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辜晓进 《青年记者》2010,(19):22-24
从家族企业到公众公司 美国的媒体公司,特别是报业公司,基本都由私人创办.然而,经过长期的市场洗礼,只有那些成长迅速、发展健康的企业才被一代代传承下来,或被其他更强大的公司吞并后得到延续,结果便形成了一个个家族企业.现在以家族名字命名的企业如甘尼特公司、斯克里普斯公司、考克斯公司等,以及不用家族名字命名的企业如纽约时报公司、华盛顿邮报公司、论坛公司等,莫不如是.  相似文献   

2.
从家族企业到公众公司 美国的媒体公司,特别是报业公司,基本都由私人创办.然而,经过长期的市场洗礼,只有那些成长迅速、发展健康的企业才被一代代传承下来,或被其他更强大的公司吞并后得到延续,结果便形成了一个个家族企业.现在以家族名字命名的企业如甘尼特公司、斯克里普斯公司、考克斯公司等,以及不用家族名字命名的企业如纽约时报公司、华盛顿邮报公司、论坛公司等,莫不如是.  相似文献   

3.
荣毅仁(1916-2005)是无锡荣氏家族中的代表性人物,是当代著名企业家和政治家,因其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时被授予"中国改革开放30年影响中国经济特别纪念奖",并在2009年新中国建立六十周年时,入选"中国经济百人榜"及"60年影响中国经济60人".可见其影响颇大.而荣氏家族是近代中国民族企业家,也是成就最高的具备近代水平的资产阶级代表.本文仪探析荣毅仁兄弟早年参与家族企业的概况,并对荣毅仁建同前参与家族企业生产经营的经历做些考察,以对荣毅仁个人经历及企业经营思想的形成从历史学的角度做出探析.  相似文献   

4.
余洁 《大观周刊》2012,(3):82-82,117
据统计,全世界家族式民营企业的数量占到全球企业总量的80%左右。家族企业的发展在各国呈现出不一样的水平,究其原因,归根到底还要回到企业的治理中来。本文立足于中外家族企业的管理,通过比较中外家族企业的治理现状,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并对中国家族企业治理提出建议,以推动中国家族企业的改革和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1896年,无锡以近代机器为动力生产且按市场价值取向的近代工业蹒跚起步,一个以实业为立身之本的被称为“锡商”的商人群体也由此横空出世. 无锡近代工业迅速发展,呈现出一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繁荣景象.至1912年,无锡民族工业已经有了20家企业,纺织、缫丝、面粉加工三大工业主体已经确立,无锡在迈向近代化的进程中跨出了率先的一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帝国主义一度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契机.无锡民族工业界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竭力拓展.到20世纪20年代末,企业数从20个猛增至172个,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增长.当时,无锡已经形成了荣家、薛家、杨家、周家和唐蔡、唐程六大资本集团.  相似文献   

6.
从明代以来,无锡秦氏寄畅园作为私家园林的典范,为世人所瞩目,而秦氏一族的藏书事迹却鲜为人知.本文以秦蕙田之祖秦松龄为对象,钩稽清初寄畅园秦氏的藏书事迹,并试从一个侧面反映秦氏一族的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7.
严克勤 《视听界》2009,(6):F0002-F0002
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豪情和喜悦还洋溢在胸中,我们又迎来了第七届无锡广电文化活动周。今年的广电文化活动周.又恰逢无锡人民广播建台六十周年和无锡广电集团成立十周年,六十年星移斗转、十年的开拓创新.我们在回溯和传承之际,正可借与受众欢乐相聚的这一周,奉献凝萃智慧的精华、至臻不变的真诚和穿越时空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8.
活动     
《视听界》2011,(3):5-5
无锡广电吴文化节新闻宣传精彩纷呈 2011中国(无锡)吴文化节于4月10日至16日举行,无锡广电集团(台)按照无锡市领导要求和无锡市委宣传部部署,积极做好宣传工作,突出“传承吴地文明、实现文化振兴”主题,通过广播、电视、网站向受众展示吴地文化魅力,弘扬吴地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张昱 《传媒》2018,(14):39-40
方言作为一条纽带,维系着一个群体的情感,使之形成凝聚力与亲和力;而方言广播作为一种媒介,则承载着一个区域群体的生活习惯与记忆,更对方言区域的文化传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优秀的方言广播节目,如苏州的《苏阿姨谈家常》、佛山的《民生直通车》、无锡的《吴语山海经》《无锡老法头》、上海的《阿拉上海人》、宁夏的《的哥·哈喜喜》、南京的《小堵大开心》、陕西的《西安乱弹》等,在获得市场广泛认可的同时,也承担着传播区域文化的神圣责任.  相似文献   

