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敏辉 《语文天地》2009,(11):23-24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谈起往事时.曾经说过,20世纪20年代,他在北大读书时,教莎士比亚戏剧的是一位外国教授。一上课老师就让他们读莎翁作品.如果不懂。还要读。就这样.一堂课读来读去。终于领会了莎翁戏词的妙处了。  相似文献   

2.
前国家图书馆馆长、哲学史家、宗教史家任继愈与北大教授、东方学家季羡林同日辞世。民间对任继愈有意无意忽视,对季羡林有意无意重视,其社会心理根源,在对一个有机知识分子和一个传统知识分子的价值判断,而不在他们的学问本身。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一个怪圈:老师不厌其烦,学生索然寡味;老师探幽发微。学生莫名其妙;老师谆谆教诲,学生唯唯喏喏……难怪有一位学生说:“我一个人在家里读《窦娥冤》时哭了,上课听老师讲《窦娥冤》时却睡着了。”究其根源,这是我们没有摆正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关系.让教学目的蒙  相似文献   

4.
减法数学课上,老师对一位学生说:“你怎么连减法都不会? 例如,你家里有10个苹果,被你吃了4个,结果是多少呢?”这个学生沮丧地说:“结果是挨了10下屁板!”如此讲卫生上课铃响了,胡老师走进  相似文献   

5.
黄侃历任北大、北女师大、武昌高师、中央大学等校教授。在北大时,黄侃有一个习惯,在课堂上讲书,讲到要紧的地方就停下来,故意卖关子,说:“这里有个秘密,仅靠北大这几百块钱的薪水,还不足以让我讲,你们要听我讲,得另外请我吃饭。”有一次,上课铃响了,学生坐满了教室,等待老师上课。但黄侃却安坐在教员休息室,纹丝不动,压根就没有起身往教室走的意思。学生们在教室等了一会儿,不见老师来上课,就赶紧报告了教务处。教务处职员知道黄侃的名士脾气发作了,于是赶紧跑去请他上课,低下身子说:  相似文献   

6.
我初次认识老师俞叔迟先生是在1964年秋季开学之后。那年我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来到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跟随陆颖明、萧仲圭两位老师学习文字训诂之学。俞先生知道我是从北大来的,在系里碰到的时候,常常主动接近我,问我北大的情况,告诉我一些北大的旧事。我因而知道作为北京师大中文系古汉语教研室的三老之一的俞先生,原来也是北大出身,并且与我的一位业师阴  相似文献   

7.
钱理群在与中学生讲鲁迅的开场白里说:“我把上课看作是聊天。聊天式的上课。这可能也是北大的一个传统。我的老师王瑶先生就是这么教我的。”据钱先生回忆,王先生喜抽烟斗.他们一伙同学就在厅堂里的烟雾缭绕之中,听他海阔天空、漫无边际神侃,“听得似懂非懂.  相似文献   

8.
王俊卿 《教书育人》2013,(20):46-47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永远的老师。每一个人都曾经在家里当过"孩子"或"家长",家庭教育要伴随人一生;不管你曾经是孩子的角色还是家长角色,家庭教育是永远存在的。家庭教育虽然不像学校教育正规却比较"自由";虽然没有课表却随时可以"上课";虽然没有教材却总在家庭成员中"阅读"。家庭教育在充满亲情的互动中增加了认同的难度,又在血缘关系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长袖善舞     
教书三十余年,听课无数,惟有那一堂课至今难忘,虽然已过去了十余年。记得上课的老师姓戚,名字忘了,毕业于北大,因是右派,被发配到西北的一座小城。  相似文献   

10.
案例: 我的女儿正在上小学二年级。她平时在家里挺活泼开朗,可是一到学校便变得沉默寡言,上课不敢举手发言,看到老师就低着头躲开,还萌生了不想上学的念头。我们问她是什么原因,她说班主任老师很厉害,有一次因为上课说话她受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从此在心理上留下了阴影。我不知道到底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这种对老师的惧怕和抵触心理。  相似文献   

11.
在俞大缜家喝咖啡 我在北大上的第一课是外语课,老师是个老太太,俞大缜,国民党那个俞大维的妹妹,曾国藩的外曾孙女。老太太上课很认真,也很严格,一看有个新同学来,就叫我起来念。我第一天报到,第二天就上课,当时还没有书,就拿了边上同学——就是傅作义儿子——的书。  相似文献   

