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高明 《内江科技》2007,28(11):18-18
从英汉译的角度来看,英语的定语从句应用极广,出现的频率很高,如何译好定语从句是英汉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英语定语从句的英译汉翻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加以例证。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本文试图以现代整合教学为理论基础,探讨商务英语翻译的整合教学,侧重研究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整合应用,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以笔译为主、口译为辅的整合;英译汉和汉译英课程的整合;翻译对象的整合;市场需求与区域特色的整合。  相似文献   

3.
王芳芳 《科教文汇》2008,(36):143-143
《中国大百科全书》把已说出或写出的话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活动定义为翻译。翻译在教学实践中颇具优势。英译汉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通过上下文推断语境意义的能力。本文将通过对比英汉语言结构谈一谈大学英语中长句的翻译技巧——分译法。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得到原文读者的大致相同的感受。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习惯用法、思维方式及文化方面的差异,两种语言的变幻显然不能简单地"对号入座",而应本着"忠实通顺"的原则,正确理解原文的意义,认真领会原文的内涵,本文从几个方面,通过具体实例分析翻译的特点,对汉译英一些基本技巧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掌握好汉译英否定翻译的技巧,可以有效地克服汉译英中常遇到的障碍,达到更好的语言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丽梅  张丽娟 《科教文汇》2009,(32):193-193
本文通过对120名大四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的英译汉测试结果分析,试图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沈妍斐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4):153-153,119
翻译涉及到译者对两种语言的熟练程度和水平,是语吉综合技能的表现。在汉译英过程中,译者需要使用多种翻译方法,在此主要谈其中的一种方法——换序译法。全文主要从一般情况下的定语和状语语序和其他情况下的语序调整两方面进行讨论,要求译者不仅要掌握基本翻译技巧,而且需要翻译过程中对原文的仔细思考,灵活调整语序,以达到译文最大程度通顺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近几年的四级统考试卷中,高水平的英译汉答卷并不多见。英译汉很多学生虽能在心中领会其大意,但却很难用贴切的汉语顺利地表达出来。而且,译文往往五花八门,有的甚至离题万里。为什么会出这种情况呢?本文将对英语英译汉长句翻译做出阐述。  相似文献   

9.
张玉娥 《科教文汇》2011,(7):106-107
传统的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以“教”为中心,容易形成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机:而建构主义教学观指导下的翻译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翻译、小组讨论、译文评析等活动.真正参与到翻译教学活动中来.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关联理论出发,探讨了关联理论框架指导下的对第19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英译汉部分《阿什登家族的发家史》一文的翻译。为达到翻译的最佳交际效果,笔者选择了适当的翻译方法,从而使此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胡敏 《科教文汇》2009,(8):246-246,259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中西文化交流的增进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汉译英在中国对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汉译英中的不规范Chinglish是影响译文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主要讨论了产生Chinglish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减少与避免这种现象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科技英语的语篇翻译既要考虑英、汉语的科技文体特征,也要遵循翻译理论标准,善用各种翻译技.本文根据英,汉语的特点及差异,从科技角度出发,结合科技语篇汉译实例,探析了科技英语语篇汉译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错误分析理论对于语言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错误分析理论引入课堂,教授非英语专业学生汉译英,并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加以分析说明,总结规律,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并为大学英语教师的翻译教学提供更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夏锋 《科教文汇》2012,(26):138-139
翻译的概念和标准要求学生在商务英语翻译中能够把握英汉语言特征及形式,采用基本的译词技巧——词类转译法,使译文在忠实于文章原意的基础上,做到通顺畅达。本文在分析英汉语言词类语法特征与词类翻译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例句及译文,对名词、动词、介词转译技巧作了简要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中,英译汉成绩偏低的问题,通过分析英语非谓语动词的类型和在句子中的作用,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非谓语动词的翻译方法。使译文更加符合汉语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高婧 《科教文汇》2009,(11):251-251
商标是商品显著特征的浓缩。好的商标易读、易认、易传、易明、易记,能够刺激买家的购买欲望。在商标翻译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英汉文字的差异,使其能体现翻译技术与审美艺术的完美结合。商标汉译在现实生活中具备着十分深远的意义。本文收集了一些典型商标,经过系统的分析,借鉴并吸收了一些翻译方法,从极浅的层面上分析了商标汉译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围城>中英文本作为对比语料,证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两个主要方面即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综合性与分析性造成了英汉语篇差异.结合对比分析,提出译者在翻译中要树立语篇意识,在翻译过程中进行转换,最大限度地保证译文的地道,连贯与流畅.  相似文献   

18.
衷彩英 《科教文汇》2008,(28):254-255
本文从语篇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的差异,举例讨论了汉译英中常用的一种翻译技巧——增词的翻译,并阐述其在语篇衔接与连贯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人类交流思想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使通晓不同语言的人能通过原文的重新表达而进行思想交流,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得到原文读者的大致相同的感受。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习惯用法、思维方式及文化方面的差异,两种语言的变幻显然不能简单地“对号入座”,而应本着“忠实通顺”的原则,正确理解原文的意义,认真领会原文的内涵,而不是简单照搬原文的词语或结构,逐字逐句地“硬译”从汉译英的角度,从几个方面,通过具体实例分析翻译的特点,对汉译英一些基本技巧进行总结,使其更具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阐释学为理论视角,将阐释学中的"偏见"观运用到徐志摩英诗汉译的研究中。旨在探讨徐志摩作为诗歌翻译活动的主体,其先行知识结构中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对其翻译选材、译语形式及具体的翻译策略的选择倾向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