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九龄是初盛唐之际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内涵丰富,风力深厚,且富有盛唐的时代气息;艺术上,代表盛唐诗美的兴象玲珑的意境融构也相对成熟;基本具备了盛唐气象的基本特征。换句话说,他的诗初步实现了唐诗由初唐向盛唐的转变,开启了盛唐诗风。对于张九龄诗的这种意义和作用我们应予以重视和肯定。  相似文献   

2.
在"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观念影响下,唐诗的经典化在明代达到巅峰,明人整理及编选唐诗的热情空前高涨。周汝登的《类选唐诗助道微机》在众多的唐诗选本中有其独特性。本文试从《唐诗助道》的材料来源、类目设置及周汝登心学三方面,谈该选本在明人选唐诗通代性选本上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玄宗开元元年至代宗大历初,约五十年间,是唐诗发展的最辉煌时期,诗歌的发展呈迅速上升的势头。人们常说“秦汉的气魄,盛唐的抱负”,这一时期的诗人大都怀抱着宏伟的理想和抱负,用五彩斑斓的诗篇描绘着各自的理想和抱负,反映时代的生活。李白《古风》其一说:“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描绘出这一代诗人都试图在清明的政治环境里一展宏图。他们的诗篇正以前所未有的盛唐之音,沤歌理想与生活。风格多样的诗人们在灿烂的诗空,相互彪炳,组成了众星争辉的诗坛盛况。人们把这段诗坛盛况称作盛唐气象。一、…  相似文献   

4.
在盛唐诗歌国地中,边塞诗可诏为一朵奇葩,它以其独特的题材和风格,在盛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千百年来,人们都不约而同的对之叹为观止.但纵观整个诗歌发展史,我们却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盛唐诗的其他题材作品都可追根溯源,下寻余脉,唯独边塞诗兀然独立,虽然此前不乏此类题材作品,此后也有许多拟作,然均非盛后边塞诗风貌,甚而至于一提到“这套诗”,人们便自然想到盛唐,似乎其他时代就不存在边塞情似的.这一文学现象的出现,固然与“盛唐气象”有关,但如果细细研读具体作品,我们还可以从诗歌本是所更合的审美意蕴,更切近地解释…  相似文献   

5.
《雪浪斋诗话》云:“诗止于唐”。尽管世人颇多微词,但是在唐诗的巨大宝藏中、珍珠玛瑙黄金白璧俯拾皆是,由不得人们不承认这个事实。宋代诗论家严羽指出,“唐人与本朝人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从沧浪诗话·诗评》)这“气象”二字用得绝妙,一语便道破了唐诗——尤其是把唐音奏得最响最高亢的盛唐诗,是前人无法企及,后人无法模仿的。“盛唐气象”是盛唐人所独创的特有的现象,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盛唐气象”,何谓“气象”?古人已有过许多的阐释·宋严沧浪云:“建安之作,全在气象、不可寻  相似文献   

6.
隋唐五代文学 隋代的文学,实际上是齐梁诗风的延续,所以这一阶段最有成就的是唐代文学。 一、唐代文学的概况和成就: (一)诗歌:唐代是古代诗歌空前繁荣的时代。 1.唐诗的分期:为了研究的方便,一般把唐诗分为初唐(618—713年)、盛唐(713年—766年)、中唐(766—836年)和晚唐(836年—907年)四期。 2.据康熙年间所编《全唐诗》统计,这时期有诗人二千二百多,诗歌四万八千九百余首。  相似文献   

7.
盛唐诗歌指玄宗开元元年至代宗永泰九年(713-765)时期的诗歌。盛唐诗歌在经历了初唐的起始和发展后达到颠峰,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本文通过对盛唐时期唐诗作者的地域分布和他们中进士的人数,以及他们的诗歌流派这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来看此时期唐诗的繁荣情况。  相似文献   

