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足球运动员的专项耐力进行探讨,对YO—YO间歇耐力测试与YO—YO间歇恢复测试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可以采用YO—YO间歇恢复测试对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进行体能测试的结论,并对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体能测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研究分析武汉体育学院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指标、方法、过程与结果。结合体育院校学生特点,对学生身体素质指标进行了测试,并就选择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的原则、依据、测试指标的构建和方法的确立等进行探讨。制订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和评价标准,结果表明: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指标与评价标准符合在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际,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与效果。  相似文献   

3.
健康儿童膝关节屈伸肌力的等速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法对58名健康儿童进行膝关节屈伸肌测试。等速测试采用了3种测试速度。结果表明:3种不同测试速度中,在低速测试中峰力矩值最大,高速测试中峰力矩值最小,儿子童膝关节峰值力矩下降趋势与成年人一致。左右侧峰值力矩比较结果与成人相反,左侧大于右侧。屈伸峰值力矩的比例F/E>0.7,与国内外对成人的研究不一致,与优秀运动员比值相一致。男女儿童低速和中速的测试中没有性别差异,高速测试中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实验室测试、场地测试和比赛跑动能力测试是足球体能评价的3种评价模式。以中国女子足球部分运动员为测试对象,从专项耐力评价的角度对3种测试模式测试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有:比赛跑动总距离与YO-YO测试和最大摄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7和0.283,而YO—YO测试与最大摄氧量的相关系数为0.625。测试结果说明在耐力素质测试中,实验室测试、场地测试与比赛跑动能力测试结果的相关度较低,而实验室测试与场地测试结果的相关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拜读了《体育教学》2009年第3期中《体质测试中进行中长跑与立定跳远的测试技巧》一文有些自己的思考,借此文对中长跑测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热”的现象进行研究,旨在为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良好开展提供咨询.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规模不断扩大、项目不断改进,但也存在:学生重视程度低、测试纪律性较差、各高校测试手段、设施参差不齐、测试与考核脱节、测试时间仓促的问题,并对测试的目的、测试中的形式主义、测试效果、学生对测试的认识、评价标准进行了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FMS测试对我国青少年功能动作质量与动作姿态变化特点进行评估,探究其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的相关性.对490位我国青少年运动员、初中生、大学生进行FMS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普通初中生和大学生的FMS测试分值与其体质测试成绩之间不具显著相关,但是两者的体质测试成绩之间具有显著相关,表明动作姿态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能力,不随着年龄及身体素质的增长而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FMS测试成绩明显低于同年龄的普通中学生,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中缺乏对动作质量的检测以及纠正方法和运动损伤.建议在我国学校体育的体质测试中增加对动作姿态的检测和评价内容.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对“以赛促趣、以赛促练、以赛促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进行实践与研究,通过教学实验在实验组采用训练和体能测试赛相结合方式提取比赛成绩,与对照组采用训练和传统体质测试方法相结合方式提取测试成绩,两者进行相关指标数据的统计,然后进行分析和比较,经过8周16节课时的教学实验后,测试结果表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采用赛制方法优于传统的测试方法,实验组体能测试赛有助于提高学生体能测试项目的成绩,差异性显著;问卷调查分析表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采用赛制方法,即体能测试赛,学生的兴趣、喜欢度、积极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学生对采用“赛事”方式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赞同度与支持度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上肢鞭打运动链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提出了从“弱链接”的角度开发和设计上肢鞭打运动链的肌力诊断与评价新方法的思路;采用逻辑推理法,通过运动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对上肢鞭打运动链肌力测试的测试动作和测试指标进行了初步确定,并提出了测试分析思路;通过测试应用研究,对测试与评价新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检验;认为不同运动项目都有其上肢鞭打运动链专项性肌力特征,为更准确地对运动员进行上肢鞭打运动链的肌力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建立上肢鞭打运动链的项目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利用EXCLE2007初步搭建了“上肢鞭打运动链测试结果数据库”的框架.  相似文献   

10.
在大多数球类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在长时间内承受间歇性大小负荷的交替变化,因此,对运动员的间歇负荷能力有很高的要求。YO-YO测试可以对运动员重复间歇性负荷的能力进行评价。国内对YO-YO测试与运动员之间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文章就近年来国外对YO-YO测试与运动员比赛表现以及有氧耐力、无氧耐力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为"YO-YO测试"在国内足球及其它项目的训练监控应用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当今大学生的体育心态进行了测量,并作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提出了学校体育如何培养大学生终身锻炼意识的一些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大学生健康状况及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问卷调查,对山东省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及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旨在了解山东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大学生的体质和健康,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现行课程方案的不足,总结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整改策略,并提出了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综合化改革的初步设想,为进一步认识现行体育教育专业及其完善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的身体自我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908名大学生进行身体自我量表的测试和体育锻炼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总体上,大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比较满意;大学生身体自我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对自己身体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女生;大四学生的身体自我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到研究生阶段有所回落,大二学生的身体自我评价最低;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程度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其身体自我显著高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高大学生体育意识,是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河北省7所院校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锻炼状况、信念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体育意识淡薄,运动参与与水平低下。针对这一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及运动技术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龙祥 《体育学刊》2003,10(4):90-91
通过分析高校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及运动技术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地位,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对海南普通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探讨,全面研究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内容、时间、影响因素等现状,确定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并得出相应结论,为更好地开展大学课外体育活动,树立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供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等方式,研究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为高等体育教育的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影响高校健美操运动员身体自我概念发展的因素,结果显示影响高校健美操运动员身体自我概念发展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影响因子、健美操影响因子、心理影响因子、家庭影响因子、教练影响因子,学校影响因子、生理影响因子和体能影响因子。然后,通过查阅资料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建设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促进高校健美操运动员身体自我概念发展的策略,希望能为学校进一步地提高健美操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普通大学生对学校体育开展现状认可度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研究了大学生对学校体育开展现状、对学校目前的体育文化现状的了解和认知。主要结论:学生对于体育的喜爱度与每周锻炼频度差距较大,对体育的喜爱情感并未显著地转化成为他们实际锻炼的行动;在体育课程方面,学生持比较满意的态度,并未对学生的体育情感和运动积极性有太大损害;主要的不满来自于课余体育活动方面,没有合适的同伴或组织、场地不足或租金太贵、得不到科学的指导是产生不满主要的原因;未能形成对学生有强大吸引力的非制度体育文化,使得非制度的体育文化对学生形成体育情感的促进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建议从课余体育活动入手,合理设置隐性课程,促进学生对体育的喜爱转变成为实际的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