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14年起,地方高校相继向社会发布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从毕业生就业质量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关系来看,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人才培养成效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指标,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好坏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高低。因此,地方高校应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互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机制,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从根本上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2.
高素质影视应用人才不仅是繁荣文化市场、建设精神文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也是新时代“中国故事”重要的讲述人和传播者。但在地方应用型高校影视人才培养中,仍以研究型大学为标准,在产业主导教学、岗位嵌入人才培养、教育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实现产业化的人才培养,构建以产业发展业态及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紧密对接与服务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背景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结合<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特点,建立了以岗位为平台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通过岗位技能确定核心课程,并把岗位技能逐步分解落实到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中,确立了适应岗位为平台的"看、学、做、评"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岗位专业技能,使毕业生与就业岗位实现零接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本校)为例,利用产业工作现场调研、岗位顶岗调研、访谈调研、问卷调研等形式,深入了解地方产业、行业需求,了解岗位工作标准。从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的角度,邀请行业专家对专业进行诊断总结,达到河南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开展专业建设要求,在搭建产学研用的一体化平台、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产教融合课程建设方面提出实践方案,培养出受行业欢迎的优秀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了当前毕业生就业观念、就业心理和就业稳定情况,并就在2+1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全方位的就业咨询与服务体系,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与职业岗位相结合,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厂中校、校中厂"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近年来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结合钦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石化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订单模式、顶岗实习模式、基于科研项目驱动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等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依托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创新联盟,构建以石化行业岗位群能力需要为基础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方向,实施政产学研用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凸显地方本科院校为区域行业培养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理念,确保地方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柳州经济发展需求,针对目前高职自动化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构建与实践契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自动化技术专业"343"人才培养模式,阐述了通过"3"阶段顶岗实习、"4"领域课程体系以及"3"等级职业资格培养过程,完成高职自动化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为地方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元虎 《中国培训》2014,(6):2042-2043
正2013年,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1887人,初次就业率为98.57%;专业对口率达到93.97%;稳定就业率达到91.57%;在乌昌地区企业就业人数1421人;一线岗位就业的毕业生占75.3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真正实现了立足本地、紧跟产业发展走势、服务企业一线技术岗位需求的办学目标。一、学院启动"四个率先"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下得去的问题2013年,昌吉州党委、人民政府确定了加快自治州"三化"建设的进程,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对昌吉州现代装备制造业、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支撑力度的重大决定。学院主动联系企业,按照"先行先试"的原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学生的就业岗位及岗位职业能力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实施了基于企业岗位需求的"312"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验实训条件进行了改革。毕业生受到企业的青睐,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厚"英语基础、"通"商贸理论、"重"实践操作、"活"岗位群适应能力等"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方案,有利于提高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岗位群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保定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研,了解地方产业结构布局,获取毕业生在相关产业单位就业情况、单位对毕业生职业技能要求、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反馈意见等信息,从而分析学校人才培养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契合情况,挖掘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接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推进校企合作协调发展等措施,推动学校转型,提高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结构契合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阶段制造业发展特点及"双高计划"建设目标,为培养产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采用抽样、访问、问卷等调查方法并结合文献查询,对毕业生就业岗位、在校生期望就业岗位、教师期望学生就业岗位以及未来新兴岗位进行了调查,从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岗位,为人才培养后续工作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毕业生的过程中坚持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出发点,根据岗位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使毕业生不仅能及时就业,而且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性。其特点不在于以学科化系统知识的传授为主,而是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使培养的学生质量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与就业岗位密切关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职教育,必须适时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创新起点,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创新目标,以就业率评价指标体系为创新标准,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4.
高等专科音乐表演专业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根据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职业群(岗位群)对岗位技能的要求,结合专科办学的特点、学生的入校知识水平和音乐学科发展前沿信息,探讨了优化课程设置,提出有机地融入地方戏剧、通俗音乐、流行舞蹈等特色教学内容,并强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进行音乐活动的组织、策划能力,构建以"舞台"为核心的舞台实践教学环节,创建"知识+能力+创新实践"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宋争辉 《教育研究》2012,(5):154-157
大学生专业与岗位技能对接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一种全新的教学实践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大学毕业生入职岗位技能培训前移,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掌握了岗位技能,职业素质得到拓展,就业能力得到提高;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用人单位对人才质量满意度提升。此模式建立了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的新渠道,完善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创新了大学生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升级和新型行业的产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人才培养模式从"精英教育模式"向"大众化教育模式"转变,实践证明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采取案例分析法,以铜仁学院为个案研究对象,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毕业生就业的优劣态势。  相似文献   

17.
职业院校实践“三贴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贴近"是指职业院校办学贴近市场、专业贴近职业、课程贴近岗位.办学贴近市场是学校职业教育观和办学观念与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专业贴近职业有利于职业院校彻底摆脱"学科教育"模式,走"能力本位"的职教之路;课程与岗位贴近意味着毕业生的岗位知识、态度、技能与职业岗位实现了零距离.文章对职业院校"三贴近"办学的内涵和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向其本性回归的一系列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黄毅 《成才之路》2015,(3):51-52
通过对特定区域的企业人才需求状况与当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进行分析,以定性研究的方式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有利于高职院校针对企业岗位对就职人员的技能与素质要求,通过改进自身人才培养模式,改变办学理念,培养毕业生的操作能力;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增强高职人才的就业能力,最终实现高职教育为企业及社会服务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9.
基于行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校企紧密合作、工学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模式;是增强毕业生工作适应性和岗位胜任力,促进成功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行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行业高职院校的价值定位和功能确定,是实现产学深度融合的重要基础,是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基于工作岗位研究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教育与产业中的岗位要求对接,以胜任岗位必须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为引导,设置专业教育内容,实现专业与岗位的无缝对接。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等基本概念界定出发,简述了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已有成果,介绍了基于工作岗位的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