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合成了新的巯基乙酸、异烟酰肼合锑(Ⅲ)三元配合物:[Sb(C2H2O2S)·(C2H3O2S)·C6H8N3O]Cl。经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中红外、远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对XRD谱指标化,确定其晶系和晶胞参数,[Sb(C2H2O2S)·(C2H3O2S)·C6H8N3O]Cl:a=1.1858nm,b=2.3671nm,c=1.3850nm,β=87.67°;锑(Ⅲ)离子是通过N原子、S原子和O原子参与配位形成五配位的配合物。并对配合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Eu(3-PYA)3.2H2O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测定了标题配合物的激光拉曼光谱,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的羟基具有两种配位方式,分别为双齿和桥式,经与同构配合物Sm2(3-PYA)6.4H2O的晶体结构测定结果对照,知标题配合物中有一种Eu(Ⅲ)格位,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8。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配体维生素B3(C6H5NO2)、8-羟基喹啉(C9H7NO)及其稀土配合物[RE(C6H4NO2)2(C9H6NO)].2H2O(RE=La、Nd、Sm)对红酵母生物活性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平板培养皿法和抑菌圈法测定了上述三元配合物及其配体对野生红酵母和实验红酵母生长活性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抑菌圈直径的大小,我们发现8-羟基喹啉(C9H7NO)对红酵母抑制作用较强,而维生素B3没有抑制作用,与稀土(RE=La、Nd、Sm)形成三元配合物后,Sm的三元配合物抑菌能力得到了加强,而Nd和La的三元配合物抑菌能力减弱初步推测Sm配合物可应用于红酵母危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水杨酸铁的流变相合成和红外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流变相反应法合成了水杨酸铁配合物,对样品在4000—400cm^-1。范围内的主要红外光谱吸收峰进行了归属,通过元素分析、TG和IR确定该配合物的组成为Fe(HSal)3.3H2O(HSal=O-OHC6H4CO2)。  相似文献   

5.
在常规条件下 ,当 pH值为 3,Ge与H8X的物质的量比为 1∶1时 ,合成了乙二胺四甲叉膦酸 (简称EDTMP)与锗的固体配合物 ,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分析进行了表征 .配合物的组成为 :GeH4X·4H2 O ,X =(O3 PCH2 ) 2 NCH2 CH2 N(CH2 PO3 ) 2 .配合物具有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结构 .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配合物[Ni(C13H10N3O2)2].0.25CH3OH(C13H10N3O2=吡啶-2-甲醛缩水杨酰肼),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确定了其结构。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在配合物中,每个Ni(Ⅱ)离子与两个吡啶-2-甲醛缩水杨酰肼的四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配位,形成了畸变的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7.
在水热条件下通过混合配体合成了一个3d-4f配位聚合物:[DyCo(2,3-pydc)2 (C2O4)0.5(H2O)3]· 3H2O.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仪确定了该配合物的结构信息,进一步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对其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磁性质.  相似文献   

8.
牛磺酸是生物体内具有独特生物活性的氨基酸,它的配合物目前已得到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牛磺酸的双核铜配合物[Cu2(C10H8N2)2(C2H6NSO3)2(ClO4)2].通过热重和红外分析,研究了它的热分解机理.TG-DTG曲线表明配合物经两个分解阶段最后分解氧化成氧化铜.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绿原酸合镧(Ⅲ)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化学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La(C16H17O9)3].2H20。测试配体和配合物分别对革兰氏阴性茵(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茵(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茵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抗茵活性比配体明显增强,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茵活性反而比配体弱。  相似文献   

