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引领和规划了黄河流域城市及其文化软实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对济南"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高点定位、凸显了济南在全国区域、黄河流域、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都市圈的区位优势,有利于济南在新发展阶段讲好黄河文化故事、打造黄河文化新高地。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使得济南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迈进了"黄河时代",彰显了黄河文化资源,凸显了济南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根和魂。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使得济南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黄河文化底色和黄河文化特色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要求:“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论述,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认同,讲好“黄河故事”与百年党史相结合,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淬炼出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谱系,为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立场和方法去研究沿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积极探索新时期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张云露 《海外英语》2024,(6):235-237
黄河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在黄河流域技工院校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许多院校已经尝试将黄河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重视程度不够、整体设计不足、缺乏系统性等。文章旨在探讨将黄河文化融入黄河流域技工院校英语课堂的意义,并从学科教学、第二课堂和网络课堂三个维度出发,探讨如何构建一个多维立体的黄河文化英语课堂,以实现黄河文化的全方位、全程性教育。  相似文献   

4.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掀起黄河文化研究热潮。调查并分析黄河文化在青少年中传承和弘扬中存在的困境及其原因,以黄河文化内涵、传承困境、传承机制和传承路径为轴承展开研究。提出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方共同发力,探索在青少年中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基本思路和保障措施,从而增强青少年对黄河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时期,打造郑州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对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意义重大。以黄河生态发展及文化资源挖掘为契机,通过梳理郑州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阐释黄河与郑州的文明关系,盘点郑州城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难点和不足,给出打造郑州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的现实路径:即梳理文化资源,打造黄河文化符号;创新文化产品,擦亮黄河文化品牌;推进文化教育,弘扬黄河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6.
将黄河文化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地域特色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然而,现有课程思政在顶层设计、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中都缺少对包括黄河文化在内的地域文化的引入和重视。基于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现状和困境,以一所地处黄河流域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为依托,探讨将以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思政育人价值和途径,旨在加快黄河流域高等院校将黄河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步伐,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效能,进而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的雅合达拉合泽山东麓的约古宗列渠,全长4,845公里,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之一。我们祖先很早就在黄河流域定居下来,开辟草莱,辛勤经营,创造出我国古代黄河流域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唐代以前,黄河流域一直是人口密集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固然与历代劳动人民对黄河流域的肥美土地辛勤开发分不开,但黄河水利的被利用,也起了有力的保证作用。古代黄河流域的灌溉事业,一直很发达。根据考古学的证明,古代黄河流域不仅有着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孕育上古神话的摇篮。从历时态的角度看,神话产生在人类尚处于童年时代的氏族社会,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为人类祖先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生态环境,黄河流域的上古神话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现实,记录了人类文化演进的轨迹,从共时态角度宏观地审视黄河流域上古神话的传播,呈现出以关中、晋南、豫西交接的黄河三角地带为中心区域,向中心边缘区域,再向边缘区域,最后向其他文化区域流布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语文课程是落实文化教育的核心课程,中学教育是文化教育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语文做好黄河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教学工作,有效引导学生亲近黄河文化、理解黄河文化、认同黄河文化,使学生当好黄河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者、弘扬者是其应有之义。黄河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具有内在的耦合性,能够有力地推动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黄河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应坚持深刻性、系统性与灵活性的原则;同时,由于黄河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系统、持续的工作,因此要通过调动各方面的因素积极参与教学,深挖黄河文化内容,融入中学语文教学,采取情境化、实践化的教学理路,确保黄河文化有效融入中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0.
略论李白诗中的黄河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一生游历祖国山河,足迹几乎及于大半个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文化给予李白不同影响,形成了李白诗歌风格多样化。描写、讴歌黄河的诗篇,使他的诗风显示出壮浪纵恣、豪放刚健、气象博大的鲜明特色。李白是古往今来抒写黄河意象最为成功的诗人,他对黄河意象的描写,成为这个题材的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11.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同华夏文明的起源、历史、文化、发展及东亚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有极其深厚的联系。历史上,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如今黄河流域以其丰富的能源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一、黄河上游水电基地 从源头卡日曲到内蒙古河口的黄河上游河段,地  相似文献   

12.
