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的中学生,其自私麻木超出了我们的想像,他们在模仿成年人说一些极具“个性”、极端自我的话语,“教育是消费,花了钱就可以进学校享受,哪怕我一天天在课上什么都不做,只是看老师玩,你们谁也管不着”,“看看别人不学的,我还不错呢!”。还讲什么关爱,对别人负责,对自己负责,从进学校那一天就极为冷漠,出去以后让他们谈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开玩笑!不能对他们这一代人过分关注,挫折教育,提高入学的门槛,道德的量化考核应成为当务之急。笔者所在的学校招收了一些这样的学生,他们极端自我,极端不讲责任,每天考虑的都是别人为我做了些什么:值日同学为什么不把我这里扫干净?一个学生的脚下简直成了一个垃圾堆,却等着别人来打扫;上课就是趴着睡觉,叫醒他还满脸不高兴;中午上网,自习休息;上课聊天或看着黑板发呆,考试作弊,下课骂骂咧咧开着所谓的玩笑。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有关教育侵权及学生状告教师和学校的事屡见报端,而且可以肯定地说,更多的教育侵权事件还没有被披露,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一些家长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不强,他们甚至还不知道这方面有哪些法律。第二,即使知道,他们也只能是得过且过,因为孩子以后还得在你手下过,惹得起吗?就已经披露的案例来看,多为教师败诉。面对判决,教师和学校总感到很委屈,觉得自己是一片好心,是为了学生好,是对家长负责,怎么“好心反被当作驴肝肺”呢?一些老师更是觉得:这还了得,今后学生还能管吗?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就在于传统…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进入“大众化”的今天,“天子骄子”越来越多,高考不同分数段的学生进入同样的大学的几率增大。高考不同分数段的学生进入大学后的表现有什么不同?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开展工作?本文以此为纲进行研究分析。为学生及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刘长发 《福建教育》2005,(11A):35-35
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教给学习方法 1.从课题入手质疑。如《将相和》“将”指谁?“相”又指谁?“将相和”的意思是什么?将相原来为什么不和?是什么促使他们和好的呢?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质疑,促使学生探究。  相似文献   

5.
一名高三学生以质问的口吻问教师:“您让我们爱国,可是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教师没有生气,而是结合教材中“国家职能”的相关内容,选择大量的时政资料,说明国家如何对人民负责,并引导学生列举他们知道和感受到的事实,进而得出结论,结果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提高教育的针对性,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十分重要。将“八荣八耻”引人教材、引人课堂、引人学生头脑,必须在“活”与“实”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6.
唐隽菁 《中国德育》2013,(20):64-67
“有没有一首歌能让你想起我……”, 学生时代时常哼唱的这首歌,总让我陷入无尽的追问:我们的品德教学能让孩子们想起我们吗?在和他们相处的这段时日里,我在他们的生命中留下了什么?究竟是什么影响、改变、重塑我的课堂?追根溯源,还得从数年前看到的一席话说起:“教育工作的最终机理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责任感,这与独生子女现象有关系。当年多子女的时候,大的肯定要照顾小的、保护小的,这是他们无法推卸的责任。所以在多子女家庭,最缺乏责任感的往往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俗称“老疙瘩”。进入独生子女时代,所有的孩子都成了“老疙瘩”,没有人需要他们照顾,也没有事情需要他们负责,倒是家长在千方百计照顾他们.他们从来不需要奉献,从来不需要对别人负责。谁都知道存在决定意识,试想,这样的“存在”,他们的责任感从何而来?这不怪孩子而怪家长。家长不懂得,负责任这种极其重要的品质在多子女时代是可以自然形成的,但是到了独生子女时代,就需要专门设计教育情境来培养了。  相似文献   

8.
与同事交流,经常会说起彼此的困惑:“为什么在课堂上只看到教师提问学生,而看不到学生提问呢?”是啊,学生刚入学时对外界的事物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么渐渐地他们的问题就少了甚至没有了呢?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教学“相亲相爱一家人”时问学生:“知道你们父母生日的请举手。”竟有一半的学生没有举。笔者又问:“谁曾给自己父母的付出表示过感谢: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开心的微笑、一次真诚的交流与沟通?”全班几乎没有一个学生举手。这不能不引起笔者的深思,感到平时在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平时教学生要学会感谢帮助他们的人,但很少教育学生感谢父母,如何为父母着想。学生自然也就认为,父母为他们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现在不需要什么回报。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感恩应首先从感谢父母开始。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如何感恩父母。  相似文献   

10.
责任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以“责任”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对祖国和民族、对社会和环境、对家庭和邻里、对自己的责任感和负责精神,并外化为忠于祖国、献身社会、关心他人、保护环境、完善自我的责任行为,塑造科学的责任观。那么作为教师,在责任教育中应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学生阿昌     
中秋节前两天,传达室的小芸师傅通知我去领包裹.我很惊讶:“什么.有我的包裹?哪儿寄来的?”“是深圳寄来的,好像是月饼。”“月饼?没有谁告诉我要寄月饼来呀!”我赶忙来到传迭室,拿出包裹一看,寄件人:阿昌。“噢!”我惊呼:“是我学生!”  相似文献   

