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华银 《新高考》2004,(3):10-11
语言知识这部分内容,高考主要放在第Ⅰ卷的第一部分。一般情况,这部分计6题18分。它涉及的主要考查内容有:字音认读、错别字判定、词语选择、成语使用、语病诊断等。其中,语病是考查的重点,以2003年全国卷为例,第4题“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第5题“没有语病的一句”,第6题“语意明确的一句”,都属于这一范畴。这表明了命题者在语言知识部分考查能力的倾向,我们应在复习的最后阶段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卷第7小题,是一道有疏漏的试题,其原题是:下列各句加点的部分与“他对我的帮助很大”中加点的部分结构相同的一句是:A.大家对他的表演报以热  相似文献   

3.
199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编者注)试题第1卷第一大题第6小题,由于题干的语意不明,所以在答案的选择上,也就让人无所适从。该题是:下列各句加点的部分与“学校对我们的意见很重视”中加点的部分结构相同的一句是 A.老师对学生的表扬非常及时。B.大家对他的关心使他很受感动。C.他对我们的意见很不少。D.我对你的长处了解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共四大卷,《剩余价值理论》是它的第四卷。马克思把前三卷称为“理论部分”,后一卷称为“历史文献部分”。《资本论》的总体就是由这两部分构成的。理论部分考察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而历史文献部分考察的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句”指句末的停顿,“读”指句中的停顿。现在高考已经把断句作为必考考点,近几年广东高考连年考查,其他省市也是多次考查。如2006年高考广东卷的第12题,就是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记念刘和珍君》“思考和练习”的第四题要求说说课文第七部分第二自然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句与句之间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关联词语起什么作用。我认为这一段是一个典型的句组,中心句应该是第三句.其中心意思也应该是“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而“歌颂中国女性的伟大”,则是这个意义的具体说明。句组的内部结构是先分后总,即第一、第二句是分。第三句是总。第一句是具体歌颂中国女性“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从而反映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并说明了她们不是“受人利用的”;第二句是从另一个角度赞扬了“中国女子的勇毅”并没有因压抑而“消亡”,从而说明了中  相似文献   

7.
一、考情概述 2008年高考语文18套试卷中有16套考查了“辨析并修改病句”.只有上海卷和福建卷没有设题考查。16套设题考查的试卷均采用了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的考查形式。分值均为3分.其中。湖南卷的题干要求是选出“有语病的一句”,天津卷、安徽卷、山东卷的题干要求是选出“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其余12套试卷题干的要求都是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相似文献   

8.
一、失考 卷71第810页王禹偁句:“三人承明不知举,看人门下放门生。”据《宋诗纪事》卷4引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7作《别诸生》,尚有前两句为:“缀行相送我何荣,老鹤乘轩愧谷莺。”按此诗始见释文莹,《玉壶清话》卷4,作4句。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因之,《全宋诗》所引张邦基《墨庆漫录)卷10亦因之,然仅取后两句矣。《全宋诗》未引最早出处,致缺前两句。又周必大《二老堂诗话》力辨此诗本事之妄,文曰:“小说多妄,其  相似文献   

9.
因为自己带教的学生明年也要参加高考,所以对2006年的本省语文高考卷“读”得格外上心。里面有三处地方,我觉得存在着“硬伤”。第一处在第一大题的第4小题。试卷确定的“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B项,这句话是这样的:“健康休闲是一种以恢复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通讯》1993年第10期刊载了夏永昌同志的《题干语意不明,答案无所适从》及秋光同志的《一道试题的疏漏》两文。以上两位同志的看法,笔者不敢苟同,在此,谨提出个人看法。 为说明问题方便,有必要重抄以上提及的一道试题。 全国卷⑥:下列各句加点的部分与“学校对我们的意见很重视”中加点的部分结构相同的一句是: A.老师对学生的表扬非常及时。  相似文献   