8.
玄宗君臣的宫廷诗创作,在较大程度上突破了前代的写作传统,呈现出与初唐宫廷诗明显不同的风格面貌。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娱乐性的消退,风骨的追求,意境的浑融。他们的某些诗歌已经堪比盛唐诗,或者已然盛唐诗。这为盛唐时代的诗歌创作起了示范和开风气的作用。从这一角度讲,盛唐宫廷诗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孟郊思想及创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初唐四杰的努力和陈子昂的诗风革新,唐诗发展到开元、天宝年间,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这是一个名家辈出、诗体大备的诗歌黄金时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群星闪耀、异彩纷呈的辉煌的诗歌奇观。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诗人的笔下以各种体制和风格得到充分地反映;诗体艺术的各种潜能,都被那各有擅长的诗派和诗杰发展到了极致。一座巨大的山峰背后,必有一片巨大的阴影。诗经盛唐之后,也给它的后继者留下了一个举步维艰、极盛难继的难题。处于这一时期的“苦寒诗人”孟郊,秉承盛唐诗歌的优秀传统,大胆创新,另辟蹊径,终于为中唐诗坛开出了一条新路。唯其如此,他的思想及创作在当时和后世造成了巨大的反响和回声。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从中国诗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我认为最能结合自己生活实践继承发扬杜甫写实精神,为实现诗歌继续向前发展开出一条新路的,似乎应该是终身苦吟的孟东野。”因此,就孟郊思想及作品艺术内涵进行一些探讨和分析,对我们深入理解唐诗中后期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一  相似文献   

10.
明代前后七子执盟诗坛,倡扬“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盛唐诗作为学诗的不二法门被推到了独尊的地位,宋诗则落入被斥逐的恶诗行列。而身处西南边隅,博学多识的杨慎则能在“人人有诗、代代有诗”观念的统摄下.更为冷静具体地关照宋诗的价值厦其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从而形成其独特的宋诗观。所论虽然时有偏颇,却显示了突破陈规的勇气和高格独标的卓识,这在当时是非常可贵的。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辅导》2008,(Z2):67-69
提到李白,就不能不说到盛唐,盛唐使唐诗发展到顶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诗的盛唐"。当时,诗坛上名家辈出,灿若群星。主要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而被誉为"诗仙"的李白,则是盛唐诗坛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圣"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相似文献   

12.
盛唐诗人入幕是促成盛唐边塞诗繁盛的重要因素,然而自明人胡震亨以来,后人对这一史实作用与意义的认识历来因循旧说,未免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夸大与误解。通过对盛唐诗人出塞、入幕等史实的考察、排比,可知盛唐诗人入幕并不普遍,对于当时诗歌创作的整体影响并不如前人认为的那样突出。事实上,入幕和出塞都是盛唐时期边地与诗人生活广泛联系的一部分,而这种联系的广泛与紧密正是促进盛唐边塞诗创作繁盛的外部条件。只有将出塞、入幕这类现象置于这一宏观视角之下,才能对它们在唐诗发展中的意义与地位有准确的判定。  相似文献   

13.
资讯·声音     
“十八岁现象”引人关注小作家选刊中学语文教育的最后检验证书上印着“诗歌除外”,把诗歌排除在一个民族基本教育的测试视野外,这是一个什么信号?每个中国的知识分子,都会以唐诗,以李白和杜甫为中国文化的骄傲,但他们似乎忘记了,唐代的科举取仕,是以诗赋取仕,诗歌写作是当时整个知识分子,特别是庶民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的主要捷径。盛唐的经济发展,与盛唐的文化发展,再加上科举取仕要求以诗赋为主,造就了中国文学极盛的辉煌成就。因为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是语言艺术的顶峰,也是人格修养的基本科目。当我们讲修身,讲传统,讲素…  相似文献   

14.
《嘉应学院学报》2019,(2):72-77
明代诗坛的发展、变化,可以说是环绕着对宋诗的讨论而展开的。嘉靖至万历年间,雄踞诗坛的复古诗派抛出"宋无诗"的说法,对宋诗作出了全盘否定。在这个理论氛围下,胡应麟对历代诗歌的发生、发展、体裁、风格等方面作了广泛的研究,认为在诗歌的发展中,"体裁"是有限的,至唐已大备;"风格"则是无限的,并非完备于唐。在对诗歌"风格"的鉴识中,他推崇盛唐,欣赏盛唐,甚至以盛唐诗歌的风格为标准衡量、要求各个时期的诗歌,并认为宋诗往往缺失了唐诗风格,因而接受"宋无诗"的说法,但其结论仅是相对于盛唐风格而言。然而,他在对宋诗研究当中,则又发现宋诗虽有缺失唐诗风格的现象,但亦有不少具有独特的、超越前人而又可足欣赏的风格,并且给予这类作品热情的肯定。胡应麟在回应其时诗坛对宋诗的讨论中,牢牢抓住"风格"这个关键,正确处理了其时诗坛上的论争。他从唐人"风格"上看宋诗的"有"与"无";又从独特的"风格"上欣赏着宋诗的创新,表现出了独立于时人的卓见。  相似文献   

