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厚积薄发     
叶萍 《现代教学》2010,(6):35-36
“学为人师”,其重点就在于学。大学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圣地,对于师范生更是如此。走过高考,我们远离了中学时代;进入大学,四年后,我们又重回中学。不同的是我们由学知识转变为传授知识,由学生转变为教师,站在那三尺讲台之上,我们如何以对?所以大学时代就是我们知识和能力积淀的时候,厚积才能薄发。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要求,教学既要落实知识及能力的培养目标,同时又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高考试题综合体现了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考查,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目前,除了一小部分学生是通过大学的自主招生进入大学外,高考仍是我们绝大多数学生跨进大学门槛的必经之路,而高考试卷就是以不同方式提出的一系列学科内或学科间的问题,只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正确而有效地反映在试题的解答上。如何提高解题能力呢?途径很多,方法也不尽都相同,现介绍一种提高解题能力的好方法——反思错题。  相似文献   

3.
填报高考志愿时流行这样一句话:高分同学优选学校,中低分同学优选专业。其实,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每个分数段上都存在“最佳选择”的问题。同学们的选择大多呈现这样的规律:高分段的同学要选择位于其分数段的最佳学校和最佳专业,而位于中低分数段的同学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选择好的学校不能忽略好的专业,选择好的专业同样不能忽略好的学校,然而,“鱼”与“熊掌”是否能够兼得?  相似文献   

4.
赵薇 《继续教育研究》2009,(12):165-166
进入大学应如何学习外语,与以往的学习方式有何不同?这是所有进入大学以后的学生,特别是外语专业的学生,常常会感到困惑的问题。由于高中时代应试学习的影响依然残留,既影响了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局限了我们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宗旨。本文深入而系统地总结了高中阶段“应试”外语学习方法的弊端,提出了新形势下大学生、由工作岗位重返大学的成教生等,对于应用外语学习的必要性。最后针对如何培养实用型外语人才提出了三步目标以及相应的方法,以供外语教育工作者借鉴。  相似文献   

5.
模拟考试是高三备战高考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新的复习起点,也是初步选择志愿和报考分数段的参照物。作为模拟实战演练,模拟考试统一的时间、正规的考场、严格的纪律,很容易制造一种全仿真的高考氛围,让学生从心理上与高考接近,培养学生的“高考感”。模拟题在知识、能力的考查上都尽力接近高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检测出学生的复习漏洞、能力弱项和思维惯性,是发现问题的绝好机会。由此可见,模拟考试至关重要,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高考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吴佳男 《留学生》2009,(9):20-23
近日,重磅消息传出:部分国外高校开始认可中国学生的高考成绩,13所澳大利亚高校、美国萨福克大学、英国部分二类高校等均表示,学生高考成绩若达到一定分数线,就可以被学校直接录取,不再需要预科。对此消息,引起相关各方热议。“承认中国高考成绩”是海外高校在华招生的一种趋势,还是海外高校与国内留学机构“合谋”的噱头?它对中国留学生影响几何?  相似文献   

7.
“感觉高三氛围很紧张,不知道怎样把紧张的心情化为奋斗的动力呢?”“我的学习方法是不是不太科学,成绩似乎没有多大提高?”……这似乎已成为刚进入高三学生的普遍问题,如何调整心态,快速进入状态,信心百倍地应对高考呢?  相似文献   

8.
“学校所在的城市是不是很发达,风景是不是很优美?” “我今年理科高考成绩大约在540~550之间,不知道报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比较好?” “我是文科考生,高考成绩530,上哪个学校好呢?好就业点的。” “高考成绩是专科的水平,女孩报考什么专业好就业啊?” “大学生就业都这么难,上大学还有用吗?还有必要再考大学吗?” ……  相似文献   

9.
青云天 《高中生》2010,(1):63-63
2009年5月.在给一群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做“压力调适”的演讲时.我问他们:“如果你没有考上大学,最坏的后果是什么?”我记得很清楚的是一个男同学问答说:“明年再考。”他紧绷绷的脸一下子松弛下来。  相似文献   

10.
信息     
《教师博览》2012,(10):32-32
“吊瓶班”无一人考上重点大学5月4日晚,湖北孝感一中高三(3)班学生集体在教室挂吊瓶,一张边打氨基酸补充能量边复习的照片,被传上微博后引起网友及媒体强烈关注,一度被调侃为“史上最牛‘吊瓶班”’。如此刻苦备考,今年高考成绩如何呢?据悉,该校今年有近1300名学生参加高考,  相似文献   

