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彭惠安与陈白沙订交始于彭氏任职广东期间,他对促成白沙成化十七年应召进京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陈白沙不可忽略陈、彭二人的交游。  相似文献   

2.
大儒陈白沙是从祀孔庙的岭南第一人和唯一人,陈白沙从祀孔庙的成功为其“真儒”形象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但陈白沙被提议从祀到从祀成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除了各种学术上的解释以外,这个过程交织着各种学术的和政治力量的较量,使陈白沙从祀孔庙事件显得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3.
陈白沙先生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诗人和书法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今年,是陈白沙先生诞辰565周年,我们这一期学报发表有关陈白沙先生的一组文章,以表示对故乡名人的纪念。  相似文献   

4.
由广东省社科联、广东省哲学学会、江门市社科联、江门市陈白沙学术研究会、江门市郊委、江门市环市镇、江门市白沙管理区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纪念陈白沙诞辰560周年暨陈白沙思想学术研讨会”11月在江门市举行,到会专家、学者及各单位领导共51人,收到论文20多篇。 陈白沙是江门市白沙乡人,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这次研讨会的召开,对批判继承陈白沙思想、学术遗产,促进省内外、国内外学术交流,以及开展爱国爱乡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都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是公认的学贯中西的近代思想家和学术大师,其学术渊源十分复杂,而明代哲学家陈白沙是对他影响较深的一位。作为梁启超所景仰的乡贤,陈白沙对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早年耳濡目染的文化熏陶、深厚的民族感情与故国之思以及心学思想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由新会旅港乡亲、香港利慎集团董事利荣森先生资助、五邑大学筹办的纪念陈白沙先生逝世五百周年的“陈白沙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9月在五邑大学召开,来自澳大利亚、韩国和我国北京、台湾、香港等十余省、市、区的6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陈白沙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陈白沙的诗学、陈白沙的教育思想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收到各类论文40余篇。会后,由五邑大学章继光、刘兴邦、张运华三人对论文进行加工、整理,汇编成集,由湖南大学出版社于2001年10月出版。《陈白沙研究论文集》出版@文言  相似文献   

7.
“以自然为宗”与“静中坐养出个端倪”是陈白沙心学教育哲学的两个重要命题,它们体现了陈白沙及其时代离朱入陆的教育思想发展路向,展示出陈白沙心学教育哲学的特色。本文从命题的涵义、成因和影响诸方面进行史实和逻辑相统一的分析,认为探讨陈白沙心学教育哲学的特色,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陈白沙本人的教育思想全貌,而且有益于我们深入地把握整个宋明教育学说走向,特别是心学教育哲学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8.
陈白沙注重从心体所呈露的仁、善的端倪渐次扩充而达致天理,心体与天理并重是陈白沙心学的显著特征.牟宗三认为陈白沙在体证工夫上并未达到儒学天人合一的境界,从体证工夫的角度讲,陈白沙的心学是玩弄光景.牟宗三儒学体系中陈白沙心学地位的缺失,是牟宗三对陈白沙心学的误读.  相似文献   

9.
湛甘泉是以陈白沙为代表的江门学派的无可争议的传人。他不但继承了陈白沙的学说。亦修正和发展了陈白沙的学说,把陈白沙的“心具万理万物”、“虚明静一”、“以自然为宗”的理论,修正、发展成为“万事万物莫非心”、“动静一心”、“以自然为至”。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陈白沙的教育活动,特别是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包括他对教育,尤是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和对教育作用的看法;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内容;关于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内容及其应用;因材施教等等。全文既充分肯定了陈白沙教育思想中可供今人学习和借鉴之处;同时也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不足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作为江门学派的开拓者,白沙心学在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尤其在宋明理学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它是一道链环,缺少了这一环,有些问题就无法解释。因此,白沙心学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五邑大学社科部刘兴邦教授撰写的新著《陈白沙心学价值审视》(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着重对白沙心学的价值取向进行了解读,拓展了白沙之学研究的领域,具有相当的理论价值和学术特色。一、从理学与心学的比较中对陈白沙心学进行定位针对以往学术界只注重对理学不同派别的区分、而忽视各派内部不同分岐的缺陷,该书既肯定陈白沙心学是宋明新儒…  相似文献   

12.
20 0 3年 12月 19日 ,五邑大学和江门市陈白沙思想研究会在五邑大学联合召开了纪念陈白沙先生诞辰 5 75周年学术座谈暨江门市陈白沙思想研究会成立会 ,近 3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五邑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教授林健首先致词。他代表五邑大学对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林校长强调 ,白沙先生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诗人 ,白沙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江门五邑地区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 ,对今天五邑地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江门文化名市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林校长指出 ,五邑大学建校后便成立了…  相似文献   

13.
“道心合一”是陈白沙哲学思想的出发点。“道心分立——涵养得道——道心合一”的公式不符合陈白沙哲学思想的实际。 陈白沙的“道”,是不能用物质实体来说明而又支配着物质实体的;实际上,他追求的是孔子之道,是精神性的东西。故其哲学思想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陈白沙的“理”,是至大的“道”,就在人的心中;其“心”有时指思想器官,有时指思想本身;其“物”的概念不一定具物质实体的含义,泛指一切东西,其中包括精神性的东西。陈白沙的“诚”,是就人的主观意识而言的。其哲学思想又是主观唯心主义。这是它的本质和主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探寻陈白沙道论的渊源、内涵及其特点,认为陈白沙试图把儒家内部倾向于道、理与心、性的两种思潮融合起来,同时又从老庄、禅宗那里得到启示,形成了自己的道论思想。因而成为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一代大儒。  相似文献   

15.
白沙之学是成就德性之知的学问。白沙治学讲涵养,贵自得,主静虚,倡静坐,而以勿忘勿助为要领。总结陈白沙独特的治学之道,对于今天读书、求学、育人,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白沙心学的形成,标志着明代心学由附会朱学而发展到离朱入陆、独标其帜的新阶段,为王守仁心学的创立及风靡天下作了有力铺垫.陈白沙强调自我主宰、独立思考、学贵"自得",这对促进思想解放有一定作用.他重视人的道德修养,这在士风日下、官场腐败的时代,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白沙是明代“心学”肇始者。其功夫旨趣是“静”,而“静”之具体法门就是“静坐”。陈白沙由其身心体验抉发“静坐”之生发机制,并经由“静坐”功夫法门确立臻于莹然澄明心境的具体路径,明晰“心”与“理”吻合的“生生”内涵。从“心”与“理”吻合的“生生”内涵出发,可知陈白沙是儒非禅。  相似文献   

18.
陈白沙的自然主义将孔颜之乐与自然相结合,在"道物无对"、"物各付物"的人、物关系中彰显了人性自由,对儒家文化的转向具有重要意义。刘宗周将"体"、"用"割裂,无法体验到本体自然、承体起用的奥妙,故而将陈白沙的自然主义指为"似禅非禅"。事实上,陈白沙的自然主义哲学与禅学是泾渭分明的。  相似文献   

19.
孝与忠是陈白沙孝道文化的主要内容。“孝”是“孝悌出于天性”的内在情感的孝敬之心,“忠”是“士不居官终爱国”的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之心。孝与忠相辅相成,均建立于深厚的、普遍的“爱心”之上。陈白沙以孝与忠为核心内容、以爱为基础的孝道文化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陈白沙对二程儒学思想的继承与发扬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注重心体和道体的均衡表述;其二,强调心体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彰显德性自由;其三,继承了儒学易简的理念,形成了以“勿忘勿助之间”为特征的易简的体证工夫论.陈白沙的儒学思想源自二程又自成体系,在儒学道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