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熊定坤 《物理教师》2004,25(1):62-62
普通高中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第十四章习题B组第8题题目: 如图1是静电分选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将磷酸盐和石英的混合颗粒由传送带送至两个带电平行板上方的中部,经过电场区域下落.电场强度为5×10~5V/m,磷酸盐颗粒带正电,石英颗粒带负电,两种颗粒的带电率(颗粒所带电荷量与颗粒质量之比)均为10~(-5)C/kg,如果要求两种颗粒经过电场区域后至少分离10cm,粒子在电场中通过的  相似文献   

2.
超短超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产生的高能质子在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新型台面质子加速器以及医学等研究领域已成为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利用粒子模拟方法(Particle-in-Cell)研究强度为1020 W/cm2的激光脉冲照射平板和椭圆形等离子体靶时的高能质子加速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的形状直接影响被加速的质子能量.  相似文献   

3.
探索人造原子,延伸量予物理学。当粒子被束缚在微小的“盒”中时,会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例如,可将一个原子当作一个束缚电子的球形容器,而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之间的电荷引力相当于容器的壁。根据量子物理学理论,被约束在如此微小空间中的电子仅运行在一些特定的轨道上,每个轨道代表一个特定的能量。研究人员能够通过测定当电子突然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原子吸收或发射的光波波长来决定轨道代表的能量。现在,研究人员也能探索被称为量子点阵的显微半导体结构中电子的一些把戏。在这类人造原子中,电场像用婉约束一…  相似文献   

4.
曹焱 《学周刊C版》2015,(13):160-165
质子和中子是组成原子核的主体,所以,质子和中子也是组成物质的主体。质子和中子中:质子是由带正电的核心和带负电性的表面组成,同样,中子也是由带正电性的核心和带负电性的表面所组成。质子和中子是由正、负电子按一定的规律组成的。正负电子的结构和组成中:正电子是由极小的带负电的核心和外面带正电场的外层组成。负电子则是由极小的带正电的核心和外面带负电场的外层所组成。即在正、负电子的结构和组成中,也是按核心学说组成的。物质是正电为核心,反物质是负电为核心,正磁物质是正磁极子为核心,反磁物质是负磁极子为核心。核心学说:物质世界里,首先正负电子中正电子以负电为核心,负电子以正电为核心;质子和中子以正电为核心,负电在粒子表面,原子以原子核正电为核心,电子形成电子云在外围。反物质以负电为核心。正磁物质以正磁极子为核心,反磁物质以反磁极子为核心。组成物质的核心的正电所占的空间体积远小于其核心外负电所占据的空间体积,根据库仑定律和数学新领域:纽曲空间微积分可计算出,正电与正电的斥力加上负电与负电之间的斥力,小于正负电之间的引力,即形成了一个引力的差值:万有引力。这也就电磁力与万有引力相统一的数理证据。由于物质和反物质的结构和组成中,正、负电所占据的空间体积不一样,通过新的数学领域:纽曲空间微积分的理论推导和计算得出,物质和反物质之间产生了静电磁力斥力的差值,即物质和反物质之间存在着万有斥力。统一场理论包括广义统一场理论和狭义统一场理论,狭义统一场理,即四种力的统一:电磁力、万有引力、强力、弱力的统一。广义统一场理论:即为物质世界大统一理论,也就是说在狭义统一场理论的基础上,包括了物质结构和组成上的统一:物质首先由电和磁组成了磁力线环和电力线环,其中磁力线环组成了正、负电子,而电力线环组成了正、负磁极子。以正电子为核心,由正负电子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结构,成为物质世界,而以负电子为核心,由正负电子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结构,成为反物质世界。同样,以正磁极子为核心组成正磁物质世界,而以反磁极子为核心则组成了反磁物质世界。所以,在我们这个广义的宇宙中,除了宇宙大爆炸这个物质宇宙之外,还有反物质宇宙、正磁物质宇宙、反磁物质宇宙。更大义意上的宇宙应该由许许多多个这样由四种宇宙:物质宇宙、反物质宇宙、正磁物质宇宙、反磁物质宇宙组成。因此可以断定,我们这个宇宙大爆炸的宇宙只是更大义意上的宇宙中的一个“小小电子”而已。因为:物质宇宙和反物质宇宙之间存在着万有斥力,同样,正磁物质宇宙和反磁物质宇宙之间也存在着万有斥力。所有粒子的各种特征、特性、味等等,在核心学说下都得到了相互统一,即正负电子按一定规律和原理组成物质结构中,粒子的各种特征、特性、味都得到了很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信息链接:地磁场是地球物理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地磁场产生的原因尚无定论,普遍认为是由地核内液态铁的流动引起的,还有一种假说应用“磁现象的电本质”来做解释,认为地核在6000K的高温和360万个大气压的环境中会有大量的电子逃逸出来,地幔间会形成负电层,地球自转造成地幔负电层旋转产生环形电流,地磁场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内容安排“原子结构”按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实验事实;一条是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在前奏乐曲声中首先揭开原子结构序幕的是约瑟夫·约翰·汤姆生。汤姆生和他的学生对阴极射线进行了比前人更加深入的研究,断定形成阴极射线的就是电的“最小单元”,也就是斯通尼命名的“电子”;汤姆生还和他的学生一起进行了阳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带正电的粒子(正离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汤姆生的“枣糕”原子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能解释原子是电中性,并且按照经典电动学理论,原子受激,电子将离开平衡位置而产生一定频率的振动,发出一定频率的光,因而还能够解释原子光谱的成因。接着,卢瑟福在对α射线的研究中意识到,特正电的α粒子并不简单的只是失去了“枣子”的  相似文献   

