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是个体人生活于社会中的基本身份.许多国家在中小学开有社会课或公民课对国民进行公民教育.日本国民的公民意识在小学阶段就得到了引导和培养,这一点从日本小学社会科的目标就可以看出来,那就是:"谋求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培养对日本国土和历史的理解和热爱,养成对国际社会有益的、作为民主和平国家和社会的成员所必备的公民素质基础."小学社会科的总目标虽然有些抽象,但各学年(3~6年级)确定的分阶段目标就比较具体,安排的内容也非常明确.  相似文献   

2.
日本小学社会科教育的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科是一个综合学科。日本自1947年设置社会科以来,一直坚持小学、初中、高中在学科教育内容上的“一贯制”原则。社会科的学科本质是“培养公民资质”。虽说学校各教育阶段在培养公民资质方面有着不同侧重点,但是从整体的学科教育任务看,无疑小学的社会科是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从现行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看日本社会科的特点(1989年社会科课程标准)特点一:重视学习历史和地理的视角与思维方法小学社会科虽然不按历史和地理的学科体系设计,每个单元围绕一个综合主题展开,但有关历史的和地理的视角与思维方式的内容却贯穿于整个年级,并且循序渐进、螺旋上升。(1)历史的视角与思维方法●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内容:如三年级:目标“理解人们的生活是变化的”。内容“调查房屋、工具和交通的变化,并将调查结果归纳在年表中”。●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以东京书籍版为例)东京书籍版教师用书分别列出了“历史的…  相似文献   

4.
自从有了国家就有了人们对国家这种政治现象的主观认识。国家观 ,简言之就是人们对国家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它“作为国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对民族国家的认识以及对国家政治、公民义务、权利等的理解 ,在国民的观念形态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正因为如此 ,世界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培养国民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国家观念。如德国中小学德育目标以“爱国爱家”为首要原则 ;爱国情操和国际和平思想”则是法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四项目标之一 ;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使命就是要培养学生成为有国家意识、有社会责任感和有正确价值观念的良好公民”…  相似文献   

5.
正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实现受教育者的社会化,其实现的基础与核心是公民教育,因此,基础教育承担了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基本任务。1947年,日本借鉴美国的教育方式,在中小学开设了社会科课程,旨在培养素质优秀的公民,进而促成日本民主主义国家的形成。随着社会的发展,日本对社会科课程进行了多次修订和改革,但始终将公民教育作为社会科课程的核心。从公民教育目标的设置到公民教育内容的安排,再到公民教育的实施,日本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形成知识、态度、技能的关键时期,各国都把培养合格公民作为基础教育的首要目标。世纪之交,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制定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科课程标准》新课标,并陆续出版了新版教科书。新课标第一次明确规定社会科是进行公民教育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合格公民。本文就公民教育课程化的历史动因、价值取向和实施方法谈几点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7.
外山英昭教授是日本山口大学教育部小学社会科教学论专家,是全日本生活教育联盟执行主席,近几年主要对小学社会科教学方法论进行研究。外山先生曾于1999年4月和1999年9月两次应邀来山东讲学并进行“中日小学社会科之比较研究”。“师生共同学习社会科”是外山英昭教授提出的一种新型社会科学习理论。  近几年来,我们在调查研究面对21世纪的小学社会科教育教学的现状时,对新的社会科学习理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创建社会科”做了些研究和探讨。本文主要讨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社会科的授课形式。  一、“师生共同学习社会科”…  相似文献   

8.
日本小学社会科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晓敏 《上海教育》2001,(23):61-64
日本中小学社会科建立于1947年,它替代了战前具有军国主义和极端国家主义色彩的修身、历史和地理三学科,作为民主主义新教育的象征而成为中小学课程中的核心学科。在50多年的历史中,经历了经验主义与学问中心主义、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主义教学的较量,并从模仿美国社会科开始,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日本小学社会科自1989年开始,一~二年级阶段与理科合并,重组为综合性更强的生活科,社会科自三年级为起始年级,但原一~二年级社会科的内容,如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周  相似文献   

9.
1989年,日本文部省颁布了新的小学教学计划——《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其中设置了一门新课程——“生活科”。它是将以前小学低年级所设的“社会科”和“理科”综合起来的合科课程,其目的是加强综合教育,将道德观念的教育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实践技能的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这是近几年来,日本重视国民基础教育和充实个性教育的基础上,对  相似文献   

