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问题”的设计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感知美阶段、鉴赏美阶段和创造美阶段。以《白杨礼赞》为例:1.在初读阶段,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白杨树美在哪里?有的学生就说:“白杨树美在它的外形。它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有的学生说:“白杨树的干通常是丈把高,一丈以内绝无旁枝。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成为一束,绝无旁逸斜出的。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这不仅表现了白杨树的形美,而且也表现了白杨树团结、进取的神美。”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白杨树的形美,而且也认识了白杨树的神美,这为后文…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材本身就是文质兼美的美育读本,但是,如果课文中的人、事、物不能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那就谈不上审美教育。例如,教学《白杨礼赞》就应该将象征作为审美的切人点.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解读作品的精妙之处。作者用白杨树象征北方的农民。使白杨树体现出正直、朴质、严肃之美:象征敌后广大土地上傲然挺立的守卫家乡的哨兵,使白杨树显现出傲然挺立之美;象征在华北平原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中华儿女的那种精神和意志,让白杨树更显示了一种力求上进的美。  相似文献   

3.
白杨礼赞     
角度之一:直接抒情,贯串全文。开头直接抒情:“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定下全文歌颂、赞美的基调。紧接着描绘白杨树生长的黄土高原的壮阔背景,在此基础上直接抒情:“那就是白杨树,……”接下来作者对白杨树的外形作了细致的描绘,又直接抒发感情;“这就是白杨树,……”然后又对白杨树的内在美进行描绘,并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它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最后作者直接抒情,把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推向高峰:“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教学过程与方法:以上教学设计可采用集体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一、由教师点拨启发: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是怎样用直接抒情的句子把全文内容贯串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简析这个单元由五篇散文,一次作文和应用文训练与一篇知识短文组成。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五篇散文可分为两类,其中《白杨礼赞》、《井冈翠竹》、《松树的风格》、《茶花赋》为抒情散文。这几篇散文都抓住某些景物的特征,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表现某种道理、风格、精神或品质,写得情景交融,形神兼备。《温馨的风》为叙事散文。《白杨礼赞》采用象征手法,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主线,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  相似文献   

5.
璧玉晶莹《白杨礼赞》算得上现代散文中的精品。散文一开始,开门见山,点明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为什么不平凡?为什么要赞美它?这就造成了近乎悬念的效果。但第二段,作者笔锋一转,抛开读者的好奇,从容地写起了大西北黄土高原。通过“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群山“宛如并肩”,从疾驶的汽车里向外望去,整个大草原好似“一条黄绿错综的大毡子”等描写,着意突出了“雄壮”、“伟大”的内涵,令人联想到:在这样环境  相似文献   

6.
“阅卷老师,请说出您阅作文卷的真实感受。”面对这样一个话题,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茅盾先生著名散文《白杨礼赞》开头那段描写在高原上看到白杨树的文字,那使作者摆脱“倦怠”,走出“单调”,驱散“恹恹欲睡情绪”的“白杨树”,这段文字所描述的也是我作文阅卷时的“真实感受”。  相似文献   

7.
[单元课文]《白杨礼赞》《听潮》《钓胜于鱼》。(下面比较时均以课题首字代之)[知识点比较]1.体裁比较。这三课都是散文,但写作目的不同。前两篇是抒发感情,抒情方式有异:《白》是托物抒情,《听》是借景抒情。《钓》则是说明事理,是篇富含人生哲理的散文。2.内容比较。《白》侧重写形,浓墨重彩刻画“白杨树”的形美,形神统一,表面写树,实则赞人。《听》侧重写“声”,尽力辅陈描绘海潮音,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钓》侧重写“事”,叙议结合,事例是议论的基础。3.线索比较。《白》以“白杨树不平凡”为线,写了它…  相似文献   

8.
散文的美,在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方面,追求的是一种崇高丰厚的精神境界。 散文的思想、情感的崇高,决定着精神境界的崇高,决定着作品审美意识的崇高,也表明了作家人格精神的崇高。在美学上,“崇高”与“美”是两个相对应的概念,“崇高”即“美”,艺术的美则是两者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9.
一场漫天大雪,大地万籁俱寂,茫茫大漠上只有白杨树无言地立于天地之间。此时此景入诗入画,白杨树苍郁的色彩,挺拔的躯干,折射出一种悦人的美感。这种美感是一种伟岸的精神,是一种高昂的气质,是一种超越客观实体本身的一派精神气象。由于这种精神气象使得审美主体与客观实体间产生了一种距离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审美距离”。 由于有了距离,便产生了美,由于“审美距离”的存在,就决定了审美的无功利  相似文献   

10.
季羡林先生具有明确、独到的散文观。其文包含了道家智慧、“士”的意识的积极因素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其文又继承与发扬了中国古典的美学精神,呈现出章法的附会美、内在的韵律美、语言的精炼美。  相似文献   

11.
“《白杨礼赞》从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写到一排树、三、五株树乃至一株白杨树,从广袤的大自然收缩到特定环境的一点,这就是由面到点。这样写,是为了突出白杨的景美。 文章赞美白杨树,首先却用了大量的笔墨着力写高原景色。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高原是白杨生活的环境。着力写出环境的“雄壮:”、“伟大”,就烘托出白杨树的雄伟姿态。写出环境“单调”,表明条件不好,就显示出白杨树的性格特点——生命力强。作者这样烘托一番,才让白杨树“出场”。 白杨树一“出场”,作者就抓住白杨自身的“形美”进行由远及近的细致描写,如“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  相似文献   