7.
瑞典皇家科学院 1 0月 7日宣布 ,将 2 0 0 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拥有俄罗斯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俄罗斯科学家维塔利·金茨堡以及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安东尼·莱格特 ,以表彰他们在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上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早在 1 9世纪 ,人们在研究电学时就发现金属之所以能导电是因为其中存在着自由电子 .自由电子在原子间穿行的过程中 ,由于电子和原子间的电磁力的作用 ,会引起原子振动 ,这就是电阻的成因 .大量原子的振动在宏观上导致了热量的产生 .如果电流足够强 ,那么产生的热量就可以使金属熔…  相似文献   

8.
宇宙中的黑洞是死亡恒星引力崩渍的产物, 是个无底的时空深渊, 是由于物质引力完全坍缩之后在空间产生的区域,在该区域中引力吸力如此之大,以致无论是物质,还是光或其他信息裁体都无法逃离。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认为,黑洞会辐射能量,最终会被完全“蒸发”掉,会一直不断地逐渐地将它的能量散发掉,直到最后发生一次放射性大爆发而灭亡。  相似文献   

9.
当导体处在静电平衡状态时,导体的内部场强为零,由高斯定理可知,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导体所带的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表现上.但考虑到电的微粒结构,即当带负电时,就是电子增多;当带正电时,就是电子减少,这样就会产生这样一种想法:当导体表面原子的电子全部失去以后,如果再继续充正电,则内部原子也要开始失去电子了,这时,净的正电荷将在导体的内部出现,这就背离了“电荷只分布于表面”的结论;而且带正电荷愈多,电荷将愈深入导体内部.上述担心是否是合理的呢?就这个问题,本文将做出一个解答.  相似文献   

