,诸家《晋书》自身存在的缺陷也是导致其被淘汰的重要原因之一。唐统治者没有采取强制手段,但它的修史行为体现了政治对学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舞马最晚于三国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国,到唐玄宗时期,舞马活动形成规模并掀起高潮,唐后则在中原大地消失。随着唐朝的兴衰,不同时期的文人从各自的时代背景和解读视角出发,塑造出多种多样的舞马形象。盛唐时期张说的《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安史之乱时杜甫的《斗鸡》、中晚唐时期陆龟蒙的《舞马》以及唐亡之后宋代诗人徐积的《舞马诗》,均对唐代舞马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写.舞马亦随这四首诗词经历了从天马到祸马、谀马再到悲马的形象流变。  相似文献   

13.
崔莺莺是唐代大诗人元稹笔下的唐传奇《莺莺传》和元代大诗人王实甫笔下的杂剧《西厢记》里的女主人公。唐代真有其人 ,而且是个才女 ;《全唐诗》收录了她三首诗 ,而这三首诗是紧紧地与戏曲的情节相关相联 ,可以说三首诗贯穿了整个戏曲内容。看了她的诗 ,也就了解了历数百年而经久不变的西厢故事的“情结” ,同时也使我们真正体会到文学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选本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批评方式 ,它以繁盛的创作成果为对象 ,体现选家的主观意图和当时的文学思想。现存“唐人选唐诗”10种 ,涉及整个唐代 ,遍及各个流派 ,且标准各异 ,目的不一。其中 ,盛唐殷的《河岳英灵集》崇尚风骨声律兼备 ,涉及盛唐诗歌与汉魏六朝的继承关系。中唐元结的《箧中集》意趣风雅 ,倡导诗经精神。晚唐韦毂的《才调集》追求审美的丰富多彩 ,具有广博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15.
唐代两篇《牡丹赋》与"甘露之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唐时期,舒元舆和李德裕各自创作了一篇《牡丹赋》,然舒赋作年无考。笔经过认真考察和分析。认为舒赋作于大和九年,早于李赋九年。舒、李二赋所流露出来的创作心态和所表达的主旨,皆与当时震惊朝野的“甘露之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撰者圆仁虽为日本僧人,但具备颇高的汉文修养与造诣,对汉语及唐代书仪的运用水平相当高。对入唐僧圆仁所撰文书中疑难词语的释读,可以了解当时中日书仪用语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7.
宋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历史地位的重新估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长期处于尊唐抑宋的不公平评判话语系统中。本文从古代主要小说类型的题材、艺术风格、创作主旨等内部要素的演进过程和概念、理论、作品整理等外部因素的运动轨迹切入,综合分析讨论了宋代小说在古代小说领域的独特贡献和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从而认为宋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不低于甚至高于唐代,应该对尊唐抑宋的结论重新检讨和估价。  相似文献   

18.
有明一代,唐音充满天下,"诗必盛唐"是明代最具强势、最有传播力的诗学思想。明末清初,情况有所不同,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学宋诗的风气,钱谦益可以说是这一诗风转变的代表人物之一。文章主要是从钱谦益学宋诗作诗之法;学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学宋诗有品节、有涵养的精神特质三方面来探讨钱谦益倡宋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当代散文作家匡燮,新近创作并在两岸同时出版文化散文专著《唐诗里的长安风情》。作品以散文为体,以文化为魂,以连篇专著的形式和现代人的思想与情怀与唐代诗人对话,再现并重新认领唐诗里的长安风情,风情中的古典文化人格,进而映照现实,以求再造我们散失已久的文化根脉。专著从文本到人本的超凡品质和独到风格,充分体现出一种境阔意远的现代版的传统文人风骨,是陕西作家群尤其是散文界一个特别引人关注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