12.
王赟 《海外英语》2013,(1):52-53
散文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体物言志,形散神聚”,这便决定了散文翻译必须讲求整体效果,即“神韵”。散文翻译具有众多美的形式,“传神达意”之美无疑列于其中。所谓“传神”,就是传达原文的精神,用译语将原语字里行间的意蕴表达出来。东西方在词类与句法结构、文法与习惯、修辞格律与俗语等语言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并且他们的思维方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现代作家茅盾的《白杨礼赞》是初中课文的名篇 ,也是散文中的典范作品。我们如果认真去品味这篇课文 ,咀嚼鉴赏 ,就会有美不胜收之感 ,读起它来 ,就像在饮一杯美酒 ,其味无穷。《白杨礼赞》的美点无处不在 ,美在背景 ,美在形象 ,美在情感 ,美在结构 ,美在语言。一、背景 ,壮阔美。课文第二段先宕开一笔 ,不直接写白杨树 ,而展示白杨树出现的背景。无边无际的高原———广阔美 ;黄绿错综的大毡子———色彩美 ;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 (未开垦的荒地 )———静态美 ;和风吹送 ,翻起一轮一轮的绿波———动感美 ;于汽车中“一览众山小…  相似文献   

14.
茅盾同志的《白杨礼赞》,是五四以来现代散文创作的珍品。它有着深邃的思想,高远的意境,和浓郁的诗情。人们说它是一首散文诗。将近四十年来,这篇作品之所以脍炙人口,交口称誉,我想,与它提供了艺术构思的辩证法的范例这一点,分不开吧。“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开篇就点出白杨树的“不平凡”。“不平凡”三字。倾注了作者的满腔热情,浓缩着作者的全部感受,他是多么急切地要把自己的最突出的感受——也是白杨树的最本质的特征,诉诸读者啊!再加上“实在”,意味着“不平  相似文献   

15.
“诗的散文美”和“诗是生活的牧歌”是艾青诗歌的两大美学支柱。于其说《大堰河——我的保姆》(以下简称《大》)是“诗的散文美”的一次成功实践,不如说正是《大》的成功创作,促成了“诗的散文美”这一命题的提出。《大》是艾青“诗的散文美”的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从艾青对“诗的散文美”的阐释中,可将之概括为三个方面:叙述姿态、结构安排和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16.
教读《白杨礼赞》 ,为了突破“托物抒情”这一教学难点 ,我打破常规 ,将《白杨礼赞》与袁鹰的《白杨》两篇散文对比阅读 ,并要求学生在文章中找出或概括出白杨树的寓有象征意义的句子。一阵琅琅的读书声后 ,就有学生陆续举手。“《白杨礼赞》中白杨不但象征北方的农民 ,尤其象征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的朴质、坚强 ,力求上进的精神。”“《白杨》中白杨象征扎根边疆 ,献身边疆的知识分子。”“应该说《白杨》中白杨象征在新疆扎根 ,生长 ,为建设新疆作贡献的知识分子和后继者。”“很好。那么可否这样说 :白杨树既象征北方的农民 ,又象征扎根…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散文大师。他的写景散文丈中有画,画中有诗,营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这些散文大都篇幅短小精悍,构思独具匠心,精美缜密,追求朴素平实、雅俗共赏的文风。本文从“意境的美”、“构思的美”、“语言的美”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先生写景散文的艺术特色,并探索了先生写景散文艺术成就的特定依据和原因。  相似文献   

18.
经典散文是中西经典文学中较早出现的艺术样式。经典散文的教育要通过探文脉而把握作品的意旨美、经典散文的教育要通过探文脉而把握作品的意绪美、经典散文的教育要通过探文脉而把握作品的意趣美和经典散文的教育要通过识文眼而领略作品的意韵美、经典散文的教育要通过识文眼而领略作品的气韵美、经典散文的教育要通过识文眼而领略作品的情韵美以及经典散文的教育要通过品文句而体味作品的形象美、经典散文的教育要通过品文句而体味作品的朴素美、经典散文的教育要通过品文句而体味作品的音韵美等几个方面的论述,基本上体现了经典散文的教育策略,用以指导欣赏者来欣赏经典散文,无疑有助于又好又快地培养出“求真”、“向善”、“崇美”的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郑百苗 《湖南教育》2005,(19):36-37
片断一(黑龙江苗鸿爱老师执教)仅仅是夸赞白杨树吗?师: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我们通过“解词析句”不仅要知道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还要懂得为什么这样写。生:这是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生: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师:我们平时描写参天树木,常用哪些词语?生:高大挺立、高大挺直、高大挺拔……师:请同学们看课文中作者描写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用了哪个词?生:高大挺秀。师:谁能说说“秀”是什么意思?生:“秀”就是不俗气,很高雅。生:“秀”就是美而秀气、秀丽,很漂亮的意思。师:作者为什么不…  相似文献   

20.
散文教学在整个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一般的散文教学,一直都抓住文章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即以散文的思想性、艺术性两方面来组织教学,这当然不错.但是,我认为散文教学仅仅这样还不够.许多散文体现出的基本特征:散文是优美的,散文的形式,散文的谋篇布局,散文的写景抒情都是美的.散文处处体现了一个“美”字.我们常说的“华美之文”,一般是指散文.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却很少有人抓住散文的“美”来进行分析讲解.散文“美”,其“美”在哪里?什么是美?美有什么特征?如果我们在课文的讲解中能够注意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分析,不但能够使学生学到一些美的知识,而且也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怎样在散文教学中贯穿美育的内容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美育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