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玩的涵义 “玩”这个词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使用得那么频繁,但是要说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义却非常困难。我们对它太熟悉了,对它的使用太频繁了。几乎与我们生活和工作相关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它来表示,如玩足球、玩电脑、玩游戏、玩彩票等等。作为“万能动词”的“玩”我们暂且不管。这里只对我们要讨论的作为名词形式的“玩”进行一下界定。名词形式的“玩”很多时候和游戏、娱乐、休闲、放松等不分你我。  相似文献   

2.
论游戏及其教育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游戏是一个在生活中容易确认,却难以诉诸文字的概念。它和我们日常用的另一个词“玩”的意义很相近。英语中“Play”既可以是玩,也可以是游戏,当pIay作为动词时,是玩,强调的是玩的行为,当pIay作为名词时,是游戏,强调玩的内容。所以我们常有“玩游戏”之说。荷兰历史学家赫伊律哈(JohanHuizinga)写过一本至今非常著名的关于“游戏”书:《游戏的人:对文化中游戏因素的研究》,他认为,游戏必须具备如下一些要素:(1)自愿的行为;(2)与“平常生活”有一定的距离;(3)有时间和空间的规划和限制;(4)并非重要的活动,但非常吸引参加者;(5)有规则约束;(6)促使游戏者形成私下里的组织。^[1]应该说,赫伊律哈揭示出了游戏的基本特征,本文要研究的是游戏在人类文明发展和人的成长中的作用及游戏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等特点。为了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可以采取“玩”的方法,让学生在“玩”中深入感受体验,在“玩”中获得真知。我们所说的“玩”,是有目的的“玩”,它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更加生动、活泼、有趣,对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一“、玩”中感知寓教于乐一是游戏感知。游戏是低年级学生认识世界、模拟改造世界的一种途径和方法,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方式。游戏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案例:在教学《课间活动守秩序》一课,我们带领学生到操场上…  相似文献   

4.
“TPR”全身活动识字法是北师大学前教育系教授李辉、吴云霞创编的一种幼儿语言学习新方法,它的精髓在于根据幼儿好玩、好动的身心发展特点,把比较枯燥的机械化记忆活动融于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游戏之中,使幼儿玩中学,学中玩,身心愉快地获得能力的提高。运用“TPR”识字法,幼儿学习兴趣浓厚,识字量明显增多,大班幼儿毕业时,能认识常见汉字300—600个,且识字游戏中,对名词、动词、形容词、象声词等词性特点得到初步了解,为入小学学习语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TPR”的游戏形式如果活用到其…  相似文献   

5.
学习累的时候,我总想玩一玩“红心大战”游戏放松一下。玩得多了,就想知道,“红心大战”有没有百战百胜的秘方呢?其实很简单,嘿嘿,只要我们在注册表中动一动手脚,就可以让自己成为大赢家!  相似文献   

6.
“升级”的时代——例谈传统游戏的改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亢 《江苏教育》2008,(18):56-57
我还记得在五年级体育课上发生的一幕,“同学们,我们来玩大渔网的游戏……”我的话音刚落就有些人小声嘀咕:“又是大渔网.没劲!”我发觉孩子们的兴趣不大,便妥协一步:“邪我们玩老晦抓小鸡,反正我们要先热热身。”谁知嗄对的人更多:“我们又不是三岁小孩.老鹰抓小鸡太老掉牙了!”孩子们的埋怨是有道理的,他们从幼儿园起就接触了许多游戏,有螳传统体育游戏在各个年级的佐育课堂上一再使用,  相似文献   

7.
游戏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活动形式,它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初级模拟,也是对未来劳动及生活的准备。本文所说的自由游戏,不是作为课程、教学、模式等的游戏,而是通常被称为“放羊”式的游戏,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游戏。它既不像成人劳动那样被要求创造财富,也不像儿童正视学习活动那样具有强制的义务性,因而有娱乐的性质、玩的性质。但是,游戏却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途径,它在激活早期创造力和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一、自由游戏被剥夺的事实与归因自由游戏最清晰的特征是它自然而然的自发性,而最少保守思…  相似文献   

8.
《母婴世界》2014,(5):144-145
芝麻街 礼貌游戏这样玩:在家里,我们可以和宝宝编“礼貌诗歌”,在儿歌、游戏中教会宝宝使用礼貌用语。还可以和宝宝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增强印象哦!  相似文献   