11.
选取蜗牛“一步一个脚印”的属性喻邓亚萍“成功的经历”,十分契合。此文是变格为2006年高考浙江卷话题作文“生有所息/生无所息”的极好习作。此文还需要升格:将第一个议论句“好一只奋斗的‘蜗牛’”改为“好一只成功的‘蜗牛’”,在此句之前增写“取得三项学位”——作为全文的“果”;后面两个议论句,引出两个“因”。  相似文献   

12.
在《考试大纲》规定的六种病句类型中,“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属于“语义性病句”,题面上要求判断“语意明确/不明确的一句”。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和天津卷,2004年全国甲卷和丁卷,2003 年全国卷,2000年全国卷,1998年全国卷,1996年全国卷和1994年全国卷等都单独设题考查。  相似文献   

13.
“我现在能脱口而出400句英文,一般能脱口而出500句英文就能在美国生活了。”——张正“神童——业绩惊人”张正,12岁,承德市第九中学七年级十五班学生。两岁开始学习使用电脑; 三岁半通读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毛泽东诗词全集,四岁通读  相似文献   

14.
一、话题统一即一个语言单元只能围绕一个话题展开,所有的句子都必须为这一话题服务。如全国卷Ⅱ(2005年高考试题,下同)第18题。该题选取的语言单元共由6个句子组成。陈述的主体是“我(你)”,客体是“星星”,其中第5句中“你仿佛把头伸进一座古钟里面”作为一个比喻的喻体,其本体是②“在这里看星星……”,两句紧连在一起,用“仿佛”作喻词构成比喻,本体在前,喻体在后。①③两句作为一个语言单元的局部,陈述主体是“星星(它们)”,根据指代与被指代的关系可以确定,句③在前,句①在后,故该题句子的正确顺序是:③①②。二、语意照应即指在一个…  相似文献   

15.
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以及部分省市卷试题中,出现了不少新内容、新题型,形成了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能力素养全方位考查的立体效应。为了适应变化了的内容、题型,在来年的高考中夺取高分,现将部分新题介绍给同学们。一、“正确使用词语”的新题过去的试题,一般是虚词和实词的近义词选用。而2006年出现了句子(古诗文)、词组以及词合并在一起的选择判断题。例如天津卷第2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天不仅可以用来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而且还可以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②…  相似文献   

16.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是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近年来,高考加强了对“探究实验”部分的考查。如2006年全国卷Ⅰ第30题,北京卷的第30题、31题,四川卷的第31题,广东卷的第37题,江苏卷的第34题、42题,天津卷的第31题等等,考  相似文献   

17.
《招生考试通讯》2013,(3):I0008-I0012
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二、试卷结构全卷分为第1卷和第11卷两部分。第1卷为12个选择题,全部为必考内容;第¨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部分由4个填空题和5个解答题组成:选考部分由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各命制1个解答题.考生从3个题中任选1题作答,若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给分。  相似文献   

18.
93年的高校招生语文试题(150分卷)一卷第7题,是一道令人称绝的好试题。称它绝,是因为它考了语法知识,但又没有出现语法术语的字样,看起来是考语法,实际上是考理解能力。这道题不存在疏漏之处,命题组所给定的答案D是唯一的,根本不存在不严密的问题。下面谈谈我的意见。 高考原题是这样的: 下列各句加点的部分与“他对我的帮助很大”中加点的部分结构相同的一句是:  相似文献   

19.
第二大题现代文阅读在全套试卷中有两部分,分别在第Ⅰ卷和第Ⅱ卷。根据2005年《考试大纲》的规定,第Ⅰ卷中的现代文为“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第二大题),第Ⅱ卷中的现代文为“文学作品”(第五大题)。第二大题所选用的材料,甲卷的《计算机能思维吗?》属于计算机科学,内容涉及计算机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招生考试通讯》2013,(3):I0004-I0008
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二、试卷结构全卷分为第l卷和第¨卷两部分。第1卷为12个选择题。全部为必考内容;第11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部分由4个填空题和5个解答题组成:选考部分由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各命制1个解答题,考生从3个题中任选1题作答,若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给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