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上海档案工作》2014,(9):41-42
<正>宝山地处长江入海口,是上海的"水上咽喉"和"水上门户",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一二八"与"八一三"两次淞沪战役日军侵华的登陆地和主战场。日军在上海的两次野蛮侵略,将宝山拖入了战争的深渊。宝山成为震惊中外的遭受侵华日军暴行的重灾区之一。在此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呼吁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救国民族统一战线,以抵抗日寇的侵略。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宝山人民,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  相似文献   

2.
韦泱 《出版史料》2012,(1):84-88
《青鹤》于1932年11月15日在上海创刊,以半月刊形式出版,年出一卷二十四期,历时近五年,到1937年7月30日出至第5卷第18期,因“八一三”日军轰炸,“十九期全稿将付印,毁于炮火,遂议停刊”(《甘篱诗集》),共出版一百一十四期。  相似文献   

3.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进犯华北,他们占领平津后,又准备攻占上海.日军在进攻上海前夕,即8月5日,蒋介石、汪精卫、何应钦等五人在军委保密室内召开了讨论军事的绝密会议.会议最后做出两项重大决定:一、趁日军主力进攻华北之际,国军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歼灭日军在上海的军舰和海军陆战队.二、为保证战役顺利进行,命令海军封锁长江下游江阴要塞.因为江阴要塞江面狭窄,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4.
8月5日,在"八一三"淞沪抗战纪念日临近之际,90岁高龄的离休干部王永堂先生将反映日军侵华史实的《皇威辉之——中支之展望》一书捐赠于松江区档案馆。这本摄影集由侵华日军人员于1938年8月编写,配有日文说明,反映了上海与江浙一带残酷的战争场景,如战火中的闸北、战前战后的上海市政府大楼、被炮火摧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和大场镇,日军进入南京以及被炸的南京夫子庙和太平路房屋等。  相似文献   

5.
正在记忆和现实交织流淌的晨光暮色中,有多少往事隐没于历史大潮中,隐没于不断变幻的城市肖像里。1930年代,不断遭受日军炮火的上海,一名法国来华传教士——饶家驹在上海南市区(现已并入黄浦区)倡导建立了"南市难民区",救助了近20万上海难民。这位辛德勒式的人物,南于救助难民的出色贡献,被尊称为"中国难民之友",被法国政府授予"荣誉骑士"封号。  相似文献   

6.
《航空档案》2005,(11):57
1932年1月28日,“上海事变”爆发。2月2日,日军第一航空战队编入第三舰队,并驶抵长江口外上海吴淞近海活动,矛头直指上海口岸,进而直取南京则是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野心所在。与之同时,日本海军另在上海日占区虹口选址建造了第一个前进基地“公大机场”,并将大部分飞机移至陆地,主要任务是骚扰我军阵地。所谓的“公大机场”,据说是利用一所高尔夫球场改建而成,也有说占用了原公大纱厂的地皮。  相似文献   

7.
台儿庄大捷     
1937年3月16日,中国徐州附近的台儿庄地区,一场壮烈的、可歌可泣的战役打响了,半个月里,炮火横飞,尸横遍野,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挡住了日军的猛烈进攻,取得歼敌1万余人的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相似文献   

8.
1941年的上高会战,是抗战时期正面战场对日军进行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围歼作战。本文试对我军在会战中,未能全歼被围日军的原因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9.
王樟松  汪文忠 《档案天地》2014,(3):23-25,31
正上海保卫战(1937.8.13-11.12)就是"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重要战役,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开始。上海保卫战是整个抗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我军总伤亡人数达30余万人,上海保卫战中有许许多多无名英雄,王樟松就是其中的一位。谈起上海保卫战,今年95岁的王樟松老人泪流满面地讲述了他亲历上海保卫战的经历……出奇制胜,夺回宝山桥王樟松出生于杭州郊区的一  相似文献   

10.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东郊丛葬地,位于南京中山陵园灵谷寺东(原西洼子村),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之一,也是中山陵园中唯一反映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遗迹. 最初修建的“无主孤魂墓”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同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后,兵分三路,攻向南京.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城后,为用武力迫使“中国畏服”,妄图达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目的,竟公然违反国际公约,大肆搜捕、屠杀市民和已解除武装的中国军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  相似文献   

11.
高原 《档案时空》2007,(9):24-25
1937年,淞沪战争开战三个月后,上海沦陷.梅兰芳正住在上海的租界,原以为比较安全,谁知不久后就有日本人找上门来,要梅兰芳在上海电台播一次音.梅兰芳识破日军借以粉饰太平的诡计,就以马上要到香港和内地演出为由而拒绝了.  相似文献   

12.
一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历时一个多月,战斗十分惨烈,双方死伤多达一万人以上.通过十九路军的英勇顽强浴血抵抗,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占领上海的梦想,有效扼制了日军,使之不得不暂时放弃吞并上海华界的侵略计划. 事变当晚蒋光鼐、蔡廷锴、戴戟他们正在龙华总部召开紧急会议,接到日军开始进犯的报告,立即启程,星夜步行绕道赶往真如火车站.因当晚下着雪,路上泥泞,滑而难行,一直到天将拂晓,蒋光鼐、蔡廷锴、戴戟三人星夜步行经北新泾赶到真如范庄.  相似文献   

