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古代汉语是总结古代汉民族书面语言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古代汉语语法是这门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先来说一说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关系,以及它作为一门学科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所谓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们之间既有古代与现代的明显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承接关系.汉语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这正象斯大林同志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中所说:"工业和农业的不断发展,商业和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技术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就要求语言用工作需要的新的词和新的语来充实它的词汇.语言也就直接反映这种需要,用新的词充实它的词汇,并改进自己的文法构造".  相似文献   

2.
比较的方法是语言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历史比较语言学就是通过对亲属语言的比较而建立起来的一门学科。比较的方法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既能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能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一、古代汉语同现代汉语的比较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是汉民族不同历史阶段使用的语言,二者  相似文献   

3.
胡蓉 《现代语文》2011,(10):4-5
文学和语言历来是中文系的“两条腿”,共同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和工具使用能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语言类的主干课程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这三门课程都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但教学目标各有侧重:现代汉语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法规为依据,系统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一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4.
成语和文言文是高考的两大考试内容。成语运用是考查学生对现代语言的运用,文言文是考查学生对古代语言的理解。这两大考试内容看似联系不大,实际上却“藕断丝连”。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它既是古代语言的沧海遗珠,又在现代语言的宝库中熠熠生辉。成语作为日常仍在使用的现代语言,有的语义已同古义相去甚远,但它作为古代语言的“活化石”,其中有的语义未变,沿用至今。以此为思路,我们可以利用古代汉语解读部分现代成语,也可以利用现代成语解读古代汉语。这样我们可以把成语教学和文言文教学用红线相牵,在高考殿堂中喜缔良缘。  相似文献   

5.
“今”解释为“现在”、“当代”,这在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是一致的。但是,“今”在古代汉语中却还有更多样的含义。也许是受现代汉语的影响,古代汉语中的一些“今”被误解、误译。试看以下各例。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古代汉语,主要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现代汉语水平,加深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理论,可调动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积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实现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相结合、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现代汉民族用以交际的统一语言——普通话。它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发达的语言之一,使用人数最多。作为一门学科,现代汉语是我国高等师范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主要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及其书面形式。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同编的中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文化专业知识考试《观代汉语教学大纲》,其内容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六章,并规定本学科的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复合虚词(即双音节虚词)是由古代汉语中连用的两个虚词逐渐凝固而成。但今天的复合虚词并不等同于古代的连用虚词。本论以“于是”“以为”“可以”等为例详细论述了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连用虚词用法、意义及其与现代汉语中的复合虚词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方言中的某些语言成分,正是昨天古代汉语中所固有的成分;利用方言材料印证古语词是训释古代词语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对古代汉语词语的训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考释涟源方言(白马片)中的部分动词古语词。希望能对古汉语的训释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韩延明 《学语文》2011,(1):63-64
每一种语言都打上该民族文化的烙印。拿汉语来说。夏商周三代文献很少,但从现存的语言材料中我们也可以约略窥汉民族古代社会的一些情况。如古代文献中对奴隶有“臧、获”的称呼,说明奴隶最初是指战争中的“猎获物”。  相似文献   

11.
使动用法是古汉语中一种较常见的语法现象,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也有,但使用频率远不及古代。古代汉语使动用法主要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等三类使动用法,但在现代汉语中,使动用法发生了一些变化,产生了如使动句这样的语言创新,说明这种语言现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且丰富了汉语的蕴含。  相似文献   

12.
古代白话词汇研究与汉语词典的编纂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大型汉语词典的编纂应尽可轮反映古代白话词汇研究的最新成果。本文拟就此谈谈笔者在编纂《汉语大词典》中的一得之见,以就教于大家。白话词即方俗口语词。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绪论出古代汉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一个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①任何语言都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表达形式。先秦时,口语与书面语的表达形式较相近。然而,语言是经常在变的。随着…  相似文献   

13.
古今汉语一脉相承,现代汉语中保留了不少文言成分。就拿我们日常所用的成语来说,古代汉语的词义及语法特点在成语中都有所体现,结合成语,学习古代汉语,乃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古今词义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即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许多古代单音词的词义到了现代,只成为双音词的一个词素了。如古代“顾”的“回头看”义只保存在现代双音词“回顾”  相似文献   

14.
临潭话的古语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言是语言发展史上的一面镜子,今天现代汉语中的方言,正是昨天古代汉语中所固有的成分。利用方言材料印证古语词是训释古代词语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对古代汉语词语的训释十分重要。因此,我们想通过对西北方言之一支——临潭方言中的一些词的古今变化、构词特点、文白异读等方面的考释,来说明这些词语的来龙去脉,或者纠正误解,或者补充辞书漏收条目。  相似文献   

15.
“婚”字的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顶  李歆 《学语文》2006,(2):46-46
汉语中的“婚”字的诞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婚姻形式和汉字文化。古代汉语中,“婚”字可以总指人的“婚姻”。现代汉语“婚姻”中的“婚”和“姻”分别来源于古代“昬”字和“因”字的假借。上古汉语中“昏、因”两字分别指“昏时迎娶”和“因男而嫁”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闫德胜 《现代语文》2014,(10):46-48
一、小引 汉语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透过汉语可以窥探汉民族的文化特征和心理特征。反之,通过探究汉民族的文化特征和心理特征,便可揭示汉语词句段篇的语法特点。汉民族是重和谐的民族,自古以来人们恪守着“和为贵”“和衷共济”“天时地利人和”“中庸之道”等行为准则。“汉民族这种和谐心理素质表现在政治生活、民情风俗、日常生活以及语言结构等方面……这种和谐心理素质对汉语的词句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体现出汉语的和谐性、词句结构排列的匀称性……而且只有匀称才能和谐。”可见,我们汉民族语言,实质上是和谐汉语。  相似文献   

17.
黄强 《现代语文》2004,(2):44-44
在现代汉语里,“舅”,指母之兄弟;“姑”.指父之姊(zi)妹。“舅”和“姑”的这一释义,在古代汉语里也存在。但在古代,“舅”和“姑”还有其他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数学教材体系基本上是从西方移植而来,这种移植最迟始于明末清初,即文言文还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再加上移植中也借鉴了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它的基本的语言体系就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浓重的西方语言和中国古代汉语的印记。这种印记因和数学本身的真理性牢牢结合在一起,便具有了某种超稳定性。因此,尽管几个世纪以来社会生活和现代汉语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它却基本上面目依旧。如果说它和前几代人的语言隔膜还很小的话,它和当代人——特别是当代青少年的隔膜却显得越来越大。这种隔膜主要表现在:①某些数学用语必须经过转译才能和…  相似文献   

19.
成语大部分与古代典籍有关,从整体来说,成语是用文言文的形式表达的,是古代汉语在现代汉语中的遗留现象。也可以说,成语是现代汉语中遗留的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在成语中不仅保留着不少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古代读音,保留着大量的古词义,而且还保留着许多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古代汉语特有的语法现象。本文拟从词类活用、倒装、省略、判断句、被动句等方面对成语中遗留的主要古代汉语语法现象作一梳理,以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略论佛教文化对汉语修辞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民族是一个很开放的民族,它善于吸收外来文化来丰富和发展自己。流语的发展也是一个以汉民族语言为主体,而又融合周围少数民族语言因素的一处非单质语言,同时它也不断吸收佛教文化,使自己发展为一个完善的整体。汉语修辞的发展由于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促使了汉语修辞学文体的发展,由于受佛教文化的启示,人们用修辞格来达到“传心”的功效,同时,由于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促使了语音修辞的发展,创造了声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