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14年9月,辽宁省教育厅首次启动普通高校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开展省内高校跨校修读学分互认,成为推进辽宁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辽宁省实施跨校修读学分的背景与意义,分析了跨校修读的优点以及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创新性地提出了完善跨校修读学分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为辽宁省跨校修学分的成功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跨校修读学分课程成为高校间相互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教学模式。辽宁省的跨校学分修读课程实践起步较早,已取得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教学经验,对于当下的大学生教育有积极促进意义。本文以现有的跨校修读学分课程资源为基础,以“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为个案视角切入,系统分析人文类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创新,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教学实践成果,对人文类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跨校修读学分是“互联网+”与现代教育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高校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可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使优质教育资源发挥最大作用。通过对数据库原理课程进行跨校修读学分的教学实践,探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由传统教学模式向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将网络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平台、教师讲授及翻转课堂进行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以期为辽宁省跨校修读学分的成功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2014年9月课程建设方沈阳药科大学与使用方辽宁何氏医学院启动药物分析跨校修读学分项目,项目现已完成。本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跨校修读学分的优势、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辽宁省跨校修学分的成功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辽宁省教育厅自2014年以来基于辽宁大学开放课程慕课平台和辽宁省精品资源课程鼓励省内高校推进跨校修读学分的实践,以推进师资、课程共享,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沈阳工业大学与沈阳理工大学共同承担了英国文学课程的跨校修读学分实践探索,并在使用网络优质资源的基础上增加了微课的应用,实现了精品资源课程的跨校应用。实践证明,跨校修读学分有助于促进建课与用课双方的课程建设水平,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助力教师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跨校修读学分模式为计量经济学课程提供了新的学习形式与改革方向。本文总结归纳了计量经济学课程采用两个周期跨校修读实践的具体情况及经验教训,并提出增加课程间的沟通、打破壁垒,加强平台建设,优化案例结构等对策建议,为未来进一步开展跨校修学分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辽宁省实施跨校修读学分的背景与意义,并以机械工程材料课程跨校修读为例,总结其实施过程,同时分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为今后辽宁省在线学习,跨校修学分的工作较好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慕课教学模式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重要改革和创新,而且也是实现跨校修读学分改革的重要基础之一.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教育教学模式的本质因素和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教学模式发展历程及各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传热学”跨校修读学分工作为例,指出了跨校修读学分工作实施思路,共包含三个环节,即准备环节、实施过程环节以及验收考核环节.最后,分别对课程实施依据、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以及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环节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析,以期为辽宁省大学生跨校修读学分的全面实施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优缺点进行分析,浅析了高等学校同城跨校修读的优势,以期为我国高等学校集中城市的同城跨校修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倡导下,在线学习跨校修读学分的教学模式是增强传统课堂教学与精品资源共享课之间密切联系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以机械设计课程为例,从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实施方案等方面阐述了在线学习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并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跨校修读学分项目始于2014年,其目的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文章以辽宁科技大学和沈阳工业大学合作项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对跨校修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究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路径,为后续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学分制的实施使高职院校的教学运作机制、教育管理机制、学生管理机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些传统的育人载体、途径和平台的作用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削弱,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在对上海市6所高职院校学生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学分制条件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和特点,以及改革思路,提出构建适应高职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工作机制、队伍结构模式、活动内容、工作方法和评价方法,以形成高职院校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事事处处育人和教育双方双向互动育人的合力。  相似文献   

13.
区块链具有真实性、开放性、可追溯性、去中心化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区块链技术可应用于建立去中心化教育系统,通过“学分链”记录各项成绩采集跟踪体系,打造证书认证体系。利用分布式记账法进行教师教学能力、教育质量评估和工作量化记录,通过激励机制助力提升学习的兴趣,加强教学资源版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智力成果。  相似文献   

14.
广西区研究生跨校选课和学分互认,不仅可以加强高校之间的合作,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实现资源的共享。更是为广西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对推动广西教育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5.
中职学校实行学分制,有利于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多元化课程模式下,可以满足不同文化基础、不同学历、不同个性特征学生的需要,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中实行学分制,有利于学生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总之,学分制的推行,是中职校宽基础,强内功的必然抉择。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职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加强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非常必要.从分析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所具有的高效性、先进性、综合性等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案例分析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课题教学法、目标教学法等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并进行了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中推行,是顺应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必然选择。学分制源于普通高等教育,同样也适应于高职教育。本文对高职教育实施学分制的必要性、利与弊、条件、模式及必须处理好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旨在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我国高职教育条件下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数量和学生数量已占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质量将对中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公共选修课,是指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选修课,是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实施学分制的重要保证。本文主要阐解了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的8项原则,分类方式及其教学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分制是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日益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教学制度。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两年多的改革实践中,选修课在所有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对限选课的开课要求和任选课的选课要求作了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环节得到高度重视。下一步改革将围绕着体现高职教育特色、适合国情校情的主题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