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中的Wh—词所起的句法功能较为复杂,其中引导疑问分句和关系分句的用法颇为相似较难区分。本文拟从Wh—词及其引导的分句在句中的分布特征入手,试说明这两种分句的基本区别。Wb一疑问分句具有句子的性质,是名副其实的名词性分句,其中的Wb一引导词是分句的一个从屑成分,而名词性关系分句名为名词性分句,实际相当于名词性、形容询性或副询性短语结构,其中的Wb一词(或短语)为其中心词。一、Wh—疑问分句和名词性关系分句的区别1、Wh—引导词词法特征wh—疑问分句的引导词和名词性关系分句的引导同往往相同,但两者在词法上有一…  相似文献   

2.
翻译过程是在译入语中找出与原语对等的表达法的过程。由于英汉语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不同,各自的词法、句法、篇章结构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有必要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本文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来讨论英汉对比在翻译中的应用,并从词法和句法等方面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在轻动词理论框架下,对不同类型的英汉使役结构进行对比与解释。研究表明,英汉使役结构均可根据其所包含轻动词类别分为两大类,即显性使役结构和隐性使役结构。显隐性使役结构具有共同的底层结构。其中显性使役结构的形成不发生句法移位,而隐性使役结构要触发句法移位,使下层动词上移,并与之合并。  相似文献   

4.
运用wh-移位等句法理论对英语修饰性关系分句中的语言现象及其生成做一个统一的句法解释.认为修饰性关系分句中存在wh-移位,而且移位必须遵循空语类原则和领属条件等限制,跟一般的wh-问句具有相同的句法特征的和一致的句法解释.  相似文献   

5.
在VP壳理论的基础上,该论文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中使役结构的构式,并比较英汉使役结构的个性及在句法深层结构中的共性。语料分析表明,英汉使役结构都存在一个乏词义动词。根据中心成分移位法则,不同类型的乏词义动词会形成不同的使役结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对文献中条件句结构的三种句法方面的分析进行了探讨。认为条件句结构的两个分句属于并列结构的分析没有立足之地。条件从句是状语从句和条件句从是自由关系从句两种分析各有特点,但本文认为都存在一些不足,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宾语移位是指在深层结构中位于宾语位置的成分经过移位被提升至主语位置。探究英语tough结构及被动SVC结构的宾语移位过程可以揭示出句法移位造成中国学生对这一句法结构的习得困难,同时句法移位使得中国学生使用汉语翻译这一结构时遇到困难。此外,中国学生对英语宾语移位产生习得困难的另一原因是母语影响,如汉语的负迁移影响,汉语被动标记词的识别困难,汉语更倾向于使用主动语态的特点,汉语形容词及副词标记词的缺失等,最后提出一些应对这些习得困难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vP壳理论与使役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vP壳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和分析英汉使役结构的分类、使役动词的生成及使役结构的生成。通过这一视角发现:英汉使役结构具有相同的分类;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形容词以及名词与使役轻动词合并时都可用作使役动词;不同类型的使役结构中都存在一个轻动词,且它们都具有相同的底层结构。显性轻动词不促发下层动词发生句法移位,形成分析型使役结构,过渡性轻动词和隐性轻动词促发句法移位,分别形成形态型使役结构和词汇型使役结构。  相似文献   

9.
“思想是不能脱离语言而存在的”。任何思维形式,都要依靠一定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推理这种思维形式,是由复句或句群来表达的。复句,是由两个以上分句组成的句法单位;句群,是由两个以上句子组成的句法单位。句群里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各种关系,在复句里分句与分句之间都有,因此,搞清楚复句与推理的关系,也就可以搞清楚句群与推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翻译英语句子时,有时我们可把原文的句子结构整个保存下来或只稍加改变即可,但在不少情况下则必须将原来的句子结构做较大的改变.分句法和合句法是改变原文句子结构的两种重要方法.所谓分句法是指把原文的一个简单句译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所谓合句法是指把原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或一个复合句在译文中用一个单句来表达.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12.
英语关系分句在语义、语法和语用层面与汉语定语有不同之处。通过对比中西思维模式在分析与综合、直线与曲线两个层次的差异,概括出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上的主要区别: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句子多为扩展型,汉语多为紧缩型。英语关系分句汉译的四种方法是前置法、后置法、融合法及状译法,剖析了每种方法的使用条件且辅以实例。正确理解和翻译英语关系分句的关键是区分英汉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上的差异,弄清句子内在的逻辑关系,适当调整句子结构。  相似文献   

13.
英汉互译的一切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都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因此对于翻译实践来说,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尤其是相异之处,从而掌握它们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从英汉语言对比入手,分析了英汉词汇、句法、语篇结构的差异对翻译所产生的影响,指出英汉翻译首先要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进行对比、研究使学生从理性上了解两种语言的异同,从而掌握翻译的技巧,以便译出更符合两种语言习惯的译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句子结构入手,采用对比法,分析和研究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特点,强调在英汉对译中要体现译语句法特点,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中由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引导的从属分句叫做关系分句。关系分句按其句法功能分为名词性关系分句和修饰性关系分句。本文着重论述关系代词“that”和“which”引导关系分句时能否互换使用,这是英语初学者容易混淆的问题。 在关系分句中,选择关系代词that还是which牵涉到所引导的分句是限制性还是非限制性关系分句,所指的先行词是指人还是指物,在分句中是充当主语还是宾语还是用作限定词。  相似文献   

16.
翻译英语句子时 ,有时我们可把原文的句子结构整个保存下来或只稍加改变即可 ,但在不少情况下则必须将原来的句子结构做较大的改变。分句法和合句法是改变原文句子结构的两种重要方法。所谓分句法是指把原文的一个简单句译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所谓合句法是指把原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或一个复合句在译文中用一个单句来表达。一、分句法1 .把原文中的一个单词译成句子 ,使原文的一个句子分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1 )副词1 ) Incidentally,I hope to get better medicaltreatment in these countries than I can possibly get…  相似文献   

17.
邓宏春 《考试周刊》2007,(39):40-42
英语和汉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彼此存在很大差异。运用英汉对比分析,了解两种语言的基本特征和差异,对翻译理论和实践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以郭建中先生《中国人的家庭》译文为例,从词汇选择、句法差异和语篇结构三方面,说明了在翻译中运用英汉对比分析有助于获得理想的译文,达到"动态对等"。  相似文献   

18.
拟声词是某种特定语言中用来模拟自然或人为声音的词项。英语和汉语都有大量拟声词,并且呈现出诸多共性和个性。本文从语音、句法功能对比英汉拟声词,分析异同并总结拟声词英汉互译的技巧。了解和掌握英汉拟声词各方面的差异,能丰富我们对于拟声词这一特别词汇类型的知识面,提高译者对拟声词的翻译水平,促进我们更加准确地实现拟声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互译。  相似文献   

19.
对偶、对仗和对联都是对对子,三者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对偶是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包括相近、相反、相连)的两个分句成对排列的修辞方法。根据对偶的定义,组成对偶的句子必须具备四个条件①必须是两个分句;②两个分句字数相等;③结构相同;④意义相关。如我们的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 我们的普及,是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  相似文献   

20.
从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理论出发,可对英汉语篇中的替代现象作三个方面的对比研究: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分句性替代。在语篇衔接中,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性替代和分句性替代两个方面基本对应,但在动词性替代方面,汉语的替代项远比英语丰富,不过,都具一定的语用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