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加坡是多元族群的移民国家,其在独立之初面临国家认同危机。李光耀以危机意识催认同、生活保障促认同消除国民的移民心态,从而建立人民对新加坡的地域认同。在此基础上族群平等保认同、宗教宽容助认同、双语政策生认同使人民形成社会共同体认同。最后隐性与显性教育并施生成政治认同,从而使人民的国家认同持久、强烈。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在外来文化的冲击、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冲突以及中小学生国家意识较为淡薄的背景下,尤为注重国家认同教育。新加坡国家认同教育路径主要包含三个方面:设立相关机构和发布相关政策,将国家认同教育渗透到中小学课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借鉴新加坡中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实践经验,我国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国家认同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国家认同教育在课程中的融入;注重学校与政府、社区的合作,丰富和优化国家认同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灌输"我是新加坡人"是新加坡国家认同教育的要义。新加坡以唤醒生存意识、打破民族认同、灌输国家意识、开展隐性教育为国家认同教育的特色内容,催生和强化了国家认同感。新加坡通过国家认同教育,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保障了民族社会的和谐稳定,巩固了权威政府统治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4.
杨宇  毛祥成 《考试周刊》2011,(51):12-13
新加坡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新加坡的成功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新加坡的民族凝聚力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新加坡的民族凝聚力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对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宗教认同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对新加坡成功的经验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俞可 《今日教育》2016,(4):66-67
值李光耀逝世周年之际,以现代互联互通和现代服务经济为主题的第三个中新政府间合作项目落户重庆。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指出:"在李光耀先生带领下,新加坡兼具东方价值观和国际视野,走出了一条符合新加坡国情的发展道路。"亲手缔造新加坡的李光耀视多元为建立国家的基础,视一体为建设国家的目标,而双语教育维系多元与一体。对于深度融入全球的中国,新加坡的经验弥足珍贵。以语言构筑认同2015年9月11日,第一次没有李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双语教育的民族性和经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的双语教育具有显著的民族性和经济性。该政策的实施主要是基于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的双重考量,其旨在保障新加坡人不丧失自身的文化价值和身份认同的同时,又能使新加坡的经济在世界上立足。实践证明,新加坡的双语教育不仅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共存和多民族的和睦共处,而且推动了该国的经济发展,双语教育的双重性得到了积极融合和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为"软实力"的国家认同,对于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重要作用,并因此而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新加坡作为一个新兴的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国家,在建国伊始,就将国民国家认同感的培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以开展,并在学校教育中积极推进国家认同教育的实施.新加坡政府在国家认同教育中,采取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措施,积累了丰富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8.
张忠宝 《教育》2012,(9):61
新加坡基础教育制度强调:认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注重多元教育。新加坡基础教育的实质就是因材施教,即实实在在地落实分流教育。这种教育制度得到了新加坡家长们的广泛认同。新加坡的小学教育期限为6年,新加坡规定小学五年级开设分流课程并进行分流教学;初中教育期限为4年至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多宗教、多文化、多语言共生的国家。新加坡建国之后,面临着族裔认同与他者认同的张力、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撕扯、国家意识与个体意识的拉锯。为了培育多元族群国家意识,新加坡以青少年教育为重点,不断强化国家形象建构和核心价值观打造,尤其注重通过国民身份普适化教育、国民意识情境化教育、种族和谐社会化教育,持续塑造青少年新加坡人意识。  相似文献   