12.
张伟 《新课程研究》2006,(11):41-42
频繁发生的学生军训晕倒、猝死体育场的惨痛悲剧不时引发人们思考:谁应该为学生体质下降负责?谈到这个话题,脑海里浮现的却是小小少年们厚厚的镜片、沉重的书包和赢弱的脊梁……学生体质下降是个多元的因素,作为学生生活和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体育理应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因此我认为体育课“缩水”是影响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因素。所谓“缩水”即:少上或不上体育课;体育课不进行体育运动,而是观看体育资料片,或观看老师的讲解、表演;体育课活动降低难度程度,敷衍过关等。又是什么因素造成体育课“缩水”呢?  相似文献   

13.
穆乃善 《中小学电教》2011,(10):124-124
我教给了学生什么?工作之初的几年,在没当班主任之前,我没有太深刻的认识。偶有反省时,也不过是“我把今天的教学任务完成了:我耐心地说服教育了那些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和那些学习不认真的学生谈过心了……”但是当我担任了班主任后,尤其是近几年,我经常在想(更多的是反思):我交给了学生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关爱学生?他们仅仅需要的是这些吗?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育教学固然没有定法.但语文教育教学必须得法。语文教育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语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有效教育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语文教育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语文教育教学有效吗?”“我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合适吗?”“有没有更有效的更适合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今天的中学生,其自私麻木超出了我们的想像,他们在模仿成年人说一些极具“个性”、极端自我的话语,“教育是消费,花了钱就可以进学校享受,哪怕我一天天在课上什么都不做,只是看老师玩,你们谁也管不着”,“看看别人不学的,我还不错呢!”。还讲什么关爱,对别人负责,对自己负责,从进学校那一天就极为冷漠,出去以后让他们谈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开玩笑!不能对他们这一代人过分关注,挫折教育,提高入学的门槛,道德的量化考核应成为当务之急。笔者所在的学校招收了一些这样的学生,他们极端自我,极端不讲责任,每天考虑的都是别人为我做了些什么:值日…  相似文献   

16.
作文评价的两种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的话】 写作教学教什么?不是教学生“认识文章”,而是教学生“写文章”。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命题。简单地说,中小学写作教学是“教学生学会做某件事”。“如何做一件事”涉及的内容,比“如何认识一件事”要广得多,复杂得多。这里会涉及“做事的人”,涉及“做事的目的”,涉及“做事的条件和环境”,还涉及“为谁而做”和“做给谁看”,还涉及“做了有什么用”以及“做成什么样子”等等。如果用这种“做某件事”的角度来看写作教学,写作教学确实需要重大调整:首先是教学内容的调整,其次是写作教学的各个部分内部关系的调整和重构,另外写作教学的立足点也要变。总之是整个视野要变。在这个新的视野下,我们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方式肯定也应该变:评什么?为何而评?以什么标准评?这些问题,就会格外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17.
“人之初,性本善”,很小的孩子,特别是还没有上学的孩子,都很喜欢凌书、写字.求知欲、好奇心特别强,看到大人读书看报或写宁都尝试着去模仿,可为什么到了让他们读书写字的时候,他们反而又厌倦了呢?孩子不爱学习是谁的责任?我认为孩子本人绝无责任,因为孩子是一张白纸。  相似文献   

18.
还记得这样一首歌:“是谁导演这场戏,在这孤单角色里,对白总是自言自语……”是啊,每一位老师在教学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的一种情况,其结果如何可想而知,当然是没有泛起一点“涟漪”,没有学生的“同情”,只好独自一人把戏唱完。在音乐欣赏中这种情况出现的机率就更加高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状况?是老师?是学生?是我们的教学思想?还是教学方式方法?如何避免音乐欣赏的“独角戏”?带领学生走进音乐殿堂,真正领略艺术音乐神奇的魅力呢?我觉得,音乐欣赏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才能师生共入戏。  相似文献   

19.
李智慧 《宁夏教育》2009,(11):77-77
有一位风趣幽默的“麻辣教师”.他不仅“征服”了一群又一群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而且还在短时间内把他们调教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是谁?他就是美国最佳教师奖获得者罗恩·克拉克,也是《教育的55个细节》这本书的作者。  相似文献   

20.
“有不同意见吗?” “没有。” 某市数学优课评比活动中,授课老师每讲完一个问题,总是习惯地问一句:“有不同意见吗?”学生总是整齐地回答:“没有”。听到学生的回答,不禁忧从中来。如此教育出来的学生,有何个性而言?他们还会独立思考吗?素质教育倡导培养创新能力,什么不同想法都没有的学生,还能进行创新吗?我不由想起了一位推销员讲的一个例子:两个欧洲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由于炎热,非洲人都是打赤脚。第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立刻失望起来:“这些人都打赤脚,怎么会要我的鞋呢?”于是放弃努力,失败沮丧而回;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没有皮鞋穿,这皮鞋市场大得很呢。”于是想方设法,引导非洲人购买皮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