10.
自1947年日本实行新的“六三三”学校教育体制以来,中学的历史教育作为社会科的一个分支,始终贯彻《教育基本法》提出的教育方针,即“教育是围绕着人格的完成,以期育成和平国家及社会的建设者,热爱真理与正义,突出个人价值,尊重劳动和责任,且充盈自主精神、心身皆健的国民”。据此,中学历史教育的着眼点,一方面要多角度地强调对日本历史的理解,以培养作为热爱国家、  相似文献   

11.
日本是一个教育大国,历史教育同样不可或缺。战后,日本成为战败国,被美国所占领。美国为了清除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和皇国史观,对日本的历史教育进行了改革,将单独设科的修身、地理、历史三科,改为社会科。历史科就包括在社会科中。后来日本政府对该科目进行了多次的改革。本文就对战后日本历史教育的七次改革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了解每次改革所要达到的不同目标,并且随着年龄的不同,历史教育对公民素质的培养又有怎样的要求和差别。  相似文献   

12.
日本小学各年级普遍开设社会课。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周2课时。小学社会科同其它学科一样,目前执行文部省1978年制订的《小学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中规定了社会科总的学习目标和各学年的目标、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经文部省教科书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并推荐给全国使用的教科书有七种。我们访日期间得到几套教科书,听了几节课,同小学社会科教师作了交谈,阅读了有关资料,对日本小学社会科教育有了一些了解。这对研究我国即将实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新开设的社会课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3.
小学德育“选择一养成”模式,即以主体性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尊重学生道德生活主体地位为前提,以教会自主选择、引导主动养成为特征,以培养学生现代公民基础素养为目标的道德教育新模式。 主要特征: 在目标内容上,变教会顺从为教会选择,养成基础性公民素养;变目标高远空虚为贴近儿童生活,注重培养学生道德实践能力;变统一要求为分层要求,因材施教。 在方式方法上,变重结论灌输说教为重视启发学生主动分析、判断和选择,能动地参与品德形成全过程;变简单防范限制为引导学生在开放的道德生活情境中自主选择和养成;变包办代替为指…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今,数学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数学学爿习惯的养成和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提高就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5.
日本将消费教育纳入到了小学教育体制之中,通过生活科、道德、社会科和家庭科四门课程使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日常生活、消费等相关的基本问题,促使学生养成独立的思维方式,最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金钱观。日本与我国小学消费教育社会参与度高,重视消费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目前我国小学消费教育还很不完善。日本与我国同属亚洲国家,其小学消费教育的实施内容、实施目标以及消费教育的特点,为我国小学消费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尹霞 《现代教学》2010,(9):74-76
一、哈特·米福林版社会科教材内容与理念简介 哈特·米福林版社会科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有素养的公民,即帮助学生成为21世纪具备知识、技能和公民价值观并能积极参与世界的个体,并将这一目标分成三大内容范畴,即知识理解、公民理解和价值观与技能,且每个内容范畴又包含若干领域,各领域又细分为若干要素。这套教材希望能帮助学生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社会科学习,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探索知识、解决问题、锻炼技能,  相似文献   

17.
日本报纸《朝日新闻》1981年6月16日刊登了一篇报道,题目是《对教科书的批评正确吗?》报道的梗概如下: 批评教科书的浪潮,已经波及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教材。小学语文教材的最大出版发行机构——光村图书出版公司已决定更换成为攻击目标的两篇民间故事《巨大的芜菁》和《戴斗笠的地藏菩萨》。由于日本政界、财界掀起了“纠正教科书偏向”的政治性宣传运动,教科书协会决定全面修改《中学社会科》的“公民的岗位”部分。与此相呼应,文部省也加强了对高中《现代社会》教材的审查。报道对被  相似文献   

18.
吴宗彦 《山东教育》2004,(19):106-107
小学社会科的内容源于生活、来自社会,教材呈现图文并茂、留有空白,极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校开展了“21世纪中国小学社会科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小学社会科中的研究性学习研究”实验,引导学生将社会学科与生活、社会对接,注重多方整合,多元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多维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以往的社会科课程研究,比较多地关注美国和日本,对其他国家的课程研究涉猎有限。在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放宽眼界,从各国的社会科课程建设中获得启示。文章正是出于这个目的,围绕加拿大安大略省《社会与人文课程标准(9-10年级)》(1999年版),着重介绍了其中的家政学习内容和方式,希望借此增进我们对社会科这门综合课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说:“受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就是做人,做社会的合格成员,做国家的够格公民。”就学生个体而言,学生成长的最终目标是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因此公民教育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而通过公民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逐步锻炼学生的公民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公民素养是学生终身幸福的基石。公民教育将带领学生顺利、和谐地走向社会生活,获得自身的价值感和幸福感。因此,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