10.
据新华社讯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14日宣布将199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巴黎物理化学高等学院教授乔治·夏帕克.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授奖决定中说,夏帕克在60年代末发明了多线路正比探测器,推动了粒子探测器的发展,并使探索物质最核心部分的技术取得了突破. 早先,物理学家们是通过照相法来探索粒子反应过程的,但这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探测到极为稀有的粒子相互作用的现象.从1959年起,夏帕克教授开始在日内瓦欧洲高能物理实验室工作.经过多年努力,他利用现代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发明了多线路正比探测器,大大提高了记录负荷粒子轨道的精确度和速度,从而使人们能够探测到极为稀有的粒子相互作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是和固体、液体、气体同一层次的物质存在状态 ,它是由大量带正电的离子和带负电的电子 ,也还可能有一些未被电离的中性粒子 (原子和分子 )组成的客观体系 .对液体加热使之温度升高 ,可以使它转化为气体 .在通常的气体中 ,物质的最小单元是分子 ,如果对气体再加热使气体温度升高时 ,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大 ,这使得两分子相碰会相互碰“碎”而分解成单个的原子 ,这种以原子为基本单元而组成的气体叫做原子气体 .使原子气体温度再升高 ,原子运动的速度也增大 ,可以增大到两原子相碰时会把原子撞“碎”的程度 ,这时原子中的一个或几个电子…  相似文献   

12.
有时我们正在收看的电视图像突然间不清晰了,甚至完全消失,经过不长时间电视图像又恢复正常。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发生这类事情与神秘的地球电离层和磁层有关。地球电离层是地球大气的一个电离区域。距地球表面60千米以上的整个地球大气层都处于部分电离或完全电离状态。电离层是部分电离的大气区域,完全电离的大气区域称为磁层。电离层的形成。地球高层大气的分子和原子,在太阳紫外线、X射线和高能粒子的作用下电离,产生自由电子和(正负)离子,形成等离子区域即电离层。电离层的结构。电离层在垂直方向上呈分层结构,一般划分为D层、E层和F层…  相似文献   

13.
夸克的发现     
夸克(Quark)是比质子、中子更微小的物质组成基本粒子。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一般认为质子和中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1963年,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兹维格提出物质组成的新理论,主张当时科学家所认知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中子、质子等是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所构成的,并提出三种夸克,分别命名为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例如,质子是由两个上夸克与一个下夸克及胶子组成。夸克并不会自然、独立存在于自然界中。只有当粒子(电子或质子)以极高的速度(接近光速)发生碰撞时,才有可能产生夸克这样的基本粒子。而且由于碰撞产生的夸克能量相当…  相似文献   

14.
漫话电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把能将化学能、内能、光能、原子能等形式的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电池 .日常生活中常把化学电池称为电池 .电池在生活、生产、科研等领域应用非常广泛 .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些有关电池的一些知识 .一、化学电池化学电池是最先发明的电池 ,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生产中接触最多的电池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使电路形成电流 ,从而提供电能 .不能重复使用的电池 ,叫做原电池或一次电池 .经充电后可反复使用的电池叫做蓄电池或二次电池 .1 .伏打电池伏打电池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电池 .它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于 1 80 0年发明的 .1 870年意大利生理学家伽伐尼在解剖青蛙时偶然发现了“生物电”,伏打在对伽伐尼的发现进行检验时 ,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进而通过大量实验发现 :当两种不同金属插入导电的潮湿的物体时 ,就会出现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的现象 .他提出了著名的伏打序列 :锌、锡、铁、银、金等 .按此顺序任选两种金属 ,将其插入导电液中 ,排在前面的金属带正电 ,则后面的带负电 .伏打用铜和锡两种金属片 ,中间夹一层浸透食盐水的纸 ,再将两金属片连接起来 ,便产生了电流 ,他把这个装置叫做伽伐尼电池 .当把多个...  相似文献   

15.
1998年11月,安德鲁·戈登经过7年哈佛大学研究生院的学习,获得了高能物理学博士学位。他过去几年的大部分时光在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研究W玻色子这一奇异粒子的质量。他以爱因斯坦、玻尔、普朗克、奥本海默、费米和茨曼等伟大的物理学家为榜样,并构想了一个革命性的实验:研究引力是否对粒子裂变产生影响。但现在他要放弃这个计划,他说:“我打算进入生物学领域,那里正在发生一场革命:将细胞作为一种化学机器来进行研究。”这位对岁的科研人员计划参加纽约大学医学院的生物分子医学科研项目。他说:“生物学现在就像三。四十年前的…  相似文献   

