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冯梦龙以其情教论在晚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冯梦龙建立了“N表”的本体论,但他在以情反理的过程中,并没有超越传统的思维模式。尊情思想没有发展成维护个人权益的理论。“情”本体论的建立也不是要根本否定旧道德,而是要为现存道德建立更牢固的基础,以此去拯救世道人心。情教说和晚明情学思潮都未能超越儒家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2.
冯梦龙的情学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理论框架;既包含文学思想,又有道德、政治乃至宇宙生成理论,既有反理学的情本思想的直意抒发,又积淀着浓厚的理学教化色彩。情本论和情教观是其建构情学体系的两个理论层面,它代表了晚明尊情思潮发展的高级阶段。虽然冯梦龙标举“情教”的旗帜,但又没有走到否定“理”的地步,在情与理的关系中,是崇情抑理,而不是以情反理。  相似文献   

3.
冯梦龙提出“情教”的理论命题,主要缘于三方面的思想认识:一是“情”一元论的世界观;二是“情为理之维”的“情”、“理”观;三是“六经皆以情教也”的经典体认。这三方面的思想认识共同构成了冯梦龙“情教”思想确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明代,有关“情”的论述非常多。概括起来,主要有李梦阳的情真说,李贽的童心说,汤显祖的神情合至说,袁宏道的性灵说,张琦的情痴说,冯梦龙的情教说等等。明人所尊之情有两个侧重点。前期是以个性之情为重点,兼及人性之情;后期则以人性之情为主,兼及个性之情  相似文献   

5.
人们论及冯梦龙的情教思想多从“情教”的解读入手,将情释作真情、至情,分析情教进步的启蒙主义思想成分。本文把握住冯梦龙以儒家文化为思想基础的政治追求,将情教思想纳入明代中后期的心学思潮中进行全面分析,其思想是在“致良知”“童心说”的影响下,针对晚明颓废世风、纲纪不振而提出的,意在匡正时弊,淳厚世俗,其内涵既有维护封建道德的责任感,又有张扬人性的进步性,二者看似矛盾,实为一体。  相似文献   

6.
冯梦龙提出的“立情教”就是要创立一种以情为教义的宗教,他所说的情有三层含义,即男女之情、人类的各种情感以及天地万物生成的本源和联系的纽带。冯梦龙论学亦重情,认为学是真性情的表现,这一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并对冯梦龙的学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明代白嘉靖、万历之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市民阶层空前壮大,人们的价值现亦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于是文学界广泛兴起了一股尊情思潮.笔者力图通过阐析汤显祖的"至情"说、冯梦龙的"情教"说和傅山、袁枚的唯情主义,以期揭示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语境、内在本质以及功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明代自嘉靖之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市民阶层空前壮大,人们的价值观亦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于是文学界广泛兴起了一股尊情思潮。文章通过阐析明代汤显祖的"至情"说、冯梦龙的"情教"说和清代傅山、袁枚的唯情主义,以期揭示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语境、内在本质以及功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至晚明,在诸多方面都显示了新气象,预示了文化发展新的可能性。冯梦龙的“三言”作为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除了积淀了传统文化的特质外,更浸染了时代的气息。文章将《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作为范本来做一考察。在冯梦龙“情教”理论的指导下,其创作思想在伦理冲突的背后正在做着一种挣扎,“色情文学”旨在揭示着一种新思潮的觉醒。  相似文献   

10.
何佳 《德州学院学报》2006,22(5):16-18,32
冯梦龙是“情教”的倡导者,但同时又是一个传统的道德说教家,它们构成了冯梦龙的思想冲突。在“三言”中这种矛盾表现为:倡导婚姻自由与维护封建礼制;肯定情欲,又鼓吹妇女贞操观念;提倡男女平等,又不能忘怀男尊女卑的旧观念;主张互信、互知的市民之情,同时又推崇“忠臣”、“义仆”之类的封建人伦之情。这种矛盾与冯梦龙的世界观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我们党在十七大上提出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是教育和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理念、模式和取向,这一创新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指导方向。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思想交流的过程,同样是交流情感的过程。情感活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体系中,是教育对象和教育者的情感活动,只要我们以情育情、以情动人,充分调动双方积极有效的情感因素,就能切实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王阳安 《中国德育》2006,1(3):31-35,56
蔡元培认为,德育是强兵富国的需要;有助于改变社会不良风气,提高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的需要。他强调道德教育为中坚,寓德育于体育、智育、美育、世界观教育之中;确定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为“自由(义)、平等(恕)、友爱(仁)”。他还把心理学引入德育理论研究,提出“知、情、意、行”有机统一的“成德观”。蔡元培的德育思想体系,对当今德育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情感作为"催化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影响个体的思想品德内化,而且是道德理论外化为道德行为的关键因素.考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的地位及功能,对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要想和谐发展,就必须与社会相适应。因为,人的思想品德是受一定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从系统论看,社会应该是一个大系统,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离开了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就是一句空话,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与否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就是为了使大学生变得更加睿智、更加觉悟、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5.
人文关怀是个具有生命意蕴的概念,人文关怀的实现需要生命与生命、情感与情感的融合。从情感角度思考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情感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切入点;情感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内容体系的核心;情感体验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情感关怀是儒家伦理的基本内容之一,是隐含于儒家伦理发展史中的重要线索。历代儒家在构建伦理体系,探讨伦理修养、伦理教化和伦理价值实现的社会途径等问题时,都承认人是有情感的存在,并根据这一事实,主张通过有效的方式使人的情感宣泄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情感发展趋于正确的方向,以期提高个人修养,实现人伦关系的和谐。儒家重视情感问题的取向,实质上是其人本主义立场的具体表现。而且,儒家认为,对个体情感的尊重与恰当疏导、约束,在确立社会规范时尊重个体的情感需要,能够为社会规范作用的发挥提供坚实的社会心理基础,也有助于个体生命价值的完成,因而情感关怀是社会、伦理、政治秩序的保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理论社团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目前高校理论社团建设中存在有些社团定位不准、部分社团经费紧张、部分社团受到校外势力的影响、理论学习的效果有待提高等问题。为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应采取的对策为:一是要提供实践平台,帮助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二是要鼓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校教师和工作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参与社团的建设;三是要关注社团中学生骨干的思想倾向,及时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四是要密切关注社团与各种社会组织的联系,防止敌对势力渗透到大学校园。  相似文献   

18.
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线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锋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中,从步入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转变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升华。高校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把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有机结合,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作为春秋时期众多诸侯国之一的郑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鲜明的地域审美心理,产生在此基础上的《郑风》,也呈现出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和思想价值。《郑风》中所体现的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对情的张扬和对社会政治的关注,使我们有太多的理由来对它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