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线粒体能量转化效率、速率与运动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线粒体的功能可以用能量转化速率和能量转化效率来评价。运动过程中,“补偿机制”的介入会导致线粒体供能速率降低。“补偿机制”会破坏内环境降低运动能力。在线粒体供能速率下降时,又分降低线粒体能量转化效率。线粒体在能量转换效率降低时,也会破坏内环境,从而降低运动能力。因此,今后的工作如能涉及糖酵解供能与线性粒体供能的转化因素的研究,会对理解这一现象有所帮助并可在实践中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从而有效提高人体的运  相似文献   

2.
FDP对连续力竭性运动后大鼠PFK活性和线粒体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分组实验的方法。观察了FDP对PFK活性和骨骼肌线粒体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FDP可加快PFK活性的恢复,减轻运动中血乳酸升高的程度,促进肌糖元的恢复,并能维护肌线粒体的正常形态结构,有利于连续力竭性运动后机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训练强度和密度与人体运动供能关系进行研究,认为无论是何种运动,ATP-CP系统供能,糖酵解供能,有氧氧化供能都在进行,只是比例不同。在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时,应以生化指标为科学依据,根据不同强度和密度的供能特点,采取有利于发展身体供能系统的项目进行训练,从而提高运动成绩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近年来运动对骨骼肌线粒体形态结构分布、能量代谢、动力学、凋亡、自噬及生物合成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结果发现运动后线粒体发生了再分布并且形态结构和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性出现改变,动力学变化是线粒体对运动的早期适应反应.运动可以影响线粒体自噬、凋亡和生物合成过程,有助于维持线粒体的质量.通过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运动对骨骼肌线粒体影响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5.
长期的耐力训练或运动不仅能够提高运动能力,还能促进身体健康,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病几率,但具体机制还不清楚.骨骼肌对耐力运动的健康适应表现为增加肌糖原含量和胰岛素敏感性、氧化型肌纤维的转化以及提高线粒体的数量与功能.线粒体的形态结构、数量和质量,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各种生理应激都能充分的调节线粒体的可塑性.运动训练不仅刺激肌细胞线粒体的生物合成,还通过线粒体分裂和融合对线粒体网状结构进行重塑,并且通过线粒体质量控制清除旧的、受损的或功能失调的线粒体.研究线粒体可塑性与运动适应动态变化中的作用,从线粒体形态、结构和动力重构角度出发,了解线粒体和能量代谢的关系,为代谢疾病、退行性疾病寻找明确的靶标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强化训练导致疲劳的大鼠模型,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分析了运动疲劳状态下,大鼠心室肌线粒体和肌原纤维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应用理气扶正中药复方对改善运动性疲劳的作用。结果表明:理气、扶正类中药“体复康”能有效地改善心肌的供血和供氧功能,并有效地减少运动应激对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运动时骨骼肌两种重要能源底物,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氧化供能时存在交互关系,且与G-FA循环理论以外的机制有关。运动中增加脂肪的可用性可降低骨骼肌PDH活性,减少肌糖原分解,可能是通过增加线粒体NADH可用性,进而缓解运动诱导的游离ADP,AMP和Pi累积增加;增加外源性CHO可用性能减少骨骼肌脂肪氧化,可能是通过血浆胰岛素水平增加和FFA可用性下降,也可能是通过减少脂肪转运进入肌肉和/或降低线粒体速率等机制;运动强度增加机体更依赖于CHO供能,可能通过肌肉内、外机制下调脂肪代谢。  相似文献   

8.
通过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对小鼠骨骼肌线粒体结构进行形态计量分析,发现老年小鼠骨骼肌线粒体数目与年轻鼠无异,但肌膜下线粒体减少,线粒体总体积减小。长期运动训练可明显延缓线粒体形态结构的增龄性改变,使其功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中药复方制剂对骨骼肌恢复的影响,采用组织学手段,通过电镜观察,研究中药复方制剂对力竭性运动大鼠骨骼肌的超微结构影响,结果发现服用中药复方制剂可以减少运动后线粒体形态结构的变化,改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机能,这对机体骨骼肌机能的恢复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当前红景天已经在中医药界大量应用,以改善人们抗疲劳的能力,运动界关于红景天复方的研究也有报道,但是关于红景天对心肌线粒体抗氧化能力的研究尚未见报道.通过对大鼠灌服红景天煎服液以观察其对大鼠运动能力以及心肌线粒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索红景天清除大鼠力竭运动后心肌线粒体自由基代谢产物,减弱和避免自由基对心肌线粒体的损伤,消除疲劳增强运动能力的作用,为红景天更好地应用于运动营养食品领域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运动对妇女骨质密度及妇女疏松症的影响方面进行文献评述,并提出了运动促进妇女骨质疏松症康复研究新建议,以期为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邹黎  郑樊慧 《体育科研》2003,24(5):73-75
阐述了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我国目前在这一领域的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训练动态协调模型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十项全能训练的结构特点,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分析了法建立了十项全能训练的动态协调模型。群体模式和个案分析的结果说明,十项全能训练的动态协调模型不仅具有整体性,还具有个体性及反馈及时的特点,同时还可模拟最佳化训练途径,为实现最佳化控制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为着小学体育能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采用追踪改革实验法,建立改革目标,采取改革体育知识教学与运动课教学,加强课外锻炼,建立体质测量与评价反馈系统等举措。结果:学生的体育知识与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体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与增强,品德教育等也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5.
念动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就念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根据直观形象的动作表象和教师精炼的讲解,得以先想后练、边想边练、想练结合等作了具体教学实验。其结果表明,念动教学法可以达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和运动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聊城师范学院附中体育教学改革试验建立了中学体育“主动学习”教学模式:设置学习目标→尊重学生主体→培养良好习惯→坚持差异教学,旨在为现代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依据团体动力学的理论,运用教学实验法,在体育技术课教学中,通过设置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制定切实有效的课堂规范,开展适当的竞争和积极的合作,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体院“特形生”竞技体操动作技术教学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体院“特形生”在学习竞技体操动作技术时存在的实际困难,根据系统论和控制论等有关理论。排出了教学方法序列;并通过实验对照,检验该教法序列的客观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体育基础课程改革中,评价问题做为研究的重点被广大体育教师所关注,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实验相继展开,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对部分小学体育课的评价实验进行归纳,为小学体育课评价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修教学方法,提高武术教学效果,采用实验研究,结合统计分析、逻辑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表明,武术套路优化教学根据各拳种技术之间的互补关系,结合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合理利用了技能迁移扣反馈调节原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整合师资资源,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技术水平,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扣学习方式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