13.
在1931-1945年长达15年的侵华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文化典籍的掠夺,与其武力侵略中国相伴随,始终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的罪恶目的之一。战争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的文献典籍进行大肆地掠夺,对我国文化典籍的掠夺与摧残,是历史上所罕见的。在日军发动的侵华战争期间,我国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馆舍及藏书遭到前所未有的摧残,我国文化事业遭到又一次重大浩劫。日军对我国文化典籍的摧残与掠夺的事实,罄竹难书。馆藏文献遭受劫难的情形大致有三种情形:(1)遭日军炮火摧毁;(2)在辗转迁徙途中受损;(3)沦陷后遭日军劫掠。这里,笔者着重…  相似文献   

14.
正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日军战机轰炸位于上海宝山路上的商务印书馆,导致商务印书馆办公大楼、总厂房、机器设备以及出版物和东方图书馆收藏的几十万册中外图书(其中不少是珍本和孤本)全部化为灰烬。在这场浩劫中,一些留存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和印刷所的名家作品,包括小说、诗歌、剧本、文艺评论、随笔、访谈录和译稿等,也一并葬身火海。"一·二八"以后,  相似文献   

15.
商豫 《湖北档案》2014,(7):44-46
1932年4月29日,一条大快人心的消息传遍了中国和朝鲜,同时也震动了整个世界:朝鲜爱同义士尹奉吉,在中国上海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日军召开的“淞沪战役祝捷大会”上,投掷一颗水壶形炸弹,主席台上7个日军要员2个被炸死,5个被炸伤。  相似文献   

16.
许多看过电视剧<亮剑>的人,都会对剧中李云龙率领独立团全歼日军战地观战团的精彩战斗留下深刻印象.虚构人物李云龙,就有我军著名战将王近山的影子.其真实的历史背景是,1943年10月,正当敌酋冈村宁次对我太岳抗日根据地发动"铁滚扫荡"之际,我29师386旅16团部队在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和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王近山的指挥下,一举歼灭了日军大本营精心组织的所谓"皇军军官战地观战团",在我军战争舞台上演绎了一幕精彩夺目的话剧.  相似文献   

17.
"来到上海下船后,我惊呆了,那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我们一家住在上海一条小弄堂里,只要家里的窗户玻璃没涂上黑漆,巡逻的日军就会朝我们大骂‘八格牙路’; "我们这些犹太小孩喜欢坐在屋顶上,看美国战斗机与日军战斗机缠斗; "后来我才知道,和欧洲的犹太人比起来,我们就仿佛生活在天堂里." 二战期间,沦陷于日寇之手的上海,却意外地成为欧洲遭迫害的犹太人的避难所.关于这段经历,能从美国和以色列档案馆中大量获取资料的美国"Rebel Child"制片公司,新近推出纪录片《上海犹太区》,向世人展现了二战期间上海犹太难民的真实遭遇.  相似文献   

18.
我是江湾人. "虬江十八湾,弯弯到江湾."江湾是以虬江而得名的.江湾北通吴淞、宝山,南连虹口、闸北等地,是兵家必争之地,故屡遭兵灾.尤其是民国21年(1932年)"一·二八"和民国26年(1937年)的"八·一三"日军侵略战争,江湾均首当其冲,大部分房屋被毁.我家房屋也先后被日寇烧掉过两次,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19.
申虹 《湖北档案》2005,(1):86-87
中共“四大”1925年1月在上海召开。据查,中共“四大”会址原址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日军侵华战争中已毁于炮火,被夷为平地。解放后,中共“四大”会址遗址的查找工作一波三折,据现有的资料反映,从1958年10月到1961年7月,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曾发函给武汉大学李达、江西省委党校、化部等多处,并到中央档案馆等单位查访,又访问了商业部财务司庄恭、全总女工部长杨之华等与中共“四大”有关的人物,  相似文献   

20.
陆志濂 《档案与史学》2003,(5):46-50,45
1937年11月12日傍晚,上海在苦风凄雨中沦陷.日军攻占上海四郊,非租界地的虹口区、杨浦区及闸北区的一部分以及黄浦江对岸浦东地区一侧后,出于对政治上的考虑,没有向上海浦西地区的公共租界、法租界以及两租界的越界筑路地区挺进而加以占领,沿法租界的黄浦江直通吴淞口,仍可自由通航,这就为形成"孤岛"特殊形态的上海对外贸易创造了条件.直至1 941年1 2月8月,日本海空军忽然偷袭美国海军根据地珍珠港,于是爆发了太平洋战争.日军随即开进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及两租界越界筑路地区.这时,这种特殊形态的"孤岛",亦随之消失,从上海沦陷之日算起,这种特殊形态的"孤岛",维持了4周年零2 7天的寿命.我们研究上海"孤岛"时期的对外贸易,就是在这一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形态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