9.
儿童是“在游戏中长大的”或者说“在玩中长大的”,在游戏中,儿童不仅仅是身体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他们的道德人格也是伴随着游戏逐渐养戍和完善的。因此,游戏作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的载体和资源,它蕴含着道德教育的契机。本文将从分析游戏的特征入手,来阐述通过游戏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在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模式,即“开始部分准备活动操,基本部分集体统一话动,结束部分放松活动操”。在这类组织形式中,幼儿等待的时间长,活动的时间少,练习密度偏低。特别是在钻、爬、跳跃等需要活动器具的游戏中,每个幼儿参加游戏的次数就更少,他们的兴趣不高,往往达不到教学目的。我针对这一问题改变了组织形式,采用“分散、集中、分散”的形式组织教学,让幼儿在自由自在的“玩”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游戏是一种普遍现象,孩子们在自然玩耍中,随心所欲、超越了历史及风土规矩,故游戏含有“玩耍”、“消遣”和“娱乐”的意思。它体现了游戏的一个方面,同时也表明体育本身就是一种游戏。正如六十年代初,荷兰的文史学家浩依金,在他的《游戏与人》著作中写到:“今天,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已消除了那种认为玩是种恶习的意识,从身心健康出发,玩耍不论是对孩子,还是对大人,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体育活动。”那么何谓体育游戏?其实体育游戏也是游戏的一种。它是按一定的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性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意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中,少不了一个“玩”字。玩,可以指从事、投入某种游戏活动。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父辈热衷的打弹弓、捉蟋蟀、跳皮筋等游戏,到十几年后孩子们迷恋的“小霸王”游戏机、铁皮玩具,再到现在孩子们熟悉的三国杀、手机网游、iPad……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游戏中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  相似文献   

13.
劈甘蔗     
孩提的时光,我们“有幸”赶上了“文革”的时代。那时候虽然物质生活很匮乏,但我们却是时间上的富翁。整天在街上瞎转悠,满世界找乐,逮着啥玩啥。除了玩男孩子们常玩的弹珠子,推铁环,抽陀螺等游戏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玩一种叫劈甘蔗的“单操”。说它“单操”,它要求你单独在众目睽睽,大庭广众之下表演你的刀技,考验你的耐心和果敢。约  相似文献   

14.
许多孩子一呆在家中 ,就是玩玩具、看图书、看电视 ,此外似乎再没有别的内容了。于是不少家长抱怨今天的孩子没有玩的或者不会玩。其实 ,儿童游戏的天空是很宽广的。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家庭中游戏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它可以是孩子自己借助玩具模仿和反映家庭生活的角色游戏 ,也可以是用建构拼插玩具来拼搭一件东西的结构游戏 ,可以是利用拼图、棋类、魔方、套塔、套盒和镶嵌板等玩具进行的智力游戏 ,也可以是玩各种如球类、儿童两轮或三轮车类等运动器械玩具的体育游戏 ,还可以是用电子游戏机来玩的游戏。此外还有民间传统游戏 ,在游戏…  相似文献   

15.
高尔基曾经提到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并负有改造它的使命。"可见游戏在幼儿成长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利用游戏对幼儿的特殊意义,尝试通过语言、想象、动手、竞赛等各种有效途径使幼儿学习活动与幼儿游戏活动紧密结合,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开展幼儿园结构游戏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园工作规程》已明确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专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条指导原则,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因此,我们应把游戏作为主要的活动形式,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相似文献   

17.
教育游戏虽属新兴名词,但其教育理念则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文章从教育与游戏的关系出发,探讨了当今教育与游戏的结合形式、教育游戏的本质等问题,并对教育游戏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教育游戏作为一个广义范畴不能仅局限在软件层面上,其精髓应是在教育过程中挖掘、开发游戏之“神”,关注教育游戏的研究无疑对教育技术学科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玩可以让人心理放松,产生心理上的愉悦,而心理上获得的愉悦又会对肉体产生巨大的作用。我认为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以外的活动都可以视为玩,因此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玩的形式多种多样。玩的内容也丰富多彩,如果玩能让学生玩出一种乐趣,一种自律,一种合作与进取之心,“玩”也是一种重要的管理资源。下面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实践,谈谈“玩”在少先队活动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小学自然教学》2009,(6):54-55
我校科学组的老师在校长的带领下,自编了一二年级科学课校本课程,一个重要的体会就是要让低年级孩子在“玩”中学科学。学中的“玩”是有目的、有内容、有生成的,是以玩的形式达到学习的目的,是寓教于乐,它与平时学生的玩是有根本区别的。低年级学生“玩”的形式主要包括游戏、实验、竞赛等,除此之外,表演、画画、猜谜语、唱儿歌、参观等方法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习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20.
形式名词(又名形式体言)是指没有或很少有实质内容的词。在句子中,形式名词主要起语法作用,它不能单独使用作某种句子成分。形式名词数量虽然不多,但使用频率却很高。其中形式名词“ ”由于它来自实质名词,因此学习者在使用时很容易混淆其功能与意义。分清其功能与意义,对学习者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