15.
李松永 《现代语文》2006,(11):18-20
一、盛唐余韵 韦庄诗有盛唐余韵。《唐诗广选》:“韦庄离别诸篇,尚有盛唐余韵。”①《唐人百首绝句选评》:“觉字字有情有味,得盛唐余韵。”②先看两首离别诗:  相似文献   

16.
唐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空前繁荣,国力也极度强大,但政治、经济的危机已开始显露。唐诗也在这个时期发展到了繁荣的顶峰,这就是后人所说的盛唐时期。现学术界普遍赞同罗宗强先生把“殷璠所说的‘颇通远调’的景云中至安史之乱前后”划为盛唐。这一时期文学思想主要是倾向于理想主义,追求风骨、兴象玲珑、自然之美。现只就诗歌崇尚风骨谈点粗浅的看法。(一)盛唐诗人崇尚风骨表现为写理想和抱负,感情基调高昂明朗。盛唐诗人追求风骨,与此时士人强烈的入世思想,与他们对建功立业的热烈向往,与他们充足的自信心是分不开的。近百年的安定繁荣,国力…  相似文献   

17.
唐诗研究中的盛唐气象概念,一般可上溯至宋代的严羽。但严羽所概括的盛唐诗的气象特征是“浑厚”,与个人用盛唐气象指称盛唐诗的艺术特征并不完全相同。这一概念内涵的确立,导源于殷“气来”、“情采”说,经唐宋明清学者的补充发展,才逐渐达到今天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18.
正有那么一批诗人,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是"边塞诗人",他们写的诗歌叫"边塞诗"。边塞即指边疆,应该说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唐初四方战事不断,一部分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新出路。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在边塞生活过,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边塞诗是唐诗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它所表现的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想象,成为唐诗诗歌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  相似文献   

19.
盛唐边塞诗是盛唐诗坛独具特色和价值的一颗明珠。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向我们展示了无比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和多采多姿的民俗风情,也不仅在于反映了边塞生活中的一些深刻的矛盾。盛唐边塞诗的价值更在于它堪为盛唐之音的典型代表。本文就此略述浅见,以就正于方家。 (一) “盛唐之音”的提出由来已久,林庚先生于五十年代初期著文倡言“盛唐气象”,指出李白诗歌充满乐观情绪,少年的解放精神,青春奋发的感情,以为李白是最典型的“盛唐气象”的代表。而后,林先生在1958年发表《盛唐气象》一文,重申了自己的观点,指出:“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这就是‘盛唐气象’与‘盛唐之音’的本质。” 八十年代初,李泽厚光生论道:“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渗透在盛唐文艺之中。即使是享乐、颓废、忧郁、悲伤,也仍然闪灼着青春、自由和欢乐。这就是盛唐艺术,它的典型代表,就是唐诗。”“尽管伤春惜花,但所展现的仍然是一幅愉快美丽的春晨图画,它清新活泼而并不低沉哀惋。这就是盛唐之音”。他进一步指出:“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的内容和方面,它在中国诗史上确乎是前无古人的。”“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当然应推李白,无论从内容或形式,都如此。因此这里不只是一般的青春、边塞、江  相似文献   

20.
明代嘉靖、隆庆年间,谢榛、李攀龙、王世贞等人结社,文坛上再次出现了一个复古高潮,同时,尊崇盛唐诗歌也又一次掀起了热浪。后七子的唐诗观并不完全一致,论诗主张也大有径庭。但总体上仍然可以看出两条清晰的发展线索:一条是承前七子旧说严格遵循传统格调派唐诗观的途径;另一条是对传统格调派唐诗观的修正和改良。因此,从唐诗批评史上看,后七子的唐诗观仍应算作明代格调派唐诗观发展时期的后一阶段。这一阶段孕育着格调派唐诗观的蜕变。(参阅拙作《明代格调派唐诗观的形成和发展》《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