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长》2012,(12):4
西祠胡同网站上有一位家长因为儿子月考考了90分,竟然是全班倒数第五,发帖征求网友意见,"要不要打孩子?"虽然绝大多数网友都反对打孩子,却在90分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一些还没上学孩子的家长觉得考90分已经很高,劝这位妈妈不要纠结;而另外一些已经上小学孩子的家长却认为90分是低分,家长应该找找原因。不过对于90分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9月3日,位于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新生报到首日,学校在佑铭体育馆连续第六年为新生家长打了近600个地铺,给家长提供凉席、毛巾被,方便新生家长住宿(9月5日《新京报》)。对此,有网友说,家长打地铺令人感动;也有网友表示学校在这方面应该想得更周到,不要让家长睡地铺;更多人则认为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独立自理能力,不必护送孩子上大学。说老实话,我并不赞成家长在校园打  相似文献   

3.
孩子的发展是需要时间的。一种能力的形成,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从任性幼稚的孩子到意志坚强的青年,从无知淘气的顽童到学识渊博的学者,都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其中动摇、起伏、失败、徘徊贯穿始终。但有的家长却不允许孩子的学习出现起伏,要求孩子只能进不能退,如有的家长规定孩子的考试分数不能在90分以下,向上升可以,往下降不行,可“起”不可“降”。有的家长以满分为准绳,考99分,就打一个手板心,考95分就得打5个,考80分则打20个,以此类推,以为这样“步步为营”迫使孩子没有退路,就会拼命向前一路领先,这种教育策略是目光短…  相似文献   

4.
程路 《人民教育》2012,(24):48-52
教育不是多多益善的,过度的教育往往是对孩子身心的一场掠夺。一、2012,患上深度焦虑症的小学教育。94分,班上倒数第四名——陈耳的孩子小学一年级考了94分,小学阶段没有公开排名,家长一开始还挺开心的,不料老师却说:"你的孩子要加加油哦,班级倒数第四!"家长高呼:"94分还是倒数,难道现在的孩子都是天才吗?"①"90分,该不该打"——无独有偶,另一位家长网上发帖说,自己上小学的孩子考了一个90分,位列班上倒数第五,他询问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学生违反了课堂纪律,老师暴跳如雷地将他扯出教室,大声呵斥道:“去找你家长来!家长不来,休想进教室!”这个学生急忙哀求:“老师,你打我骂我都可以,千万不要找家长,我保证再也不犯了”。一句话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问题,“找家长”真有魔力!据这位老帅说,对调皮的学生光靠说理根本不行,你说一句,他顶两句,教师既不能打又不能骂,只好“找家长”。因为家长听说孩子惹  相似文献   

6.
老师:最近你的孩子在与别的孩子打架时说:“你打我,我就打你。”我问他为什么要打架并说这样的话,为什么不告诉老师,孩子告诉我是你们家长教的,是这样吗?家长:是这样的。老师: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之间打架有时会相互造成一些轻伤。家长看了后心疼,也常常有家长找老师问罪。我们理解家长的心情。但这种情况的发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希望家长  相似文献   

7.
《顽皮娃娃》2009,(4):I0008-I0009
当孩子哭闹不止,或者以其他方式和家长对抗时,家长肯定会很生气。还可能会训斥孩子、打孩子或用把孩子关黑屋等方法来惩罚孩子,家长甚至还会恶狠狠地对孩子说出一些像“你怎么这么坏,你再这样,我就不要(喜欢)你了!”的话来威胁孩子。可是家长这样做不仅很难长期凑效。还会伤害孩子的感情,甚至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其实每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  相似文献   

8.
家长可不可以“打孩子”?“打孩子”是有益还是有害?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古今中外的家长、教育家、思想家,都很关心这个问题,发表了不少反对家长打孩子的观点。但是,“打孩子”却像一个痼疾,久久未能在中国家庭中绝迹。看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认真地探讨一番。家长打孩子由来已久自古以来,有的人公开主张家长可以“打孩子”。不仅中国古人主张打孩子,就是外国人也是如此。比如,在  相似文献   

9.
傅宏 《高中生》2009,(7):67-67
专家提醒家长们,在考试前尤其要注意与子女间合理的沟通方法.专家说,孩子天天在家长身边,家长“少说多参与”是很重要的,尤其在孩子高考复习期间,不要太多地去评判孩子考了多少分,家长做好自己的“家长形象”就足够了,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要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  相似文献   

10.
焦卫燕 《山东教育》2004,(36):55-56
要养成幼儿良好的社会性交往习惯.只靠幼儿园是不行的.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不下课的常任老师。孩子的许多不良习惯是由于家庭教养不当形成的。有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在一些公共场所.孩子由家长牵着、抱着,每当孩子跑去找小伙伴时,家长便追过去把孩子抱回来说:“快过来,当心人家打你!”还有的家长担心小孩子到人家家里去,  相似文献   

11.
×老师:今天我去接孩子放学时,孩子说您找我,我们父子怀着忐忑的心情看着您与其他家长的谈话,因为找家长就意味着孩子犯了比较大的错。眼看着那几位家长也都个个灰头土脸地聆听着您的教导,有一个家长由于气愤还当场打了孩子,我的孩子紧紧地拉着我的衣角,我说,放心,无论你犯多大的错,我也不在这里打你。终于,其他家长都谈完了,我看到您疲惫的神色,真的感到很惭愧。您说,您早就发现孩子的写字作业是我替他写的,还说一直没有说穿是想让孩子主动承认……我感到羞愧难当,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当时我什么话也说不出,除了羞愧还有深深的沮丧,我也…  相似文献   