11.
网上的一项调查显示,95%的大学生有逃课经历,其中有5%的经常逃课。是什么让这些曾经幻想在大学“过五关、斩六将”的学生“冷落”课堂呢?按理说,莘莘学子经过高考的激烈竞争进入大学后,应该对新的知识以及更广阔的学习环境产生浓郁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大多数家长认为大学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阶梯,于是产生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奇景,面临高考的学生们整天接受的是反复的题海书海,为了提高升学率,几乎所有的中学都展开了"应试教育",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进入大学的学生们,心理素质普遍较低,存在这这样那样的问题,分析问题,对症下药是我们当代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卿蔌 《高中生》2014,(9):58-58
近期,不少刚进入高三的学生找心理老师诉说苦恼。其中,提及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只剩下一年的时间了,我该怎么办?”是啊,高考本就让人“亚历山大”,再加上时间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三学生心烦意乱也在情理之中。其实.时间也是可以管理的。高三学生应该学会做时间的主人,掌控学习的节奏,以积极的心态迎接高考。  相似文献   

14.
梁小民 《成长》2007,(12):24-26
每年一度的高考“黑六月”,为了上一个好大学,学生累、家长忙,甚至不惜上招生骗子的当。在所有的人看来,上好大学就等于有辉煌的前途,丰厚的收入,如花似锦的人生。毕业于名牌大学必定有高收入吗?  相似文献   

15.
桂皎 《云南教育》2000,(11):7-8
孩子的书包越背越重 ,一直是父母及教育工作者沉重的心事。3月1日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公开发表 ,再次把人们的眼光聚焦“减负”。学生的负担问题为什么会如此触动社会各界 ,引起超常的关注?现在学生的负担真的很重吗?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久治不下?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和分析。一、过重负担的表现形式学生究竟有没有负担?针对这个问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1998年进行过一次“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状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因为“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学生中 ,小学仅生占8 49 % ,…  相似文献   

16.
当某人勇敢地问到“责任”时,其他人就会反驳说,“对谁负责?负责什么?”这样的对话对高等教育研究者早已是陈词滥调了。回答是有好的理由的,因为如果没有将“为谁”和“为了什么”的关系具体化,那么讲责任是没有意义的。高等教育的政策分析在学生入学方面还没达到详细审查的地步。尽管研究者对少数民族学生和低收入学生进入大学的比例以及他们最初进入2年制和4年制学院有浓厚的兴趣,但对他们被录取后可获得的学术课程的关注还远远不够(1995,Eaton)。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高考一般讲的是SAT和ACT。SAT满分是1600分,ACT是36分。各个学校承认不同的考试,怎么换算不同的考分?学生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不同高中,怎么看各个学生的学校平时成绩?有不少大学每年的申请者就多达3万人以上,光拉申请材料就得几卡车,  相似文献   

18.
1999年全国高考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与往年相比 ,高考在命题指导思想上的变化(尤其是“以能力立意”命题指导思想的确立)是最根本的变化 ,它给人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思考。语文的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令许多“好学生”伤透了脑筋而让一些“中等学生”如鱼得水 ;数学的“轧钢问题”也的确让为数不少的考生出了一身“冷汗”。大考之后 ,人们不禁要问 ,今后的中学教学究竟该做些什么?针对以能力立意为命题指导思想的高考 ,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究竟该悟· 出些什么?笔者认为 ,无论家长还是教师和学生 ,都应该思考以下几点 :一、必须…  相似文献   

19.
现行中学数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还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作,虽然国家一再提倡“素质教育”。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的现实很难在短时问内得到彻底解决。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课堂“满堂灌”课后“题海战”,致使很多高考数学分数很高的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对数学基础课教学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应,甚至到了厌恶数学的地步。  相似文献   

20.
王圣志  皮曙初 《成才之路》2009,(27):I0002-I0003
2009年6月底。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一些基层教育工作者惊觉“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考不过城市学生”—高考就像一个透明的量杯,将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差距,以分数的形式精准暴露。近年来,根据教育部部署,各地相继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并与此相配套,进行高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