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性的成熟是青春期到来的显著标志。它不仅引起了中学生生理上的变化,同时也给中学生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由此而引起的心理疾病也时有出现,影响着中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本专题特别针对中学生做性梦、早恋和手淫这三大问题进行分析,以帮助同学们了解它们,正视它们。  相似文献   

2.
语素、词和短语是现代汉语词汇学、语法学中的概念.初学者特别是中学生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常常搞不清楚,也因此常常把它们混为一谈,以致影响了自己考试成绩。可见分清三者的界限无论是在学术上分清是非,还是在实用上避免损失,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透视青少年流行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玉荣 《中国德育》2007,2(3):25-29
博客、手机短信、校园流行语、“浅阅读”等青少年流行文化对中学生既存在积极作用也具有消极影响。它们的现代化表现手段和多元化内容丰富了中学生的生活,有利于中学生开阔思维,增强自信,实现个性解放。但如果中学生沉溺其中,就会影响学业与健康成长,诱发道德问题,导致认同危机。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青少年流行文化对自身成长的影响,是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最近,天津师范大学与南开中学联合进行了一项名为“新时期中学生人生价值观特点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中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积极、进取、乐观,但也有一些中学生存在着个人主义倾向.有消极退缩的心理。这些都需要引起教育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释了对呼伦贝尔地区四少民族中学生文化传承影响因素的差异性进行调查研究的硌要性和意义,从多个视角对四少民族中学生文化传承影响因素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对其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索性分析,并就四少民族中学生文化传承层面提出相应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村中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普遍,越来越突出,这种厌学现象也逐渐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本文分析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外在表现,探索影响农村中学生厌学心理形成的各种因素,据此提出相应的预防和矫治措施,有助于缓解农村中学生的厌学现象,提高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正处于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段.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使自己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建立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绝大部分中学生的生活几乎都是在封闭式的学校里与书本一起度过的.这就意味着中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建立.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学校教育和书本知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病态作文有许多,高考病态作文也屡见不鲜,它们折射出现代中学生一些心浮气躁的病态人生,不可小视。探究并揭出病症,引起疗救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好好爱惜怎么行?保护眼睛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谨防电视性近视 中学生长期近距离看电视,会引起一种特殊的近视,医学界称它为“青少年电视性近视”.其特点是:不单纯有近视,还伴有弱视,即使戴上近视眼镜,视力也不易矫正.  相似文献   

10.
蒙汉回藏中学生性度取向的跨文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研究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对呼和浩特地区蒙汉回藏中学生共238人进行了测查。结果发现:1.蒙汉回藏中学生中存在四种性度取向类型,表明性度取向类型具有跨文化普遍性;2.其中双性化取向者占1/3左右,表明在现代化建设中他们的性别角色观念变化较大,蒙、藏族中学生大于汉、回族中学生差异显著;3.男性男性化和女性女性化类型分别占1/3和1/4。表明性别角色传统观念在我国中学生中还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男生比女生大,回生比蒙汉藏生大;4.蒙汉回藏中学生中性化取向者,女生略高于男生,汉回生略高于蒙藏中学生,差异均不显著;5.初中和高中生性度取向四种类型比率大体相当,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学习二次函数,有利于树立函数方程以及数形结合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有利于拓展中学生的解题思维,也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中学生自身智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次函数在代数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在解析几何中也会涉及到.二次函数可以通过结合其它曲线,例如:圆形或椭圆进行分析讨论.本文就二次函数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并浅谈了二次函数在中考试题中的综合运用,希望所探讨的结果能够引起初中数学教师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上网人群越来越年轻的趋势,网络人际交往对中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影响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网络人际交往对中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有利于中学生知识的扩充、多元文化的形成和现代人格的发展。但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随意性和自由性又容易使中学生沉溺其中,导致中学生现实社交能力下降、道德意识淡化甚至对人际信任产生危机感。  相似文献   

13.
流行文化是一种娱乐大众并迎合大众审美的文化形态,在大众传媒及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它们已深深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流行文化在物质、行为和意识等在中学生群体中产生了深深的烙印,对中学生审美产生了一些积极与消极的影响,因此既要正确引导流行文化对中学生审美积极影响的发展,同时也要遏制消极影响的泛滥。  相似文献   

14.
李磊 《考试周刊》2012,(80):25-26
受“五四白话文运动”和推行简化字的影响,当下中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不够重视,加上中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不规范.使得我国中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普遍存在着阅读兴趣偏低、文言常识掌握较少、找不到学习文言文有效方法的现象。鉴于中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偏低的现状.中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必须引起重视.在反思文言的价值基础上探寻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教育机制当为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衡玉芳 《文教资料》2011,(29):134-135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介入人类的各个领域中,它对中学生当前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极其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学生在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时,有时也会迷失方向.加强中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安全教育,引导中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合理利用网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学生性生理的发展,随之也出现一系列性心理的变化.如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性心理的朦胧性、神秘感和男女性心理的差异性等。对中学生性心理的调查分析,能使我们了解他们在进入青春期和第二性征出现后的心理状况,就如何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科学的性健康教育、培养他们的性道德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韩啸 《农村教育》2005,(10):59-60
在我国的城乡中学,特别是拥有体育传统项目的学校.长期以来.一直开展经常性的课外体育锻炼。这种体育锻炼不仅增强了学生得体质,而且对学生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拟就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实施“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锻炼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作些分析和论述,以便引起中学生对从事课外体育锻炼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上网人群越来越年轻的趋势,网络人际交往对中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影响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网络人际交往对中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有利于中学生知识的扩充、多元文化的形成和现代人格的发展.但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随意性和自由性又容易使中学生沉溺其中,导致中学生现实社交能力下降、道德意识淡化甚至对人际信任产生危机感.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英语课本中,多次出现wind,cloud,rain和snow。它们时而与不定冠词a连用,时而又用复数形式。这些变化常常使中学生无所适从。为了帮助广大中学生弄懂这四个词的确切含义和用法,现对它们分析如下:一、wind风1.wind常和定冠词the连用,有时也和不定冠词a连用。wind前面有不定冠词a和形容词时,表示“一种什么样的风”。例如:Theywilldotheirbesttoproducemoreenergyfromthewindandthesun.他们将竭尽全力来开发风能和太阳能。Theycantravelhundredsofmilesinthewind.他们可以借助风力传到许多英里之外的地方去。Innorthernco…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与国之问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各个国家的教育工作者,都必然要思考在新的形势下的教育应如何办?近几年.我国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中学生在教育者的心目中历来被重视,社会的发展依靠他们成人后的才智发挥,他们是未来的生力军,是时代的主宰.培养合格的中学毕业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故而,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育者倾其心血,人们对中学生投入的最多.期望也最大。学校如此.家庭如此,全社会亦如此。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