10.
将六水氯化钕,水杨酸与硫代脯氨酸三种物质一起反应,制得了一种新的稀土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差热分析、化学分析等手段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Nd(C7H5O3)2(C4H6NO2S)]·2H2O,并对该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以五水硝酸铋、水杨酸、维生素B3为原料,摩尔比为1:2:1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热重与差热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确定其分子式为[Bi(C7H5O3)2C6H4NO2(H2O)2].2H2O.实验表明,水杨酸和烟酸均脱去羧基的质子形成羧酸根与Bi3+离子双齿配位.根据TG-DSC曲线可以看出,当温度为81oC时配合物开始分解,首先失去2个结晶H2O,接着失去2个水杨酸根,再失去1个烟酸根,最后残余物为Bi和Bi2O3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香草醛缩天冬氨酸席夫碱 (简写为 L)及其镧 (L a)、钕 (Nd)、钐 (Sm)、铈 (Le)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差热 -热重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手段 ,确定配合物为 KRe L(H2 O) (NO3 )· 2 H2 O.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在水溶液中合成新型N──乙酸基取代四氮杂大环H4L(5,7,12,14──四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N’,N”,N”’,N””──四乙酸)与Cu(Ⅱ)形成三种固体配合物。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组成进行了确定,H4L与铜离子分别形成组成为CuH2L·3H2O,Cu2L·4H2O和Ba[CuL]·2H2O2的配位化合物。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结构特征,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镧与精氨酸谷氨酸三元固态混配合物的热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氨基酸与La3 + 形成的三元混配体配合物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和化学分析 ,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用溶解量热法测定了配合物和反应物分别在 2mol·L-1HCl中的溶解焓 ,根据热化学循环得出配合反应焓 :△rHΘm =- 4 99 6 2kJmol-1,根据实验结果和文献数据计算出混配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fHθm[La(Glu) (Arg)Cl3 ·2H2 O ,s ,2 98 2k]=- 6 5 5 2 15kJmol-1.  相似文献   

15.
以水杨酸、8-羟基喹啉为配体与铁(Ⅲ)合成了一种新型未见文献报道的三元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确定其化学组成为[Fe(C7H5O3)2(C9H6NO)]。水杨酸脱质子以酸根形式与Fe(Ⅲ)离子成键,酚羟基不参与配位,而8-羟基喹啉以酚羟基氧和杂环上的氮原子双齿配位,形成五元螯环。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其对大肠杆菌生长的作用,并绘出其生长曲线,发现配合物浓度低于2 mmol· L^-1时,促进大肠杆菌的生长,高于2 mmol· L^-1时抑制其生长,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即配合物对大肠杆菌的生长具有双向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16.
将六水氯化镨,水杨酸与8-羟基喹啉三种物质一起反应,制得了一种新的稀土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差热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化学分析等手段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Pr(C7H5O3)2·(C9H6NO)],并对该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进行了推测.在配位过程中,水杨酸脱掉羧基上的质子以酸根的形式与稀土离子配位而酚羟基氧没有配位,8-羟基喹啉脱质子后以羟基氧和氮原子与稀土离子形成螯环.  相似文献   

17.
以二苯甲酰甲烷、9,10-蒽-3,3'-双(1,3-戊二烯-2,4-二醇)、高氯酸锌为原料合成了新型固态三元配合物[Zn2(C24H20O4)(C15H11O2)2].4H2O,并用元素分析、电导率、红外光谱、电子光谱和电喷雾质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研究了配合物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行为,测得其荧光光谱的最大发射波长为430 nm.  相似文献   

18.
在乙醇水溶液中合成了四种稀土硫代脯氨酸(tcH)邻菲啰啉(phen)三元固体配合物,并时其用EDTA配位滴定分析、红外、紫外光谱分析、差热分析、摩尔电导测定等手段,研究了配合物的性质、成键特征,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RE(tcH)3phenCl3·3H2O(RE=La,Ce,Nd,Sm).  相似文献   

19.
合成异烟酰肼缩水杨醛Schiff碱及邻菲罗啉与钴(Ⅲ)的三元配合物,并对其进行元素分析、红外、紫外、热重-差热、电导率分析等表征,确定该配合物的组成为[CoL(Phen)(H2O)]NO3·4.5H2O.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配合物[Cu(C9H7NO3)(phen)2](OH)·4H2O·0.75CH3OH(其中C9H7NO3=马尿酸,phen。邻菲哕啉),并利用X谢线单晶衍射仪确定了其结构。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在配合物中,每个Cu(II)离子与一个马尿酸阴离子的一个羧基氧和两个邻菲哕啉的四个氮原子配位,形成五配位的畸变的三角双锥结构。配体马尿酸的羧基O原子与配体邻菲哕啉芳环上的H原子通过氢键连接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