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课标提出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任务,主要目的是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使其深入思考和学习中华优秀文化,最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基于此,文章以《红楼梦》为例,研究和探讨了美学视野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了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设置了18个学习任务群分布在高中三年中修习,其中第一个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3.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整本书阅读”任务被明确提出,并且该任务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位于所有学习任务群之首。新课标同时也明确提出了整本书阅读任务设置的意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整本书阅读"是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呈现的十几个任务群学习中首先需要关注和重视的话题。在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不仅是高中语文课堂的重点,更是难点。众所周知,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能锻炼学生阅读能力、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等,故整本书阅读教学十分必要和重要。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节选了很多中外世界名著的片段,它们大多以小说为主。本文便以小说为例,具体来谈一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相似文献   

5.
2017年秋季起,全国所有地区初中起始年级都使用了统编语文教材,新教材的明显变化,就是增设了“名著导读”,每册有必读名著2部,选读名著4部。同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设计了18个学习任务群,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放在首位。“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整本书阅读有着重大的意义,然而,"整本书阅读"同传统语文学习的篇章阅读或片断式阅读相比,无论从阅读量还是阅读的难度上都极具挑战。特别是那些年代久远,作品文字过于隐晦、难以把握其主题内涵的经典名著,对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产生障碍。所以,要想有效地实施"整本书阅读",必须制订有效的阅读策略和阅读计划。教师的"善导"和学生的"悦读"应该始终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7.
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是初中语文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以完成整本书阅读为总驱动任务,根据驱动任务和问题设计系列项目活动来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才不会流于形式化和浅表化,最终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将“整本书阅读”设置为首位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的地位明显提升,重要性更加凸显。“整本书阅读”的成效关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水平,要确保“整本书阅读”的成效,就需要具有主体性、差异性、能动性等特征的“期待视野”理论的融入与融通。基于“期待视野”理论,构建课前、课中、课后三维一体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才能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重要性,有效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实现不断巩固提升学生阅读水平与语文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整本书阅读与学科核心素养"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重要内容,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其中"文化传承与理解"旨在培养学生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整本书阅读"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合适自己的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整本书阅读"成为教育内容的热门话题之一.此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获得成功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并在获取书中精髓的同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以《庄子》为例,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提供一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合适的评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自主阅读动机。但当下高年段的整本书阅读仍存在着评价生成主体意识薄弱、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为此,教师可通过整本书阅读评价载体——"阅读打卡"来展开教学,在"阅读打卡"的生成、实施阶段,强调多元化、生成性,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底蕴、语言交流和阅读成果,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渐生成课外阅读目标意识,从而缩短自身与课外读物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应该打破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习惯。然而,由于学生阅读兴趣不浓厚,导致整本书阅读活动开展有效性不强。对此,本文以新疆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整本书阅读的内涵,论述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的经验,明晰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的问题,提出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建议,旨在促进新疆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的学习变得越来越 重要。而学习语文离不开阅读,阅读也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 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现在越来越倡导整本书阅读,通过读整 本书,把握书中的人物特点以及书中所蕴含的内涵。对于一些 经典阅读,学生都可以通过整本书阅读来把握人物以及情节 等。本文以《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为例,从当前学生的阅读情 况以及整本书阅读的策略两方面分析和介绍了整本书阅读的 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是新课程标准给学生提出的要求,语文教学必须突破以往的课本篇章式教学,通过对学生整本书阅读进行指导和训练,进而符合新课标的标准。对整本书阅读的习惯培养,更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改变学生阅读碎片化与零散化的现状,利于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因此,研究整本书阅读教育的方式方法迫在眉睫。本文将以部编版教材中"阳光读书吧"这一板块为例,探讨在部编版教材下,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  相似文献   

15.
徐云 《小学生》2023,(6):151-153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阅读学习应该从单篇阅读逐渐走向整本书阅读;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指导活动时要能关注学生的阅读学习习惯养成,要能促进学生阅读思考与读写结合方法的形成,进而提升整本书阅读学习的效果。具身认知视野下的科学阅读是开启语文整本书阅读学习的一扇窗,为小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提供了新的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最新的课程标准,重点强调了"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并将《红楼梦》放在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重要位置,目的是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来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经历,找寻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由于课业繁重,学生面对七十多万字的《红楼梦》还没有开始阅读,就产生了放弃的心理,而有效的导读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激起学生对《红楼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有目的、有方法的整本书阅读指导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养成阅读习惯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读整本书,要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方法反复读,化"被动"为"能动";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思考;要以主题引领,构建学习共同体,使学生之间相互探究、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8.
李皖 《学语文》2021,(1):12-14
整本书阅读旨在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等,是促进语文学习方式转变、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策略。整本书阅读区别于传统单篇阅读的最核心特点就是一个“整”字,要从整体上引导学生“完整的”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通过整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通读、梳理、探究”中推进整本书阅读。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作为18个学习任务群之一,高中语文教材也把《乡土中国》《红楼梦》《复活》等作为整本书阅读举例纳入其中,整本书阅读得到了充分重视,但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误区,窄化了整本书阅读的内涵,忽视了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全科阅读和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价值。返璞归真,回到阅读本身,是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积极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0,(3):40-41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及阅读兴趣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如何让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实现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是教师应深入思考的问题。如果阅读教学以单篇阅读为主,不利于学生从单篇文章中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久而久之则容易造成学生阅读兴趣降低的状况,若他们没有足够的阅读动力,将会影响其语文能力发展。探究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能够让教师有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把握整本书阅读方向,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对阅读内容产生思考,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进而可在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探讨中实现进步与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