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结合国外的相关研究,根据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模式、技术等,立足于国内中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一套实用于中学的整合连续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涉及校园暴力事件的学校预警系统、应急处置、及时心理干预,以及事后干预四个阶段,依赖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的支持,重点突出“心理干预”的特点。以期能对校园暴力事件进行良好的心理危机干预,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频繁发生,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校园里,校园暴力事件常有发生,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受校园暴力事件影响而产生心理危机的不仅仅是发生冲突的双方,还有与他们关系密切的学生和教师个体或群体,如果不对可能受害者进行及时适当的心理危机干预,有可能会造成永久的心理创伤。本文通过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典型案例分析,结合国外的一些相关研究,根据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模式、技术等,立足于国内中学校园的实际情况,提出一套适用于中学的整合连续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涉及校园暴力事件的学校预警系统、应急处置、及时心理干预、以及事后干预的四个阶段,依赖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的支持,重点突出“心理干预”的特点。以期能对校园暴力事件进行良好的心理危机干预,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频繁发生,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3.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的概念界定、校园危机事件的类型及特点、危机事件可能出现的心理反应、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五个阶段,目的是了解和整理襄垣危机干预的常见问题,为危机干预参与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是心理健康教师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心理健康教师在危机干预工作中常常出现不敢应对、不堪重负、自我耗竭等困扰和误区。提升自身的心理危机处置能力是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学校具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工作预案,心理健康教师拥有应对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能力,厘清定位和角色,与学校心理危机工作小组成员各司其责、共同协作,才能在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做到快速应对,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  相似文献   

5.
由于当今在校大学生面临更多的压力与冲突,导致校园心理危机事件频发。为了有效干预和处置校园心理危机事件,有必要从管理协同视角出发提出构建全面协同的工作网络,包括由垂直网络和平行网络组成的校内工作网络以及由高校—家庭、高校—专业机构—相关部门、高校—高校之间组成的校外工作网络。网络在统一领导下规范运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和处置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校园环境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频繁出现的校园心理危机极端事件让社会、学校、家庭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危机防御。家庭是学生心理危机的根源之一,也是学生重要的心理支持系统,因此,在应对学生心理危机时,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唱独角戏,而应重视家校合作,将家庭力量整合到学校心理危机应对工作中。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创建高校安全文明和谐校园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减少和有效控制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是社会各界一直关注的问题。将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与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的预防教育、早期预警、危机干预、后期跟踪等各个阶段中的作用,有利于整合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每次的危机同样也是新的转机,这句话对于我国的学校心理辅导事业来说也许是非常的符合。由于校园危机事件的频发,学校心理辅导已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将学校心理辅导纳入德育体系也许会存在异议,但是从学校心理辅导的实践情况来看,这是事实。)个别心理咨询、危机干预走进了中小学校园。  相似文献   

9.
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与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整合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预防教育、早期预警、危机干预、后期跟踪等各个阶段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与心理危机干预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础,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心理危机干预有效性,实现危机干预目的,确保校园安全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是教育工作者乃至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突发危机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关乎学生的生命安全。学校心理辅导教师长期从事心理突发事件的干预及处置,本文通过分析一名严重抑郁症学生的长程心理辅导工作案例,并结合大量学生工作的经验,浅析在校园学生心理危机突发的干预工作中的心理辅导方法及经验反思,以期为类似危机干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自杀、自伤等校园危机事件是严重影响学生家属正常生活以及干扰学校教学秩序的威胁性事件。为更好地协助学校做好危机善后事宜以及帮助家属回归正常生活,了解危机事件家属的心理过程和特点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根据已有研究以及一些危机处理案例,总结了家属从遭遇危机到接受危机的一系列心理过程并给予心理学的解释,然后根据不同的心理阶段和个体差异方面,针对性地提出心理干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学困学生留级是引发的校园心理危机的主要诱因之一,如何有效干预并转化危机是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课题,对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案例概括总结了高职学生因留级而产生心理危机的发现、诊断、咨询干预的全过程,系统地描述了心理干预技术的应用和分阶段咨询方法及内容,对应对和处理此类校园心理危机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和学生教育管理一线的工作者,是确保教学秩序正常和学校安全稳定的重要力量。文章分析了辅导员在校园安全防控和校园安全处置中存在的不足与短板,并据此提出提升辅导员应对校园安全防控和危机处置能力的建议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隐性干预: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化解蹊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生处于心理危机高危阶段,分析造成中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并积极探索和建立解决这一问题的隐性干预体系,可以切实帮助中学生化解心理危机,扎实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而这一阶段出现的心理危机也最为严重,大学生的跳楼、自杀等行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本文分析了心理危机干预的作用和内涵,介绍了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基础,并对心理危机干预的步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校园危机呈现高发态势,运动伤害、校园欺凌、饮食安全、师生冲突、教学设施致伤等事件数量激增.这些危机事件不仅伤害到师生生理,而且对当事人的心理也产生了长远影响.在很多配备专职心理教师的学校,心理教师都积极地投入到校园危机的防范和处理过程中.心理教师参与校园危机管理凸显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危机应对中的专业性;同时,很多心理教师在危机应对中忽略自身心理维护,危机事件后出现一定程度的创伤反应.我们以自己督导的心理教师为例,论述心理教师在校园危机中受到的冲击,并尝试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5·12大地震后对于灾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灾难后中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呈现出否认阶段、愤怒阶段、抑郁阶段、逐渐平复或产生障碍等四个阶段,同时伴有认知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等不良心理反应.灾难后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完善灾区小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灾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对有一般心理问题的中小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体干预;对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中小学生进行专业治疗和长期的追踪研究.以期能够帮助灾区中小学生正确应对心理危机,重新振作起来,实现自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因大学生个体心理危机而引发的恶性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使得人们将视线再次聚焦到高校心理危机管理的实效性问题,并对心理危机事件的早期预警和事前干预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如何在心理危机演变成具体危害前对其进行识别和预警,运用科学的方法、手段和措施多途径化解危机发生,时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因大学生个体心理危机而引发的恶性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使得人们将视线再次聚焦到高校心理危机管理的实效性问题,并对心理危机事件的早期预警和事前干预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如何在心理危机演变成具体危害前对其进行识别和预警,运用科学的方法、手段和措施多途径化解危机发生,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校园安全综合防控机制的构建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安全综合防控机制包括安全预警机制、危机处理机制、应急保障机制、心理干预机制和恢复机制.综合防控机制有效运行的前提是硬件设施到位、危机处置预案科学、师生防护能力强和学校的人性化管理.完善校园安全综合防控体系的路径有:建立责任机制、联动机制和应急机制并行的立体防控机制;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服务机制;坚持预防为主,及时清除防控肓点;重视安全生产,建设校园安全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