10.
刘江一 《中国教师》2009,(Z1):53-54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移民国家,但是新加坡人却有着强烈的国家认同感。本文立足于新加坡以国家为中心的国民意识教育,从分析新加坡国民意识教育的背景、渊源、途径方面探寻了其国民教育的特点。并在新加坡国民意识教育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对当下我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世界多民族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本国青少年进行国家意识认同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在世界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中,应该重视公民国家意识认同教育,尤其是要重视当代青少年的国家意识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12.
国家认同是现代国民教育的核心内容。社会转型时期,由于价值多元化、民族问题多元复杂,国家认同教育关系到国家核心利益。国家认同教育根植于一定的国家民族和政治语境当中,具有民族性和境遇性。基于我国现实语境的国家认同教育,一方面是建立在中华民族基础上的多元统一的民族认同教育,另一方面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平等、法制基础上的公民教育。在国家认同教育的方法上,我国应该从灌输式的抽象说理走向对话式的话语叙事,立足于个体的生活世界,直抵受教育者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孙杰远 《教育研究》2013,(12):91-96
国家认同是人类社会一种普遍结群意识和归属的需要,而文化基因是维系国家认同的基本纽带;人的自我意识与生命意识是国家认同的逻辑前提;想象的共同体是文化基因的价值表征,多元与一体则是其基本特征。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的教育场域的构建是推进社会、个体、国家认同由自在走向自觉的重要途径。应当从多元互动文化场域的构建、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符号的凝练及其在教育场域中的渗透、国家治理取向的内化与教育导引三个方面着手构建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的教育场域。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是一个拥有多民族、多元文化、多种语言、多种信仰的国家,也是世界真正意义上使用双语进行教育、教学及交流的国家之一。近年来,研究者主要围绕新加坡“双语教育”表征及理论实质、分流及考试制度等问题进行研究,并以此探寻新加坡双语建设的成功之道。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成国以来,在四十余年时间中,从扭顺语言关系到社会对双语的确认,并非单纯在于学校的教育内容与时代同步的认识和有效的实施上。一、新加坡双语教育的社会大系统特点1.完善的伸展性极强的现代教育制度和明确而实在的双语政策。这是新加坡各类学校实施双语教育的强有力…  相似文献   

15.
论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双语教育研究对于多元种族、多元语言、多元文化的国家来说越来越引起重视。本文以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为例,详尽地分析了双语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现状。  相似文献   

16.
影响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的若干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独立以来 ,新加坡实行英语、母语的双语教育政策。双语教育政策受到国家平等对待英语、各民族母语的语言政策的影响 ,并随着它的调整而调整。多元的民族、文化政策决定新加坡选择两种语言即英语和母语来实施其学校教育 ,同时也不排斥在功能上区别对待。而中央集权制的教育行政管理模式则有利于双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 ,有利于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中小学的公民道德教育及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9月2l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新加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加坡自建国以来非常重视公民道德教育,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校德育内容、途径与方法,新加坡的道德教育在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抵御西方不良文化思想侵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加强我国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1.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  相似文献   

18.
罗爱梅 《教育》2012,(5):64-64
新加坡是多种族、多元文化的国家。新加坡的人口主要由四个种族群体组成: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及一些欧亚人。在新加坡这样一个多种族的国家,语言文字也必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新加坡政府为了适应多种族和多文化国情,逐步形成了今天新加坡具有本国特色的双语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19.
国家认同教育既要达到族群认同的目的,也要指向对国家认同的共享。加拿大国家认同经历了从同化、融合到多元文化主义的政策变迁,逐步摸索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妥协与交融之路。近年来,加拿大中小学尝试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原住民理念,并发展出会话圈、合作学习、故事教学等适应原住民文化的特色教学法。通过田野观察以及与加拿大教师共同建构并实施《原住民文化与加拿大认同》大单元教学课程框架发现,多元文化政策下的加拿大中小学国家认同教育旨在让非原住民学生与原住民学生在课程活动中达成对原住民文化与历史的理解与共识,通过族群认同促进国家认同,增强各族群的凝聚力。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进程的引领者,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与能力;立足于真实的生活情境,特别是通过合作与对话促进学生对少数族群文化的理解和对国家发展方向的确认。  相似文献   

20.
国家认同关乎国家的稳定统一,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所在。对国家认同的理解角度直接决定国家认同教育的侧重与取向,只有从关系视域出发,个体与国家才能获得一种共生、共赢、相互促进的互动过程。鉴于青少年身心成长特点及网络媒体带来的多元思潮冲击,加强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要做到:尊重主体地位,培养现代公民;净化网络空间,提升媒介素养;重视情境实践,显隐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