16.
太阳是一个能量和物质输出极富变化的天体。太阳的局部区域常常在数分钟或数小时的时间里 ,将巨大的能量和物质快速释放出来 ,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具有近似 1 1年的活动周期 ,表现为太阳表面黑子。太阳会在太阳黑子活动的高峰时产生太阳风暴 ,太阳风暴实际上是太阳因能量的增加而使得自身活动的加强 ,从而向广袤的空间释放出大量带电粒子所形成的高速粒子流 ,出现强烈的含大量质子、电子的粒子流 ,并以 1 5× 1 0 6 km·h- 1~ 3× 1 0 6 km·h- 1的速度闯入太空 ,因此对地球的空间环境产生巨大冲击。太阳耀斑是色…  相似文献   

17.
德国多家科研机构最近宣布合作研制成功以普通有机聚合物为核心的太阳能电池。 目前的太阳能电池主要依靠硅或稀有金属合金制成的面板实现光电转换,其昂贵的价格妨碍了太阳能电池的普及。德国奥尔登堡大学、德累斯顿大学、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发现,普通PVC聚合塑料颗粒就可以实现光电转换。 研究人员发现,当聚合塑料粒子受阳光照射时,其表面碳原子的电子振动明显加快,振幅加大,但返回碳原子轨道的速度却慢得多,这样在若干微秒的时段内就形成了电子-空穴对。 为了使这种电子-空穴对形成电流,研究人员制成了一个“夹层",它一面是金属铝,另一面是锌-铟金属氧化物,中间填充塑料粒子。这样的“夹层"本身在两层之间就存在电场,聚合塑料粒子起到了绝缘层的作用。但是当阳光照射的时候,由于聚合有机物的碳原子产生电子-空穴对,带负电的电子向铝金属层流动,而带正电的“空穴"向锌-铟金属氧化物层流动,结果就形成了电流。 领导该项研究的弗拉基米尔*迪亚科夫称,有机太阳能电池板目前能产生800毫伏的电压和每平方厘米5毫安的电流,稳定的光电转换效率约为2%。他说,这种电池产生的电流是硅太阳能电池板的1/5~1/8,但经过改进后可提高10倍。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设法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于2003年10月6日宣布,把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以表彰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发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处理在屏幕上显示图像。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它们可以在磁场中旋转。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决定原子核旋转的频率和方向。在磁场中旋转的原子核可以吸收频率与其旋转频率相同的电磁波,使原子核的能量增加。当原子核恢复原…  相似文献   

19.
当所用激光辐射中的电场与氢原子中电子在基态所感受到的库仑场强度相当时会出现多光子电离现象.此时单个电子与场相互作用的微扰描述可以用隧穿描述取代.在隧穿描述中,一个或小于一个光学循环中,电子逃脱被束缚住的库仑场,产生新的原子波包.这些波包受到激光场的强烈影响,"颤动着"并且有可能被加速又返回母离子而产生再次碰撞过 程.实验上能探测到阈上电离峰和光电子动量谱.我们将介绍这些效应的理论解释发展过程和电离的动力学问题分析.  相似文献   

20.
超低温原子     
用激光将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它们第一个商业运用。耶鲁大学物理学家马克·A·卡塞维奇认为,用来测量重力的激光原子冷却装置可望在石油勘探、地球物理测量以及军事上得到应用。他正领导着一个由美国海军资助的开发研究小组。他认为,这一基础科学成果很可能将在技术上产生重要影响。曾荣获诺贝尔奖的这项技术是在80年代发展起来的,它利用激光产生的光子与原子相互作用,使原子的运动减缓,冷却下来。它导致了物理学上的重要进展,包括建立了玻色一爱因斯坦简并,即超冷原子簇共享一个量子态。不过,马里兰州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