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郑大华教授的《晚清思想史》,学界大部分前辈认为此书在许多方面为晚清时期思想史的研究做了有益的探索,也有部分学者就此书的一些内容及写法等提出不同的见解。笔者以为思想、文化与哲学的范围难以区分,总体而言,《晚清思想史》抓住了晚清思想发展的主流脉搏,勾画出了晚清思想发展的内在轨迹,对每一种思想都给予了较为公允的评价,虽不尽善尽美,但不失为一部思想史力作。  相似文献   

2.
最近,笔者有幸拜读了郑大华教授的新著《晚清思想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感觉与以往学界推出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论著颇有不同,这部包括正论6章,加之绪论和结语在内共8个部分52万多字的《晚清思想史》专著,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选择特定的视角重新“还原”和“解读”中国近代思想史,比较好地回答了“思想史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可以称作是一部学科视域中的晚清思想史研究的力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理论上阐明了中国近代史思想史学科的研究对象。郑大华教授在《晚清思想史》中运用唯物史观的历史分析方法,立足…  相似文献   

3.
就词学思想史而言,晚清民初的词学思想无疑是最璀璨的时刻,吸引了诸多学的目光。然而正如钻石的熠熠光彩是来自多侧面的折射,这一时期词学名家之多、各家词学思想之间的纠缠错综也是前所未有的。杨柏岭所的《晚清民初词学思想建构》(以下简称《建构》)一书,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作先前编有《近代上海词学系年初编》一书),从词学思想的单位入手,抓住词学思想随时世入心趋变的刺激而发生的变化,将彼此有别、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学思想史合壁》出版最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将著名文学史、思想史专家谭丕模先生的《宋元明思想史纲》、《清代思想史纲》、《中国文学史纲》等,合为《中国文学思想史合壁》一书出版。《宋元明思想史纲》曾由开明书店于1936年9月出版。书中对宋元明诸大思...  相似文献   

5.
2012年8月1日,记者从曾国藩学堂获悉,曾国藩学堂国学丛书之《曾氏家风与教育》一书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晚清一代大儒曾国藩,是传统文化集大成者,从一介书生成为一代名帅、晚清名相,被毛泽东、蒋介石推崇,其鸿篇大著《曾国藩家书》流芳百世,其家书家训影响深远,影响曾氏家族一代又一代后人,曾氏后裔如曾纪泽成为晚清著名外交家,曾约农担任台湾东海大学校长,曾昭燏担任南京博物  相似文献   

6.
南京大学博士后、我校历史学教授杨华山博士的论集《社会转型的历史轨迹》由中央骗译出版社2004年出版。谊书汇集了30多篇论,以鸦片战争后中田社会转型为主题,从不同视角、以个案研究的方式揭示了晚清以来直至现在中田社会转型的历史轨迹与艰难历程。作将专题研究置于中田式的社会转型与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结合思想史与经济史的研究方法。禽理论思辨于具体的历史分析之中,并对当代中田社会转型予以深切关注。体现出作在学术研究上的创新和突破。谊书出版后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与好评。本刊特选登马敏教授等三篇笔谈以飨读,并欢迎广大读对谊书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一部晚清思想史,也就是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而闽都文化在晚清思想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林则徐是晚清“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对于晚清思想开放的启动有引领之功;徐继畲的《瀛寰志略》对西方民主制度的介绍,成了晚清民主思想的源头活水;严复系统地介绍进化论,为晚清的思想和社会变革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他本人也因此成为晚清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之一。除林则徐、徐继畲和严复外,还有许多福州人、或虽籍贯不是福州但长期在福州工作(或为官或经商)和生活、深受闽都文化影响的人,也为晚清思想或社会的开放做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王德威曾在台湾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教学,现任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及文明系讲座教授。他的《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的新论》一书从狎邪小说、侠义公案小说、丑怪谴责小说和科幻奇谭等类小说探讨了晚清文学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中国古代最重要、最受重视的文学形式,因此,对诗的研究历来极受重视,《中国诗学思想史》即是一本对中国传统诗学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著作。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诗歌的含跨时代上起先秦,下至晚清,诗学思想与一般社会文化思想联系最为紧密,形成了贯穿两千多年的诗学思想演化史。其他如赋论中衰,词论、戏曲论、小说论晚起,皆不能贯穿始终;文论则常会相当多的非纯文学理论,因而,从某种角度说,《中国诗学思想史》可视为以诗学思想为线索的中国文学思想史。 将传统诗学思想与一般文化学术思…  相似文献   

10.
晚清刘熙载所著《艺概》,多角度地探讨了文艺内部的规律性,是一部近乎纯艺术的“艺论”专著。它“举此以概乎彼,举少以概乎多”,论述问题多中肯綮,是晚清艺术理论的高峰。《艺概》由《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六部分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