解娜  聂玉兵 《考试周刊》2023,(11):11-14
2022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提出,让黄河文化走进校园,传承黄河精神,践行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构建开发黄河文化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路径,成为新时代黄河流域初中学科教学中黄河文化育人价值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学科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融合黄河文化的育人价值开发,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确保本学科课堂教学能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信息技术教学更好地承担为国育才的使命。文章立足于黄河文化的主要内涵以及其在育人方面的价值,针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黄河文化育人价值的开发路径进行研究,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与黄河文化进行有效融合开发,以便于促使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主动传承地方文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初中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感悟到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将其充分运用于自己的成长与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观,蕴含深刻的生成逻辑: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是理论之源,黄河泛滥成灾的历史教训与中华民族的治黄方略是历史之鉴,中国共产党领导治理黄河的长期探索是实践之基,防洪形势不容乐观、生态保护刻不容缓、协调发展短板突出、黄河文化根基深厚构成现实之需。探赜习近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观的生成逻辑,对于深入理解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上游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生态屏障区,是重要水源涵养功能区和水源供给区。筑牢上游生态安全和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黄河流域乃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历时三年,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内蒙古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全力推进,黄河上游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呈现新进展、新变化、新气象,但目前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黄河文化传承等领域依然存在一定差距。为此,从强化上游生态保护责任担当、聚力发展特色生态经济、继承弘扬黄河文化、建立健全流域协商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加快推进黄河流域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河之滨的生态发展已经成为当前西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热点问题.基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快速发展机遇,将兰州黄河流域旅游资源和市区文化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市域旅游共生系统,把文旅IP转化为消费CP,推进全域旅游的发展,旨在创建全国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同时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兰州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秦川  肖丽霞 《天津教育》2023,(12):80-82
<正>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依据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要求,历史学科教学中传承黄河文化的育人价值,是新时代历史学科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本文立足于初中部编版中国历史国家课程,结合历史学科教学特点,对黄河文化的育人价值进行了特色校本化深度开发研究,建构特色校本课程有助于改变历史学科教学中黄河文化的育人价值碎片化倾向,激活黄河文化育人效果,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一、历史教学中黄河文化育人价值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的河南商丘,为古黄河下游南岸地区.中国传统文化的众多文化源头在商丘,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鼻祖现象.这些丰厚的文化积淀,导引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到了汉朝,流风所致,梁国(都商丘)经学独树一帜,其中<易>学和<礼>学代表了整个西汉儒学发展的水平.至北宋时,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应天书院建在商丘,绝非偶然为之.因此,研究商丘上古时期文明对研究黄河流域文明乃至中华文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兰州作为黄河之都,黄河文化是其依托的文化底蕴。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背景下,修复古渡口等文化遗迹,保护开发百年古梨园等生态文明资源,传承发展独具地域特色的黄河文化,对于推进兰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具有重要的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沿黄城市是黄河流域兼具黄河景观资源、黄河文化资源和治黄生态责任的核心发展载体,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沿黄城市未能形成高质量发展态势,原因主要是城市发展动能没有充分发力。场景理论可为探索沿黄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视角。在场景理论视域下,沿黄城市可通过场景营造充分发挥沿黄城市的生态动能、创新动能、文化动能、消费动能、数字动能和协同发展动能等,切实有效推动城市经济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效能变革,并在实现沿黄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带动整个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这一描写黄河的诗句,不但写出了黄河一泻万里的气势,写出了黄河横空出世、落天走海的神态,更是抒发了中华民族大气磅礴的胸襟、写出了黄河之魂、民族之魂。现存的李白诗中,咏及黄河流域山水田园的有100首左右。他这种对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及对黄河儿女的感情之深是无与伦比的。李白自青年时代仗剑辞乡出蜀之后,大半生几乎都处在漫游的生涯中。而他所漫游的几乎一半时间和地区,都是在黄河流域,足迹遍及甘肃、陕西、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黄河流经之处,都留下了他矫健的身影。李白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