10.
成立于2001年的无锡太湖明珠网(www.THMZ.com)是无锡广电集团旗下的第四传媒机构,也是一家为无锡及周边地区提供全面互联网服务的综合性区域门户网站。从一个城市广播电视机构的官方网页起步,太湖明珠网已发展成为一个总访问量超6亿人次、日均访问量最高达188万人次的无锡第一综合门户网站、无锡地区最好的重点新闻网站以及无锡网民最喜爱的网络媒体。  相似文献   

11.
惠山泥人是无锡地域文化的杰出代表,获得当地政府的重点扶持,开展国际传播能提升惠山泥人的国际认知度和影响力,为其传承提供新的思路并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针对国际消费市场对传统手工艺品消费呈现出的时尚化、情感化与生活化等特性,惠山泥人可采取整合传播、跨界营销传播及生活化传播等策略与方法,与当代国际受众的需求对接,与新的生活方式、精神文化观念和传播方式相结合,成功实现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2.
家族企业自古就是企业的主要形式,而且,时代越远,家族企业越重要。中国明清时代的十大商帮,基本都是家族企业。无论是晋商的曹家、乔家,徽商的江家、鲍家,还是粤商的伍家、叶家,都是家族企业。今天家族企业在西方仍然存在,在东方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无锡自明代后期起,逐渐成为米、布、丝等大宗商品的集散地.进入清代中期,随着无锡发展为地方性区域经济中心,更带动了银钱业、典当业的繁盛,因此无锡在近代历史上除了被称为米市、布码头、蚕丝市场之外,还一度超过传统的钱码头镇江,而以银钱码头、放款码头著称于苏浙皖地区.  相似文献   

14.
《视听界》2010,(5):I0002-I0003
2010年,无锡广电集团突出“转型”主题,积极探索现代新型传媒发展之路。 集团围绕无锡加快转型发展大局。着力引领主流舆论.精心策划。连续推出“无锡千人计划”、“加快转型发展”、“培育战略型新兴产业”、“民生为先,幸福之路”等多个重点主题报道。在江苏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会议上,成功进行了全省首次大型电视移动直播。对上海世博会无锡分论坛“科技创新与城市未来”主题论坛进行高清直播。全面反映无锡转型发展新成就。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陶制作技艺为代表,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视角,研究地方高校特色实物档案馆的建设。首先,介绍了当前学术研究成果,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特色实物档案二者间的关系,并提出建设地方高校特色实物档案馆的可行性和建设价值;最后,就特色实物档案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路径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档案文化是城市文化的一分子,同时档案作为城市文化建设、发展、保护与传承过程的保障性客体资源,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市文化发展的进程与记忆的传承.档案工作在城市文化构建中呈现出建设性、发展性、记忆性的价值,并承担着客体资源保障、主体团队建设、城市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要使命,其责任的履行建立在系统的法治规划、精湛的管理策略、专业的人力资源以及充足的资金投入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中原地区有“居天下之中”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国较早开发和进入文明社会的地区,素有“文明摇篮”之称.中原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与发展华夏文明必不可少的主要元素.中原传统文化对历史记忆和文明元素的承载需要保持、发展、传承和创新.增强中原传统文化传承,有效发挥其物质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文化属性,为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助力.  相似文献   

18.
郁有满 《档案与建设》2018,(3):44-46,60
“码头”是无锡百年工商繁华的一个鲜明特征.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水运网络,使无锡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米码头”“布码头”“丝码头”“钱码头”,因水而起的“码头”催生了民族工商业的兴起,支撑了无锡的经济发展. 米码头 无锡自古就是浙漕经太湖北上的必经通道,又是苏南稻米产区的中心.顺江而下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的粮船,以及苏北徐淮、高宝等的粮船,经大运河到无锡都很便利.无锡至少在元代已是稻米集散地.明代万历《无锡县志》记载,无锡北门大桥有米市.清道光、咸丰时,无锡有米行40-50家.经太平天国战事后,米市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9.
由于当地经济与上海联系紧密,两座城市人员交往频繁,使得无锡在考虑电子政务建设时,不得不先要从外着眼,即考虑如何让无锡百姓在上海务工时,在交通、医疗保险等方面不要遇到困难.因此无锡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城市间交通一卡通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在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编辑出版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为此,要求编辑工作者能够对编辑出版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形成全面的认知,并通过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积极运用现代技术,进一步提升出版工作水平.本文以充分发挥编辑出版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为出发点,从文化积累、文化选择以及文化创新三个层面做出分析与论述,对编辑出版文化传承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