12.
<正>很多家长都在为孩子爱掉东西而头痛,但是却找不到好的办法。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是还是不起效果。其实,只要家长搞懂孩子掉东西的原因,再针对这些原因,抓住孩子的心理,就能好好改善孩子的这种不良习惯了。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听话,只是我们家长的方法方式不正确,不奏效而已。现在这里分享几个方法,供参考。一、教会孩子要对自己的物品负责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增强自我物品的保管意识,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东西有权使用,也有责任把它保管好,那是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最近,有网友在论坛发帖称:一些家长一直在讨论要不要给孩子买个窃听器手表,以此掌握孩子的一举一动,确保孩子的安全。而在上海,某小学有多个孩子佩戴了带有远程监控功能的手表,学生还没放学,教师上课说的话就进了家长朋友圈。许多家长给孩子购买这种产品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保护孩子"。"保护孩子"是一个非常美丽而充满正面效应的理由,许多针对孩子的粗暴介入,都是在这个美丽的理由之下进行的。事实上,孩子也有着自己的隐私,保护孩子也包括了保护孩子的隐私,以上演"窃听风云"的方式保护孩子,反而可能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到教  相似文献   

14.
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根据自己最近的调查发现,一些孩子的家长总是无法摆正“心”的位置,以至于走入了四大“心”的误区。平常心变补偿心许多家长因为自己没有机会读书、上大学,于是拼命要让孩子得到补偿,想让他们“出人头地”。专家指出,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上人”,也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下人”,要让孩子成为“人中人”,让孩子好好地做一个平常人,这才是父母应该具有的平常心。正常心变反常心一些孩子的举动明明很正常,但按父母设计的模式却变得不正常了。一位孩子贪玩,父亲就认为他得了多动症,带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发现孩子很正常,可是父亲…  相似文献   

15.
当我问几个学生“你认为合格家长应该是怎样的”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现在没有几个家长合格,整天就知道让孩子学呀学。”“作为孩子,你谈谈对合格家长的看法?”我进一步征求学生的意见。于是学生们便提出了几条建议值得我们做家长的思考。不打孩子。孩子希望能在自己犯错误特别是考试没考好时,家长能与孩子一起找错误,而不是打一顿,来个“皮带炒肉丝”。有一名同学说他数学考了62分,老师要家长签字,几个同学一起回家时,一路上他都不吭声,问他原因,说是今晚要挨打了。另一名同学给他出主意说:“你就装作头痛恶心,上次我就这样,结果…  相似文献   

16.
很多孩子都觉得家长太唠叨,比如对一件事情刨根问底,对同一件事情反复询问等。要让孩子耐心听你的话,就一定不要做一个唠叨的家长!家长朋友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这种状况。抓大放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家长操心,但有些事情是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的。作为家长,要能分清楚什么事情孩子可以自己去应付,什么事情家长需要帮孩子一把。在一些小事上,如果我们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提醒孩子,他们当然会嫌我们唠叨。建议家长朋友们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如引导孩子树立健康的人生态度、价值观、未来志  相似文献   

17.
请家教     
孩子上高中了,上的并不是重点学校,学校教育的效果和孩子自身的问题都难以令人满意。起初还不甘心随大溜,给孩子请家教,但是到了高二,确实顶不住了。整整一个高三几乎没断过家教。学校的老师在最后一个学期还挺负责任地告诉家长,已经到了该请家教的时候了。为了找适合孩子的家教,我也费过一些心思。曾经找过一些在职教师、一些教师朋友,也找过大学生和研究生,他们多数是在帮助孩子临阵磨枪,只是为了能让孩子闯过高考难关。孩子上了大学之后,我还常常想起这些经历,深感此中得失一言难尽。我请家教,一般先介绍孩子的问题和特点,就像第一次见到…  相似文献   

18.
男孩子,常有“恶作剧”的行为发生,他可能会把烟卷拧碎放入鱼缸,也可能在小狗的尾巴上拴上一卷报纸点燃,还可能……那么,家长如何解决这恼人的问题呢?首先,找一找深层原因。孩子搞“恶作剧”,多是在烦躁、孤独无聊时,也有的是对家长进行报复,在他被家长误解、冷落、打骂之后发生的。对于这种原因的恶作剧,家长注意不要就事论事,而是要从根本上消除孩子的抵触情绪。第二,可以动怒,但不可动手。无论是谁,看到孩子在“惹祸”,都会火冒三丈,除了立即制止孩子的危险或破坏行为之外,做家长的要指出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但千万不要用痛打的方式,因为…  相似文献   

19.
父母打孩子,往往是出于一时冲动,却会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说谎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瞒得过就瞒,骗得过就骗,因为骗过一次,就可减少一次“灾难”。可是孩子说谎,往往站不住脚,易被家长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谎,家长态度更加强硬。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更要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一个家长在电话中谈到:我的孩子10岁了,上小学四年级,是个男孩子。有一天,孩子从学校回来说:他不小心碰了同学一下,那个同学就用砖头砸他。平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我都亲自去找那个孩子,与那个孩子谈谈,大多数情况下是起作用的。但有时对方的家长知道了也会找我抗议,认为孩子有问题应该去找家长,不应该训斥孩子。有时我也试着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孩子说“他再打我,我就打他!”实际上,孩子很多时候对问题听之任之,不会解决问题,而是逃避问题。我应该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呢?这个家长提的问题很普遍。从孩子走出家庭,走进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