12.
每次我在家里玩游戏、把不想吃的饭偷偷倒进马桶或上课被老师批评等等,都躲不过妈妈的"千里眼"。一天,我实在忍不住,就好奇地问妈  相似文献   

13.
正市教研室举行高三年级教研活动。承办单位是一所四星级高中。参加会议的老师很多,可容纳三百余人的多媒体报告厅挤得满满的。第一位上课的老师来自承办学校。上课后,老师才发现多媒体的音响效果极差。上课的虽是一位男性教师,声音却不大。因为刚上课,听课教师还没有完全静下来,笔者坐在前面的第三排已经听不清楚了,更别提后面的老师了。可  相似文献   

14.
爆笑超市     
学英语一次,老师在一个同学的英语课本上发现如下恐怖字眼:爸死(bus),爷死(yes),哥死(girls),妹死(miss),死光(school)。起立某班长上课睡觉,让同学下课叫他。离下课还有10分钟,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布置作业,同学恶作剧地喊了一声:“起来,下课了!”班长揉揉眼睛,说:“起立!”此时,只见十几位同学睡眼惺忪地站起来说“:谢谢老师!”做家务读小学四年级的弟弟胖得实在不像话,大家常常取笑他。一天,老师要他们全班同学在联络簿上记下每天帮家里做的事。弟弟怎么也想不出来,最后只好由妈妈代为填写。她在联络簿上写了——每天帮家里吃饭。老师的评语…  相似文献   

15.
妈妈陪我上课一开始妈妈出现在教室里,老师和同学都显得拘谨。渐渐地,有几位性格活泼的同学开始对妈妈产生了好奇心。又过了没多久,只要一到下课的时间,就会有一群同学围在妈妈身边问长问短。他们奇怪妈妈为什么不在家里或去工作,反而坐在教室里和大家一起上课。妈妈总是笑着回答:“阿伟生病之后头脑坏了,现在要有人帮助他学习。老师太辛苦了,所以,我来陪阿伟上课!”  相似文献   

16.
两个珂珂     
我是四年级的学生。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都叫我徐焓娱,一回到家里,妈妈却“珂珂、珂珂”地叫个不停。我明明是爸爸妈妈的独生女儿,可最近妈妈老说她有两个珂珂,这两个珂珂,一个是在学校,一个是在家里。妈妈说,在学校里的珂珂,是个好孩子:听老师的话,爱学习,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  相似文献   

17.
在孩子学琴路上家长与孩子又该坚持什么? 1、坚持营造好的练琴环境 经常有家长说孩子在课上时弹的比在家里好,效率也高,一到家里就全变了.究竟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原因在于家里没有营造好的学习气氛.从钢琴的摆放就很有讲究,一般老师上课会在学校琴房或者老师家里书房,相对安静的,我想没有老师会一边看电视一边上课,所以建议家里尽量不要把钢琴放在客厅.为孩子创造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  相似文献   

18.
黄丽 《广西教育》2012,(1):18-18
一、当前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镜头一:上课铃敲响了,一位老师兴致勃勃地走进教室,看到学生个个无精打采,一副懒散的样子,上课的激情一下子跌到了谷底。上课提问时应者寥寥,这位老师无可奈何,只能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这堂课死气沉沉,效率十分低下。  相似文献   

19.
周波 《中学生博览》2022,(33):24-25
<正>菜鸟问疑:我给家长们做了一堂积极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讲座,课后就有一位妈妈拉着我,说自己读三年级的儿子上课时不认真听讲,老师都批评过好多次了,可是他却依然如故,上课会经常发呆,开小差,做作业拖拖拉拉,成绩一直不太理想,脾气也很差,常常和小朋友起冲突。老师说孩子可能有注意缺陷,会不会是多动症,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看医生。这位妈妈就先来求教我,问儿子上课不认真听讲,是不是就是多动症。可是他在家里玩儿游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注意力挺集中的。  相似文献   

20.
说熊十力,就不得不提文学家废名。他们是1949年前中国的两个怪人。熊十力"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废名则是"莫须有先生"的化身。汤一介称老师废名为"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